為啥職場劇最後都成了“懸浮劇”

說實話,最近的職場劇真心讓人看不下去!

看看劇情,一部比一部“懸浮”;看看評分,一部比一部低;看看畫質,一部比一部柔光濃。即使是這樣,也不妨礙大家熱情的觀看,熱情的在自媒體上討論人物、預測劇情。畢竟好的電視劇太少,疫情期間憋著家裡就將就著看吧!

為啥職場劇最後都成了“懸浮劇”

你還想要啥?

回顧這幾年的職場劇,人物場景的設定越來越懸浮,劇情發展越來越不符合邏輯。今天賢哥就給你解讀一下“為啥職場劇最後都成了‘懸浮劇’?”,順便給剛入職場的小白做點“科普工作”,免得被職場劇毒害太深,犯了錯誤還不自知。

缺乏生活經驗+不做前期調查+沒有專家指導=編劇混亂編

高曉松曾經坦言,一個剛從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的年輕人拍出好電影幾乎不可能。大家想想也明白,一個20剛出頭的小男生,沒多少生活歷練,怎麼能把愛情、災難、人性這類電影界永恆的主題拍好。

在職場裡混,很多事情不是局外人能夠明白的。你覺得警察很威風,你覺得教師很輕鬆,你覺得醫生很有錢,一切都是你覺得而已!你眼中的····,實際中的···,中間的隔著好幾道高考數學題。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緻,年輕的電視劇製作人沒多少生活閱歷,對其他行業內部情況沒多少了解也屬正常。但可以多調查呀!

曾經有位身高一米八的湖南人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他那個年代,這種脫離實際的人被稱為“本本主義”;在我們這個年代,這種沒多少專業知識、一線工作經歷,又整天在網絡上針砭時弊的人被稱為“鍵盤俠”。我們的編劇對著電腦打字的時間太長,和業內人士交流的時間太短。

如今的電視劇製作週期都越壓越短,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調查某個行業顯然不現實。但可以請業內資深人士(專家)指導呀!

87版紅樓夢積聚了當時全國最頂尖的“紅學”專家,用一年時間對演員進行“紅學”培訓。這才有了無法超越的經典!拍職場劇倒不必這麼“下血本”,請兩個業內人士審審臺詞,加點行業知識,免得連產科和婦科都分不清,捏造出了一個《知識產權法》(我國的知識產權法由《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三部法律來構成。沒有帶書名號的“著作法’)。

不是賢哥和編劇們有仇,因為越是成熟的電視劇製作體系,編劇的作用越大。以美劇為例,製作公司宣稱該劇由某大牌導演拍攝,實際可能未必如此。為了保證質量、吸引觀眾,前一兩集確實會請某著名導演親自操刀,後面幾集的情況就複雜多了。不像國內,電視劇一天一集,美劇的播出週期長,劇組會根據收視情況不斷調整劇本。這樣,編劇的任務就會很重。也正因為如此,編劇在劇組的話語權也重,往往發揮著決定作用。

缺乏生活、不做前期調查、沒有專家指導,最終的結果就是編輯對著電腦胡亂編劇情。


大女主=霸道總裁,在職場這兩種人,沒一個好下場!

所謂“大女主”就是女性角色在劇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個人能力超強,事業和家庭都很強勢。這不過是將“霸道總裁”的性別換了一下。

為啥職場劇最後都成了“懸浮劇”

劇照

想想一下“霸道總裁”的經典橋段,把性別置換一下:

女總裁:你要嫁給我。

小鮮肉:為什麼?

女總裁:因為我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作為國內職場劇中必備的角色——大女主和霸道總裁,在真實職場中他們的行事風格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你看劇看得太入戲,潛移默化受其影響,結果必然很慘。

前年熱播的《延禧攻略》,雖說是宮廷劇,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當成職場劇。女主以一集懟一個、一集廢一個的速度快速上位,讓吃瓜群眾爽快無比。現實中,如果你也像延禧那樣,一個新人到了新單位不尊重老同志、看不慣老規矩,處處展示自己的硬核實力。你覺得,會有上升空間嗎?


滿足你的所有想象,即使全是假象

其實,電視劇製作者也知道劇情很離譜、很脫離實際生活,但還是選擇了“懸浮劇”這條路。因為觀眾需要!

我們渴望穿著名牌職業套裝,行走在高樓林立的寫字樓,有一套周邊環境優雅寬敞明亮的房子,周圍的朋友非富即貴。現實是你每天擠公交、擠地鐵,從早忙到黑,回到家連做飯的時間也沒有,只能點一份外賣。在父母的資助下付了首付,一個月的工資基本用來還貸。慘淡的現實讓你需要點“精神慰藉’——職場劇。

為啥職場劇最後都成了“懸浮劇”

我可以

看著光彩照人“大女主”(霸道總裁)站在豪車旁,鼓足勇氣對自己心愛的人(小鮮肉or一個傻白甜)說“我不在乎金錢,我只想要一份單純的愛情”。賢哥的內心也甜化了,某名地喊出“我可以!”現實裡得不到的東西,難道還不能精神上“意淫”一下嗎?

職場劇一部接著一部,每次都會被網友一頓吐槽,但還是前赴後繼一部比一部“懸浮”,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真的沒人看,收視率奇低,製作方也不會傻到賠錢拍“懸浮劇”。就像抗戰神劇,你覺很搞笑,其實整體收視率還是很高的。


大家看電視劇主要為了放鬆,誰也不會當真。職場劇是劇,不是職場,就像歷史劇是劇不是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