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若影:曲中人(關於西遊記的不同看法)


陸若影:曲中人(關於西遊記的不同看法)

說到《西遊記》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西遊記》翻拍了無數版,但是最經典的還是六小齡童那一版。都說“初聽不識曲中意,回首已是曲中人。”對於《西遊記》也是長大後才有一些不同的見解。


唐僧師徒四人,孫悟空代表了因本領高強有些傲氣甚至自負的人,八戒代表了好吃懶做有些膽小卻善良的人,沙僧代表了默默奉獻靜靜跟隨的人,至於唐僧我始終不知道他代表了什麼樣的人,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卻忽略了心的聲音,我甚至分不清他是善良還是軟弱,畢竟那隻在一念之間。

兒時,最喜歡孫悟空,也是,誰不喜歡能力強的人呢?儘管有些自負,但還是要承認,他有那個資本,劇裡六小齡童把一直自負,囂張,貪玩的石猴演活了,只是有誰發現那個潑皮的石猴,從眼角都帶有一絲張揚到最後慢慢被沉穩取代的悲哀。猴,囂張,搗蛋是天性,只不過,在一系列的磨難後,天性也被他有意無意的壓制。我們都學會了波瀾不驚,卻沒有人的青春走得風平浪靜。最後的最後,悟空也成了佛,在之前所受的所有委屈,也可以因此得到點安慰。不是不好,只是,他的人生,似乎可以更好。我總覺得他更適合,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沒有那麼多的陰差陽錯,也許他也不可能安逸的呆在花果山,他的存在,能力早就註定了一切。只是我常常在想,他帶著猴子猴孫在花果山,那裡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溫暖,和諧。只是他若真的一輩子守著花果山,也會瘋掉吧。就像曾經有人跟我這樣說過:“你看你小時候,上學時一直在學校,長大了,當老師,後半輩子也在學校,這一輩子都在學校,你不覺得無趣嗎?”是啊,花果山是悟空的家,在外面累了,倦了,委屈了,可以回家歇一歇,一直停留,就註定這輩子你只能當溫室裡的花朵,敏感而嬌弱。所以那個一生守著花果山,嘻嘻哈哈的悟空或許只能在想象中成全了。

長大後的我,對悟空的好感並沒有慢慢消弭,只是突然,注意到了沙僧這個渺小的存在,整個《西遊記》裡他是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人,或許妖怪都比他有存在感。整部劇裡他的臺詞最少,前幾年他的經典臺詞,還被拿出來調侃。兒時的我並沒有注意到他,幾年前聽到他的經典臺詞,我在電視前不禁笑出了聲,只是如今回首那幾句話,我的心裡五味雜陳。在每一次的危險境地中他永遠相信他的師兄,會來救他,堅定不移的相信。在你最危難的時候,你相信誰會來救你?現在有多少人會堅定不移的把命交給兄弟?沙僧從來不說,把一切放在心底,有時候真正感動人的並不是什麼甜言蜜語,只是一句堅定的,我信你,不為任何,只是單純的去相信他這個人。可能是自己的成長經歷慢慢懂了沙僧這個人物的設定,當然,自己的見解只適用於自己。

八戒應該是承包了所有笑點吧!看著憨憨傻傻,其實他也會為師兄弟和師傅擔心,著急。他啊!只是多了些孩子心性罷了。

2017年六小齡童自己寫了一本書——《行者》,看到書名的那一刻,我腦海裡閃過的是悟空的張揚,悟能的傲嬌,悟淨的無聞,三藏的固執。他們的故事夠幾代人咀嚼,卻總有不同見解。六小齡童在介紹這本書時的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苦練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


這句話在說孫悟空,在說他自己,也在說所有人。童年裡的他們都在各自的未來裡熠熠生輝,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終於能聽曲識意,笑而不語,痛而不言。而我卻願故事裡的他們,故事外的我們初聽不識曲中意,回首不是曲中人。


(本文作者:陸若影 發表自:欣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