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白蛇傳》與《孟姜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並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1992年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全劇共50集,堪稱是史上《白蛇傳》相關的電視劇中為最經典、最受好評的版本,該劇也是電視臺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


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新白娘子傳奇


正因為這部電視劇的大火,讓許仙與白蛇之間的“人妖戀”,一度被世人引為愛情佳話。


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92版《新白娘子傳奇》乾德門的法海形象


法海,是《白蛇傳》的反派角色,在故事中,法海被塑造為思想保守,以偏概全,認為所有的妖精都應該予以收服於佛門,故阻斷了許仙與蛇仙白娘子的情緣,將白娘子鎮壓於雷峰塔之下。基於對白娘子的同情,許多人都憎厭法海。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法海,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大家耳熟能詳的《白蛇傳》到底是怎麼一個來龍去脈呢?

名相之子出家苦行

建於東晉的鎮江澤心寺,唐時始稱金山寺,後成為臨濟宗傳承道場,被奉為佛教禪宗經典名寺。金山寺素以“高僧降蛇”為其獨特的寺廟文化而名聞遐邇。


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金山寺


提到“高僧降蛇”,就不得不說到金山寺的“開山裴祖”——高僧法海,亦即後世諸多版本《白蛇傳》中法海和尚的原型。

法海,俗名裴文德,為唐宣宗時名相裴休之子,因為文德生下來時,頭髮很少,所以又叫裴頭陀。裴休本人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唐武宗李炎滅佛時,裴休曾拼力抗爭。


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裴文德少時博覽群書,聰穎過人,科考一路順利,年紀輕輕就做了翰林。後被父親裴休送到潭州溈山去修行,拜在靈佑禪師門下,剃度時獲法名“法海”。裴休作偈一首:“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向歲寒存;看經唸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獨稱尊。”

法海所在的寺院有二、三千人常駐,靈佑禪師就讓法海做寺院的“水頭”,就是專門到山下打水供寺院僧人吃喝洗漱用的挑夫。按規矩,“水頭”必須從凌晨三點一直挑水挑到晚上十點,非常辛苦。

法海成為金山寺開山裴祖

這一挑就是三年。一天,法海挑水回來,累得不行,偶然看見禪堂裡那些坐禪的僧人,有的在打瞌睡,有在閒聊的,還有無所事事在那兒站著的。

法海心裡一下子就不平衡了,隨口說:“翰林擔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靈佑禪師聽見了,回一句:“老僧打一坐,能消萬擔糧。”法海體悟到靈佑禪師的道行高深,為自己的不平感到慚愧。靈佑禪師知道法海還需外出歷練,就讓法海出去雲遊。

臨行前,靈佑禪師拿出八個大錢、一個小錢,總共八個半錢,對法海說:“這是你三年多的辛苦錢,你拿著,甚麼時候把這些錢用完了,你就到站了。”

八個半錢也就是一頓飯錢吧,法海哪捨得用。他一路要飯化緣,餐風露宿,吃了不少苦。一路從湖南到湖北再到南京,之後到了鎮江。路遇一條河,擺渡的漁夫對法海說:“你給八個半錢吧,我送你到對岸的山腳下。”

法海一聽,終於到師父說的地方了。過了河,那山上有個寺叫澤心寺。可這寺院雜草叢生、斷瓦殘垣。法海此時再也不怨天尤人了,一邊在附近山洞裡靜心禪坐,一邊利用誦經之餘開山耕耘、修復廟宇。

法海禪師苦行修寺的事蹟在《金山寺志》中確有記載。傳說他曾為表開山身耕、鑽研佛法的決心,而燃指一節。或是精誠所至,法海在一次修廟中,挖到了黃金數鎰,但他並不為所動,將黃金全部上交給鎮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朝廷,唐宣宗非常感慨,詔令黃金悉數用於修復寺廟所用,並將澤心寺改為金山寺,自此,法海被奉為金山寺的“開山裴祖”。

金山寺水陸法會 與郗後變蟒的傳說

歷史上的金山寺早在南朝梁武帝蕭衍時,即為“水陸法會”的祖庭。所謂“水陸法會”,是漢傳佛教寺院中的一種法事集會,按照佛教的說法,法會上,六道輪迴中的水路各界生靈將得到超度。

宋人的類書中曾提到梁武帝在金山寺設置“水陸法會”,是緣於想超度死後變成蟒蛇的郗後。《南史》卷十二《武德郗皇后》中簡述,武德郗皇后生前妒忌心重,愛發火,經常損物害人。死後遭罰,變成了後宮井裡的一條大蟒蛇。


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因為郗後深受變蟒之痛楚,經常託夢給梁武帝,懺悔其過往之過,懇求武帝做法事幫她解脫。明人馮夢龍的《喻世名言》中對這個故事做過細緻的描述:

“只見這蟒蛇張開血池般口,說起話來,叫道:『陛下休驚,身乃郗後也。只為生前嫉妒心毒,死後變成蟒身,受此業報。因身軀過大,旋轉不便,每苦腹飢,無計求飽。陛下如念夫婦之情,乞廣作佛事,使妾脫離此苦,功德無量。”

於是梁武帝親自抄寫經卷、撰寫悔文,在金山寺舉辦“水陸法會”,為郗後行懺禮做法事。不久,武帝在宮中乃見一天人,容儀端麗,對他說:“蒙帝功德,已得生忉利天。今呈本身,以為明驗也。”


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高僧降蛇

在中國古代修行文化中,蛇、狐狸等等動物如吸取了天地精華之氣,會具備一定的超常的能力,但有了一定功力的動物往往會進一步附著人體,吸取人的精華,為害一方,禍亂人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些動物因此會被有道高人、高僧降伏或斬除。

金山寺的高僧降蛇之說,起源於唐代。《金山寺志》和《高僧傳》中都記載著唐武則天時代,澤心寺一帶有蟒蛇,在洞內經常噴出毒氣,附近的百姓非死即病。後靈坦禪師居住寺中,降伏巨蟒歸海,毒雲遂滅。

《金山寺志》中亦記載法海降蟒的故事:“蟒洞,右鋒一側,幽峻奇險,入深四五丈許。昔出白蟒噬人,適裴頭陀驅伏。”

據當代江蘇鎮江民間佛教傳說記載,法海上金山之前,金山上有一條几丈長的食人白蟒,白蟒深知法海法力高強,便化作一個老人跑到法海面前說:“我的主人到了。”夜間,老人又入夢,對法海說:“我是這山上的大白蟒,很多很多年了,現在我把這山交給你,山腳下有數壇金子,你可取走。”遂有法海挖金獻金的故事。


法海原型是除妖高僧,被黑的太慘了,還你一個歷史上真實!

水漫金山


揭開白蛇傳愛情面紗: 原是高僧救紅塵

被大眾奉為經典愛情故事而一度流傳甚廣的文學、戲劇、影視作品《白蛇傳》,其實在故事早期雛形和成熟時期,描述的並不是跟愛情相關的主題,恰恰相反,是警醒人們不要沉溺於情色,否則性命堪憂。

卯奴家似一洞府,紅粉泥牆、雕欄玉砌,府內有一白衣女子,生得如花似玉,設酒宴招待奚宣贊時,以感謝搭救小女為名,竟要以身相許。席間,白衣女子命手下大力士將一年輕後生綁在了大柱子上,挖出心肝下酒。奚宣贊嚇得魂飛魄散,不得不日夜陪同這個白衣女子。

半月後,卯奴看在奚宣贊救她一命的份上,幫助他逃回家中。不想一年後卻又被捉回。奚宣贊的叔叔—龍虎山修道的奚真人望見城西有妖怪纏人,便一路趕來。“料為上界三清客,多是蓬萊物外人。”奚真人設壇畫符,收伏了白衣娘子、卯奴與老婆婆,原來分別是白蛇、烏雞與水獺,真人在西湖邊造了三個塔,將三個妖精鎮壓在三塔之下。

故事發展到明末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奚真人的形象就被法海禪師代替了。許仙原為許宣,在金山寺,許宣誤入法海禪室,高僧見其妖氣纏身,知道他在西湖邊被白蛇、青蛇附體。最後法海施法術讓許宣明白了蛇妖害人的真相,並幫助許宣用金缽收了白蛇精,將其鎮於雷峰塔下。

清以前的白蛇許宣故事並不是歌頌愛情的,講的是高僧除魔濟世的故事,同時告誡世人不可重色貪慾,人妖切不可同室而居。法海的形象是正面的—是濟世救人的有道高僧。

中國古代有很多警戒人們不可淫逸的故事,男子如若貪色,很可能會招致蛇精附體,最後命喪黃泉。唐傳奇《白蛇記》中,記載隴西鹽鐵使李遜的義子李黃,與一白衣女子盡歡三天後,全身化為膿水而亡,那女子即為一蛇精。

《白蛇記》中另一個故事是:鳳翔節度使李聽的次子李管任金吾參軍,遇一白牛銀車,兩名女子騎白馬伴行,李管情不自禁地尾隨兩女到其住所,香飄四溢,見到另一位絕色美女。回到家,李管便頭裂而死。家人追查女子住所,只見一座荒園中有白蛇盤據,於是打死了白蛇。

清人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和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把白蛇傳警戒色慾、高僧降妖的故事發展成歌頌愛情的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