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大家好!請大家在閱讀之前,關注下小暖,我們一起探討更多文化知識。

沒有人會相信這部長篇意識流小說,出自一位精神瀕臨崩潰的女作家之手。

正如莫泊桑的《一生》,主人公雅娜一生追求現實而不可得,弗吉尼亞•伍爾夫《達洛維夫人》,是追求自由而不可得

同樣敘述了女人的一生,《一生》採用了正敘的方式,以一條線索貫穿全文;而《達洛維夫人》則選擇了插敘,並且兩條線索同時進行,於文章結尾匯聚,充分展示了意識流小說在結構佈局上無限的擴展性和巨大的凝聚力。

回憶?還是真正的愛情

作者伍爾夫的一生中,遭遇了五次巨大的精神打擊,每一次都讓其面臨崩潰。在這五次中,有兩次是她面臨父母去世;兩次是在她與倫納德結婚和出版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前後;還有一次是在二戰開始時,以她的死亡告終。

伍爾夫小的時候就被焦慮所困擾,每一次的精神打擊,一邊為其抑鬱症狀堆積,一邊成為了她優秀的文字素材。請不用擔心,伍爾夫的作品,和她本人狀況不一樣。作品雖有事實代入,可相比較而言,作者本人的狀況好像更糟。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一個晴朗的早晨,克拉麗莎·達洛維夫人走上了維多利亞大街,準備為晚上的派對採購。微風拂面,她不經意間想起了自己逝去的青春,那時候的自己,也還是一個粉嫩的小姑娘,樹葉在發光,散發著充滿神聖的活力。

達洛維夫人突然想起那個叫做彼得的男人,覺得二人已經分開有幾百年了,而自己卻從沒有給他寫過一封信。想著想著,她突然意識到自己這些年過的並不好,這些年一直承受著利劍穿心般的悲傷與痛苦。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意識流小說的獨特之處,就是無邏輯性和非理性,當然也有人說是唯主觀和反理性,都是一個意思。就比如此時的達洛維夫人來說,在購物的途中想到了自己已逝的青春,並以此為線索展開論述。

“克拉麗莎一邊走一邊想,自己唯一的天賦就是憑直覺識人。如果你把她和另外一個人放在一間屋子裡,她就會像貓兒一樣縮成一團,大氣都不敢出。”

都說女人有著敏銳的第六感,就像達洛維夫人一樣,對外界的直覺敏銳。可是她還是像大多數女人一樣,沒有勇氣相信自己的直覺,對外界始終保持著一種戒備,伴隨著對陌生事物的恐懼。

後來她知道了彼得在去印度的船上結識了一個女人,並且娶她為妻,達洛維夫人從心底認為那個女人一定是愚蠢、輕浮的貨色。沒錯,她嫉妒了,至今她都很氣憤。

女人的嫉妒心是很強的,即便她已經不喜歡彼得,她也依然會嫉妒別人和彼得過得好。達洛維夫人最終見到了那個情敵,是一個胖女人。想著想著,她又釋懷了。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世事浮沉,這裡也罷,那裡也好,她活下來了,彼得也活下來了,活在彼此的心中。”

在這一經歷過無數世事的人生晚期,每個人,無論男女,都飽含淚水。淚水和憂傷,勇氣和耐力,一種完全正義和堅韌的態度。伴隨著胡思亂想,她走進了書店,選擇用文字來暫時安撫波瀾的內心。

達洛維夫人知道,這些回憶,都有著自己的不捨。

一九一二年,作者伍爾夫和倫納德還沒結婚,她就曾坦言,說她在他身上感覺不到肉體魅力。但他們的戀愛自有溫潤之處,而且潤澤如水,並非全是傳統的羅曼蒂克。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結婚時,兩人都已經年過三十,而且都即將完成自己的首部長篇小說。而婚後,他們的性生活並不順利,很快就放棄了。結婚一年後,伍爾夫遭遇了人生中第三次精神崩潰,幾度抑鬱欲死,可都被丈夫倫納德拉了回來。

倫納德會不定時的扮演保姆的角色,他會時刻看守著妻子,督促她按時吃飯,按時休息,最關鍵的是還不能興奮過度。一個聰明善良的才子,照顧著更加有才華的妻子。

倫納德是伍爾夫心中的逆鱗,丈夫的細心體貼讓她深受感動,可感動,終究不是愛情。

時代背後人們不斷膨脹的物慾

《達洛維夫人》發表於1925年,此時“一戰”已經結束,可是此時的英國社會卻依然籠罩在戰爭的陰影當中,傳統的價值觀發生動搖,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發生了改變。

達洛維夫人不願意離開丈夫達洛維有兩種原因,第一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她需要經濟支撐自己活下去。第二,自己心愛的彼得已經有了家室,並且過的幸福。

當然如果從作者方面分析,一個理由就足夠了,那就是倫納德對伍爾夫的體貼和照顧。雖然二人都是作家,但是伍爾夫清楚的知道,以自己這種狀態,沒有人會給自己真正的心理慰藉,只有倫納德在苦苦的陪伴自己。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在這部小說當中,還有著另一條平行的線索在悄然進行。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退伍軍人,叫做塞普蒂默斯·史密斯,這個人患有無名的狂想症,總是會幻想看到了自己“一戰時期”犧牲的戰友伊凡。

史密斯患有嚴重的彈震性精神病,戰後他回到家中,突然發現自己失去知覺,可他卻用婚姻作為庇護所,用妻子盧西亞的一生掩蓋自己的醜惡。

作者伍爾夫故意以盧西亞的角度敘述,便是有意揭示戰爭對於女性的傷害。此時的人們,已經有了扭曲的精神狀態。沒有追求精神生活,物慾反而在不斷的膨脹。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這一條線索以史密斯的跳樓為終結,並且以此在結尾處融合另一條線索:後來人們傳言到達洛維夫人耳中,她並不感到傷感反而認為是一種解脫。

從這裡也可以體現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對於當時年輕人的摧殘,雖然戰後取得了勝利,但是大大削弱了英國的經濟實力,還葬送了整個英國年輕人的美好前程。

達洛維夫人的少女時代是純潔天真的,但是她愛上的彼得卻是深沉而睿智的。最初的達洛維夫人也想讓自己變得和彼得一樣,關心當時的社會問題,和他一起討論如何改變世界。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達洛維夫人原本是一位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然而在她成為達洛維夫人之後,她的整個生活氛圍變成了庸俗華貴,每天的事情就是個貴婦們聊聊“婦女病”之類的話題,再就是參加各種各樣的派對或者典禮。

漸漸地,達洛維夫人已經習慣了富人的生活,她對尊嚴的要求已經不是那麼多,也開始每天注重自己的有沒有變老。她開始從最初對精神富足的追求轉變為對物質滿足的追求,這更表現出了當時社會中人們日益堆積,不斷膨脹的物慾。

女人獨立才能不被侵蝕

達洛維夫人是矛盾的,在小說最初寫她幻想的時候,就展示出她早就意識到自己有著一顆渴望自由的內心,並且這顆心在一生中都不斷和腐朽做鬥爭,現在她已經對老年將至產生無盡恐慌,達洛維夫人已經放棄了。

一生的掙扎,最終還是向世俗生活妥協了。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達洛維夫人有沒有實現自由取得勝利的機會?當然有!之所以沒有實現自由,就是因為她斷的不徹底,每次即將捨棄腐朽生活的時候,就會想象出金錢、權勢等對自己的誘惑。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我到底是怎麼活到了這個年紀的?”達洛維夫人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這樣的自己她感到羞恥,可這依舊是傳統敗給了現實。

因為她沒有實現自我獨立!

達洛維夫人在精神上鼓勵自己,逃出世俗的圈套,可是在現實中卻樂於沉浸在這種氛圍。可以說她精神上獨立(獨立的並不完全),經濟上沒有獨立。

《達洛維夫人》:世俗中逐漸凋零的紅薔薇,告訴我們女人要獨立

要想真正的不被生活和時代侵蝕,成為“家庭婦女”。就得在這兩方面實現獨立,一方面是精神獨立,另一方面是經濟獨立。

精神上獨立,可以讓你始終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如何做?怎樣做?並不是家中男人負責思考的事情,女人同樣要有格局,站位高同樣也能看得遠。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表現在對於自己思想能力的提高。

閱讀書籍,品味歷史,分析事件等多種方式都可以實現自己精神能力的提高,在生活當中,自己有著獨立的思想,可以避免受到嘈雜外界因素的影響,實現睿智。

而經濟上的獨立,建立在精神獨立的基礎之上,可以說精神獨立是方案,經濟獨立是行動。在情感生活當中,沒有什麼該誰不該誰,只有愛誰不愛誰。

自己經濟獨立了,你才有權利拒絕,否則你就有可能站在道德譴責之上,這種譴責是會積攢的,不光堆在你的內心,還會成長在身邊人心裡。

把握住這兩點,女人才不會被現實侵蝕,也只有這樣,才能守護自己內心真正的快樂。

“達洛維夫人說要自己去買花。”


由衷的感謝大家付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本文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贊或者關注下小暖,小暖為出好文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