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探访桃源古战场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地球上人类的大量削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瘟疫;二是战争。


自古至今,世界各地爆发了多少战争,数不胜数。


打了仗,就会留下战场,就会留下血染的大地和金戈铁马的回响。


桃源处于中原文化向蛮夷文化推进的过渡地带,桃源地方发生多少战争?我不知道,可能采菱公子(桃源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知道。


但我知道早在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曾经带兵来桃源打过仗。《后汉书·马援传》有记,我就不翻了,遗址能够找得到,就在桃源县凌津滩镇的马石村附近、营盘洲一带。


都是《世界上最早的方舱医院》一文惹的惑哨。桃花源人民公社擂茶馆的陈馆长、毛山擂茶馆的芳姐硬是要邀我一起去探访这个“方舱医院”。其实,这是一处古战场。


从桃源县城出发,经十字路、剪市,九龙一号,紫薇园,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马石村。


弃车步行,走100多米就看见了渔仙寺,现在写成了“馀仙寺”。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三三两两游人探春寻古】


走进寺里,墙壁上挂着龙膺的《纶屿记》和江禹疏的《买山说》。


龙膺,常德人,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正卿,三品大员。他曾经在这里买地,钦山十二峰就是指这里,还有隐园也是这里,现在却被一帮砖家把隐园附会到了柳叶湖,那有点说不过去。


江禹疏在《买山说》中写道:买山说者,为隐公快也。快隐公(隐公,指龙膺)之得山。与山之得隐公也。尝读《灵岳秘简》,洞天三十六,福地七十二,而吾桃源为洞天者二,为福地者一;其他奇岩幽壑,不列简编者,未可缕数。


龙膺是和平时期的文人雅士,与古战场没有什么关系。他邀集名流贤达在这里痴迷水光山色,品茶论道,吟诗作赋,且与公安派袁宏道、袁中道是“宿友”,有没有滚床单不知道。


90年代初,胡宗清书记在桃源成立大桃花源开发办公室,重阳君主持,在这里修建了“龙膺故居”。不过现在故居无人管理,毁坏严重,我倒是想学龙膺一样,把这片地方买下来,也建一个“三闲居”,品茶论道,吟诗作赋,但是,没钱 。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老远就能看见那几个石洞】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有条小径可以进入洞内】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马援石室又叫“伏波洞”,是桃源县文物保护单位】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空洞,临时抓来几个模特】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洞内雕刻很显眼】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从洞内向外,看不到沅水】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陈老师对古迹很感兴趣】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从洞内向外张望,景色怡人】


渔仙寺旁边,就是马援石室。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成语“老当益壮”、“马革裹尸” 就是出自他的故事。马援西破羌人,南征交趾,49岁去世。49岁,现在看来,还年轻得很。


石室才两三米见方,可以蹲守十来人。从室内望去,看不到沅水水面。我说是古代的“方舱医院”,有点勉强;说是马援避暑,凿洞成本太大,耗时太久,也很勉强;说是马援的指挥部更为确切。因为对面河中间就是营盘洲,是士兵安营扎寨的地方。


将军的住处不可能与士兵在一起,假如遭到狡猾的蛮夷偷袭,马将军可能会大命不保,所以猫在石室中肯定更安全些。


这样的石室,在旁边一座山头上,还有七个,民间说是“七星洞”,是诸葛亮点七星灯的地方,这有些牵强,迄今,我还没有看到任何诸葛亮来过桃源的史料记载。


七星洞无疑是风水宝地。去七星洞探看有些难度,洞穴早已被一片树木遮掩,偶尔露出半个洞口,像黑黢黢的眼睛。树丛中,隐约可见一块块石碑,估计都是葬的本地亡者。


既然是是古战场,打仗就会死人。普通士兵死了可能就地掩埋,也可能随水而去,但是到了一定级别的将领死了,就要厚葬,所以石室附近有崖墓群,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亦说崖墓群与马援部队无关,因为年代不同。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伢儿们胆子大,居然溜进古墓中看稀奇】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一声“鬼来了”,吓得伢儿背起脚板跑】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崖墓旁,油菜花静静开放】


崖墓群旁边,就是浩浩沅水。站在岸边眺望营盘洲,像极了一艘航母。想当年,洲上肯定是一片荒芜,因为马援官兵的到来,才将这片处女地惊醒。


营盘洲这个地名,正是因为马援安营扎寨而得名。如今,农民诗人黄飞跃和他父亲正在洲上种瓜种豆。劳动间隙,飞跃也写诗。地以人名,常德很多诗人都慕名到访过营盘洲。


洲上还有一个收藏家陈立前,前年也邀我去过。他从挖沙船上,收藏了许多箭镞,还有铜剑,经专家鉴定,这些玩意,都是当年马援他们遗落在河里的。


陈立前的母亲,八九十岁了,是擂茶的传人。前年桃源搞擂茶大赛,陈立前和擂茶驿站的刘立霞两人,同时获得一等奖,让我感觉擂茶的发源地,可能就是在马石附近。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发现一处怪怪的岩壑】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眺望营盘洲】


关于擂茶的起源,很多传说,说是什么仙人献处方、老妪献茶,都经不起推敲。我以为,就是部队供给不上,士兵挨饿,搜罗一些五谷杂粮,捣烂后用开水一冲,一人一瓢,充饥,管饱。


想想,东汉时期哪有什么处方?哪有什么神丹妙药?稀里糊涂喝,发汗,风寒感冒好了,歪打正着,就是这么回事,哪有那么复杂!


沿着江边走,几个人又去看悬棺。我和联长一样,不喜欢看那些阴沉沉的地方,吸人!于是独自坐在河边发呆。


滚滚沅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个老兵,來到相隔二千多年的古战场,很有英雄迟暮之感。


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充满生机。沅水泛绿,倒映着金黄的油菜花,椿芽吐芳,百鸟鸣唱,大地回春。除了古迹,战事如烟,人事如云。


于古战场,我们都是过客。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治学三分匪气,练剑半个书生


随笔 || 田桃源:探访桃源古战场

在看,在转

向真,向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