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國內很多企業倒閉,不是死於市場競爭激烈,而是死於過度管理,你怎麼看?

自然鄉村


過度管理指的是有的管理者喜歡事事親力親為,整日滿足於忙碌,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對員工極其不信任,認為沒有自己的指揮單位就無法運轉,事情就不能做成。

企業一旦出現過度管理,不僅內部的工作流程效率低下,還會影響企業的文化,對員工的士氣和積極性造成重大打擊。

工作氛圍緊張,員工壓力大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管理者應該關注企業資源的優化,制度的完善和外部條件的改善,當管理者把精力放在了企業的每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出現“外行指揮內行”的情況,因為管理者的業務能力不一定在各方面都比直接經手人員強。


如果事情辦好了就是領導指揮有方,事情砸了就是員工沒有領會領導意圖,具體落實不力,長此以往,員工的壓力非常大,具體的工作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缺乏溝通

企業過度管理機會一定會帶來一言堂,領導人依託自己的行政權力建立個人威望使得和員工的距離變大,員工的崗位責任心減弱,工作直接的信息在上下級之間、同部門之間的傳遞也會減弱,企業變成了瞎子、聾子。



而且這種文化使得企業的經營完全依靠管理者,一旦出現了管理者的決策失誤,員工因為長期形成的慣性認為“領導肯定是對的”而盲目執行,企業很容易因為一個決策的失敗連續走向更糟糕的境地。


會山會海,形式主義嚴重

過度管理形成下級對上級的報喜不報憂,管理者為了掌控全局不得不設置繁瑣的流程,召開大量的會議,下發沒完沒了的文件,實施標準化的管理,企業的靈活性喪失殆盡,企業不能處理突發事件,就像一個機器沒有容錯機制,不能承受任何的波動。

大量員工的精力就這樣被消耗在沒有任何意義的會議中了。


我來講我們單位的一個案例,我們一直是領導們當天上班前半小時碰頭佈置工作,大家開始幹,下午四點再碰頭總結當天工作,五點下班,然後有一個領導上任了,一下子就變了,他喜歡下午四點半開始碰頭,細細梳理當天工作,然後“當日事當日畢”,這下好了,我們上班時間無所事事,閒坐聊天,四點五十了一大堆工作佈置下來,要求必須完成,有時候我們誰都清楚第二天沒事幹根本不急,或者這個工作就不重要,做了還不如不做,但是領導們不走啊,開完會還要具體指導,結果誰都走不了。


結果就是公司的文化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沒人想幹,因為你乾的和領導想的不一樣要重新幹,還不如等具體的詳細安排出來再幹,什麼預想預測都沒了,人人都是等靠要,部門之間溝通效率極低,優秀的人人頻頻出走。


最重要的是領導者認識不到自己進行了過度管理,不清楚過度管理的危害,當過度管理的不良後果出現的時候,領導認為自己的管理不夠,繼續施加比原來更過度的管理,從而使得單位的經營出現惡性循環。


這就是我,一個國企十幾年員工眼裡的過度管理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