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社保單位繳費比例與增加員工收入有關係嗎?

ataman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率,由原先的20%降低到16%。給企業降低社會保險費率,能不能增加員工的收入呢?答案是肯定的。企業用工成本和員工的收入是正相關關係。

降低社保費率,企業用工成本降低了多少?

實際上降低社保費率是一攬子實施方案,主要包括降低企業養老保險繳費費率、繼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重新核定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等等。

降低養老保險繳費率是指各地可以將養老保險企業負擔比例降至16%。過去,全國各地的繳費比例最高可達20%,4個百分點的降低,如果是按照平均4000元的繳費基數的話,每月可以降低用工成本160元,一年1920元。

繼續降低工傷和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是8種,從0.2~1.6%之間。失業保險費率最高可達3%,一些地區執行1%的標準。綜合起來,也有3%左右的降幅,相當於每月降低成本120元,一年1440元。

重新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指的是將過去由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確定繳費基數上下限,改為城鎮非私營和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全口徑社會平均工資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2017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是6193元,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是3813元。如果兩項工資標準按相關比例合併之後,預計能降低繳費基數15~20%。如果用人單位職工按最低基數3000元繳納社保,原先繳費比例是38%的情況下,繳費基數降低後每月能降低企業負擔171到228元,一年接近2400元。



企業用工成本的降低的情況下,會有什麼積極的促進作用呢?

企業用工成本降低,就有更多的動力激勵職工。不可否認,很多職工還是需要工資激勵的,工資越高,積極性越大。企業降低的成本,即使不全部用來降低職工工資,每月比過去職工工資增長兩三百元,也相當於提升職工工資收入5~10%。

企業用工成本降低,就能夠穩定更多就業崗位。我國已經進入降速增效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的質量越來越高。過去的一些粗放型企業,由於利潤率比較低,但是吸引就業人員很多,一旦轉產,將會造成大量職工失業。降低企業負擔之後,就能夠給企業繼續經營下去的機會,甚至能鼓勵企業轉型成功。這樣很多職工就不需要失業。

企業用工成本降低,就有能力招用更合適的勞動者。很多企業痛苦的是招不到合適的人才,招不起合適的人才。企業的用工成本就那麼多,當社保成本降低後,就有更多的力量招用需要的人才,企業才有更多的創新發展機會。

企業用工成本降低,就能夠吸引資本向實體經濟投入。資本是逐利性的,過去我們房價高漲的時候,出現過一種怪現象。幹實業的不如炒房的,很多企業靠賣房來彌補虧損。企業用工成本降低,企業利潤率增加,社會資本自然而然會傾向於實體行業投資了。這樣又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機會,供大家選擇,也會有更高薪的機會。

所以,降低社保費率對於整個社會都是有利的,既包括用人單位,也包含勞動者,更有利於促進創業。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希望大家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讓自己成為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收入會自然而然的高速提升上去。


暖心人社


我國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保險,統稱為五險。繳費基數為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的60%一300%。五險繳費比例為企業29.8%,個人約佔11%,合計超過個人工資的40%。我國社保繳費率屬於世界排名中等偏上水平,是北歐五國的3倍,東亞鄰國的4.6倍。繳費基數持續上漲,企業社保繳費佔員工工資比例過高,企業交不起,員工不願交,甚至有些中小企業乾脆不給員工繳納社保。


從今年5月1日起,繳納養老金的單位繳費比例由原來20%降低至16%,降低了4個百分點,原來各地自行降費的失業險、生育險、工傷險的降費時間可以延長至2024年。預計2019年全國可以減少3000多億元的社保繳費。通過降低單位社保繳費率和減稅政策,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有推動力的。既減輕了企業經濟負擔,降低了企業的營運和人力成本,也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經濟效益提高對於提高企業職工的福利待遇有輔助作用,職工待遇提高他們更加積極工作,這樣有利於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壯大。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降低單位社保繳費,讓中小企業能夠按時足額為職工繳納社保,讓勞動者老有所養,是利於中小企業和勞動者的好政策。


御銀河


降低社保單位繳費與增加員工收入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不過這其中的關係較為複雜,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並不能說降低企業的社保稅率工資就一定會漲或者會降。

如果降低企業稅率,要想工資上漲只有在降低企業稅率能夠改善社會經濟狀況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降低企業稅率,企業利潤就會增加,投資會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會增加,但工資是不一定會因此而上漲的。看看當前美國、日本的情況就知道了,失業率下降但工資增長卻很不明顯。

如果社會經濟的內在矛盾並不是投資不足,而是消費不振、生產相對過剩和投資相對過剩,那麼降低企業稅率就治標不治本,最終反而會導致社會投資相對過剩的矛盾更加激化。

簡單說來,消費需求不足投資相對過剩的根源在於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富人的購買力終究是有限的,佔社會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增長乏力,消費需求就難以增長。降低企業稅率並不能改善收入分配,甚至會拉大社會貧富差距。稅收減少,減少資本收入增加,稅收減少,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可能就不得不減少。

當前我國的主要低收入群體——農民工的企業社保參保率很低,社保費率過高是影響農民工參保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社保費率的降低能夠增加農民工的參保率,那麼社會保障水平將會得到提高,貧富差距會縮小,社會經濟狀況將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工資水平將會因此上漲。

總之,降低企業社保稅率只是治標之策,治本還得靠改善收入分配。如果收入分配能夠得到改善,那麼工資水平自然會上漲。否則降低社保稅率與增加員工收入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


大方妹幾


樓主您好,降低社保單位繳費比例和增加員工的收入有關係嗎?這個單位的繳費比例和員工的收入,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因為單位所給你承擔的繳費比例並不進入到你個人的工資當中,也進入不到你個人基本養老保險賬戶當中,所以說與你個人是沒有直接關係。

那麼單位繳費比例降低,實際上對於個人來講,還是間接的有一定的關係。為什麼呢?因為所在的企業單位,降低用工成本之後,那麼對於企業的經營利潤相應的就會有所提高。這樣一來的話,那麼自己的企業就會是越來越好,你作為企業單位的一員,實際上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所以應該這樣來講,雖然說沒有直接的一個關係。但是,間接的關係是存在的。因為只有你的企業單位做得越來越好,那麼你才能夠保證自己繼續在這工作下去。如果你的企業單位越來越糟糕,很有可能會破產倒閉,那麼這種情況下你也可能面臨著失業的風險。所以說,對你本人來講,是有一定的,間接性的作用的。


懂社保


2018年中國經濟疲軟,企業生存壓力增大,國內經歷活力不足,很多企業收益減少。對於大企業的員工,每個月必須給員工繳納的五險成為了一筆很大的支出,在這種形勢下國家出臺了企業降費政策,主要是為了減輕企業的繳費壓力。

主要通過改變繳費基數的核定方式和直接降低繳費比例來減少繳費金額。單位每個月繳費的錢少了,但是不一樣會直接將省下來的錢直接發放給員工。這得看每個企業的薪酬制度是否改變,一個企業老闆的善良有多深。

不會增加工資收入是表象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如果企業在巨大壓力下最終破產解體,員工只能失業,那個時候別提增加收入,可能直接待業在家都是有可能的。在這種大的經濟形勢下,即便更換單位也不一定就會有更高的薪酬。所以大家還不如一起撐過難關。


嘮嗑職場


樓主您好,降低社保單位的繳費比例與增加員工的收入有關係嗎?實際上這個單位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從20%逐步降低到16%,那麼這個單位的繳費比例與員工的這個工資收入是沒有直接關係,因為員工所承擔的繳費比例8%,沒有改變,所以說計算到你工資收入待遇當中的這個社保扣費也沒有發生改變,所以說你的收入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那麼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這個社保降費的措施就是社保綜合費率降低當中,包括一個社保繳費基數的降低,因為以前的社保繳費基數是根據非私營企業來計算的,那麼今後社保繳費基數將根據非私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加權的一個計算方式來計算社保的繳費基數,這樣一來的話,相對應的個人所承擔的社保的費用也會有所減少。

但是我們都知道個人,從工資當中扣除的社保費用其實並不是很多,大概每個月也就是兩三百塊錢吧,就算降低繳費基數,其實他也降低不了多少錢,所以說,可能會降低10%左右,那麼,你到手的這個收入實際上會增加個10%的一個扣費比例,也就是大概有個二三十塊錢吧,僅此而已。


社保小達人


現在交的少了,企業和個人負擔都減輕。那麼拿的時候呢?


無視小貝


沒有明確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