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病”是一種病,得治!

“公主病”真的是一種病,也叫彼得潘症候群。

這類人自信心過剩,在任何場合都要求公主般的待遇。

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別人對自己百般遷就。

自我放縱任意妄為,不考慮規矩和道德標準。

由於國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愈演愈烈,大批旅居海外的華人和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避難。

在依法檢測和隔離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身患“公主病”的人群。

比如:豌豆公主、礦泉水姑娘、跑步大嬸……

“公主病”是一種病,得治!

“豌豆公主”:從海外回國,不滿意檢查等待時間太長,與防疫人員發生爭執,並威脅錄下視頻要發在外網上。


“礦泉水姑娘”:一名意大利返回的留學生,在上海浦東酒店隔離期間,對提供的白開水不滿意,堅持要喝礦泉水,情緒激動並要充卡闖出去。


“跑步大嬸”:該女子為澳大利亞華人,返京後不按規定居家隔離,要外出跑步並且不帶口罩。面對防疫人員的勸說,固執己見不聽勸告,還大呼“救命騷擾”。

“公主病”是一種病,得治!

在新冠肺炎肆虐蔓延時,祖國張開了雙臂,歡迎海外華人和留學生回家避難,本應該是一片溫暖感動的歸家之旅。

卻沒想到其中不少人“公主病”發作,各種抱怨、質疑、不配合甚至衝卡,讓人大跌眼鏡,引起大家的不滿。

既然是回家,就要有個回家的樣子!

“公主病”是一種病,得治!

但你可能不知道,

“公主病”真的是一種病,也叫彼得潘症候群。

這類人自信心過剩,在任何場合都要求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

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別人對自己百般遷就。

自我放縱任意妄為,不考慮規矩和道德標準。


不只是“豌豆公主”、“礦泉水姑娘”、“跑步大嬸”患有“公主病”。

在我們周圍,得這種公主病的人還真不少。


她們通常有一對特別寵愛自己的爸媽。


特別是在獨生子女的年代,每對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

真是頂在頭上怕曬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再加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家六個大人集寵愛於一身。

如果是女兒,更是不得了。

因為窮養兒子富養女嘛,女孩子更是嬌滴滴,要慣著、寵著。

以為這樣才是對她好。

“公主病”是一種病,得治!

我表妹就是這樣一個有“公主病”的獨生女。

我姨兩口子老年得子,更是嬌縱異常。

從小,她見什麼,就要什麼,要什麼,就給什麼。

如果犯了錯,也從不捨得打,不捨得罵。

只是“嘿嘿”笑幾聲就過去了。


由於性格驕橫,基本沒朋友。

她的那雙手也是十指不沾陽春水,

從小到大,沒有幹過任何家務活。

結婚有了孩子,還是爹媽幫忙做飯,收拾,帶孩子。


直到我姨父生病住院,大家都為手術而擔心時,

她卻說:“媽媽去照顧爸爸了,誰給我們做飯呀?”

親戚朋友罵她不孝,我大姨還護著她說:

“她不會做飯,沒辦法!”

但心裡暗暗傷心落淚。


“公主病”是一種病,得治!


得了“公主病”的公主們在父母的寵溺下,

以為自己就是天上的太陽,全世界都得圍著自己轉。

她們很難換位思考,理解別人。

所以在人際交往、工作和婚戀裡都更容易遭受挫折,情緒容易失控。

她們說到底是一群被寵壞了的孩子

她們的人生註定會更艱難。


看到視頻裡的“豌豆公主”、“礦泉水姑娘”、“跑步大嬸”時,

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不要染上“公主病”

吃飯時,無論孩子有多餓,一定要等大人一起,才可以上桌吃;

獲得好吃的食物,無論有多珍貴,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分享;

看電視時,不要總遷就孩子看兒童頻道,也可以看媽媽的美食頻道或爸爸的足球頻道;

擦桌子、掃地、扔垃圾也可以分給孩子做,畢竟她也是家庭的一員;

當媽媽累了、生病了也可以讓她給媽媽倒一杯水,捶一捶背,揉一揉肩。

“公主病”是一種病,得治!

愛他不是一味的寵溺他,

而是要教會他換位思考,理解共情周圍的人。

學會得到愛也會付出愛。這樣的人生才會更幸福!

畢竟世界不是圍繞某一個人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