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緊縮幽靈再現,金融危機還有多遠?


信貸緊縮幽靈再現,金融危機還有多遠?

Photo by rupixen.com on Unsplash


1.


在目前的金融市場上,現金是唯一的珍品。

一週以來,銀行、投資者和企業正在囤積現金,整個金融市場正在掀起大規模的去槓桿化浪潮。此情此景,是否似曾相識?

沒錯,這是2008年的味道。金融危機的幽靈仍舊徘徊於世,似乎從未遠去。而信貸緊縮,正是它的重要特徵。

據《金融時報》報道,當前的市場環境已經嚴重限制了企業以合理成本發行公司債券,或在商業票據市場獲取融資的能力。

商業票據借貸成本週二大幅上揚,最終促使美聯儲重新啟用緊急借貸便利機制,該機制系2008年針對金融危機特別創設的。

面對全球美元短缺,儘管美聯儲已經增加與主要央行的貨幣互換額度,但許多觀察人士認為,在短期融資壓力緩解、出現更大規模信貸緊縮的風險降低之前,仍有更多工作要做。

信貸緊縮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要特徵,根據當時的經驗,隨著企業出現現金短缺,經濟活動日趨停滯,衰退接踵而至。

我們到底離一場全球危機還有多遠?


2.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當前的信貸市場形勢,預示著美國可能面臨金融危機。鑑於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這也意味著正在醞釀一場全球危機。

在3月18日市場再度暴跌後,我們廣泛查閱了《金融時報》、路透社和CNBC的報道,發現了一項驚人的事實:

由於收入突然下降,許多企業正在為應對現金短缺做準備,並急於通過公司債券市場、甚至是短期融資市場(如美國商業票據市場)獲得融資。

而信貸市場的緊縮,使公司債利差擴大,商業票據市場流動性枯竭,即便是評級最高的公司,也在到處尋求現金。

人們還記得,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突然之間“誰也借不到錢了”,或者得以極高的成本借錢,信譽再好的大公司也一樣。

“如今,我們又朝著一個緊縮的方向邁進。我們需要處理這個問題,它是真實存在的。所有的紅旗都升起了。”國際性會計公司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指出。

鑑於2008年的前車之鑑,美聯儲週二緊急表示,它將為那些“很難獲得短期資金”的公司提供幫助。在白宮簡報會上,財政部長姆努欽也稱,他將推出重大刺激計劃,包括為企業和個人提供現金。

一切的關鍵,都是現金。

儘管公眾視線模糊,但一些熟悉金融危機史的經濟學家很快指出,美聯儲其實已在週二推出了“大招”——CPFF,旨在支持信貸流向“需要幫助的家庭和企業”。

CPFF,即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翻譯成中文是“商業票據融資機制”。

信貸緊縮幽靈再現,金融危機還有多遠?


這裡粗糙地介紹一下它的原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美聯儲官網上找到詳細的資料:

美聯儲傳統上只對金融機構進行融資,CPFF使其得以突破這個限制,直接向實體企業發放貸款。結果是,當金融機構因放貸意願很弱無法發揮功能時,美聯儲可以繞開它們直接給實體企業輸血。

根據2008年的經驗,美聯儲通過降息等貨幣政策操作,併為金融體系提供大量流動性,雖然成功壓低了美國國債利率,但信貸緊縮仍在繼續,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經濟活動進一步惡化。

從當年的經驗來看,推出CPFF能夠降低利差,緩解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如今事隔12年重啟CPFF,為的正是緩解信貸緊縮,防止疫情導致更多企業現金流斷裂。

在美聯儲和姆努欽表現出對信貸緊縮的足夠重視後,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策略師Peter Boockvar表示,這有助於短期商業票據市場,“他們正在爭取時間”,希望撐到疫情蔓延速度放慢。

信貸緊縮幽靈再現,金融危機還有多遠?

Photo by LoboStudio Hamburg on Unsplash


3.


如今,美聯儲通過CPFF,將向在公開市場上很難找到買家的票據發行人直接購買票據。

NatWest Markets策略主管John Briggs昨日對此表示,商業票據市場形勢有所緩解,但信貸市場仍然“黏糊糊的”(gummy)。

“姆努欽做出了一些承諾,希望他能達成協議。”John Briggs說,接下來看的是財政政策。

John Briggs指出,市場現在正在關注Verizon公司一筆35億美元的債務發行,這可能是幾天以來的首次融資。“他們可以定價嗎?他們如何定價?有什麼樣的需求?”他說,“我要好好看看,至少銀行方面的反應目前還行。”

百事可樂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目前也在尋求發債。“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其他公司也能效仿。”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策略師Peter Boockvar認為。

在上述這些圈內人士看來,信貸市場是從上週開始出現問題的,始於定價錯誤和國債市場缺乏流動性。後來,美聯儲迅速做出了干預。

“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盡一切努力阻止信貸緊縮死灰復燃。美聯儲正在鼓勵銀行放貸...試圖維持資金流動。我們需要保持償付能力。”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Diane Swonk說,“這是應對危機的關鍵。在信貸緊縮之際,我們需要保持償債能力...現金流可以在一夜之間枯竭。”

信貸緊縮幽靈再現,金融危機還有多遠?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4.


與此同時,全球如今面臨的另一個窘境是:美國市場上缺現金,國際市場上則缺美元。

全球投資者目前已經注意到了另一個現象:全球都在尋找美元。這導致美元本週對歐元升值近1.8%,對日元升值1.5%。

根據《金融時報》的分析,這相當於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領域出現大規模擠兌,其標誌是美元相對於多種貨幣大幅走強。

在全球股市和其他資產價格暴跌的情況下,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的走強,意味著國際金融環境嚴重收緊,可能導致各國央行的寬鬆政策失效。

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金融體系出現擠兌,促使美聯儲上週末增加了與主要央行的貨幣互換額度。

瑞士信貸分析師Zoltan Pozsar指出:“美聯儲需要擴大貨幣互換額度,因為除七國集團(G7)外,斯堪的納維亞、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南美的美元融資需求也很大。”

3月18日,美元指數升破100大關,摸高100.61,為2017年4月以來首次。在“美元荒”持續的背景下,市場不免又憂慮起“美指破百,危機到來”的說法。

據統計,近45年來,世界範圍內共發生了8次大的經濟危機,其中5次發生在美元指數突破100的時間段內,僅有1973年第1次石油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發生在美元指數位於100以下時。但這3次危機發生時,美元指數均在上漲。

根據摩根大通的統計,全球美元短缺數量自金融危機以來已經翻了一番,截至目前高達12萬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60%。

儘管各項指標令人憂慮,但全球主要經濟學家對於“金融危機到來”的判斷仍舊謹慎:儘管金融危機的風險是存在的,但一日沒有出現2008年那樣的金融機構倒閉潮,一日就不能說“金融危機模式”已經啟動。

深刻吸取2008年金融危機教訓的美聯儲,如今在“救市”的意願和能力上仍舊具備市場信譽。當然,在全球市場高度一體化的當下,誰都不希望美國開啟“金融危機模式”。


《華人家族財富》所刊發的文章及觀點,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閱讀者請根據獨立判斷做出投資決策,《華人家族財富》不對投資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 The End -


撰文 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