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父母哀求,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理想現實間的掙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變得很優秀,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給孩子設立各種可能和理想,把自己的各種想法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忽視了孩子的想法,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孩子精疲力竭與家長產生隔閡。

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不顧父母的反對

柳智宇,一位天賦異稟的數學天才,上初中的時候就在在國際奧林匹克大賽上以滿分的成績擊敗了德國的天才皮特.舒爾茨,他彷彿是為競賽而生的一樣,幾乎每個競賽科目都拿過獎,成績極為突出。在高中時多次在國際奧林匹克大賽中取得冠軍成績,高中畢業的時候就被保送到了北大數學系,之後又取得麻省理工的全額獎學金,毫無疑問,柳智宇是個數學天才,有超乎常人的智力水平,在數學領域展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天賦才能。

不顧父母哀求,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理想現實間的掙扎

當所有人都以為柳智宇在未來會成為一名很出色的數學家的時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柳智宇竟然選擇了出家,而當年敗給他的那個皮特.舒爾茨,後來進入德國的波恩大學裡深造,僅僅24歲就成為了年輕的教授。

對於柳智宇所做的選擇,所有人都很困惑,但他很堅定,覺得眼前所得到的一切讓他很迷茫,那並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他曾經在出家之前給父母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在信裡他表達了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他在信裡說到:“我很難過,也覺得很孤獨。因為從小到大,我都願意與你們分享我的心裡話,我的成長,但現在我說什麼,你們很容易排斥,或者嘲笑反對,懷疑。”正由於父母對於自己的不理解,讓柳智宇覺得即使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天才也覺得倍感孤獨,所以毅然選擇去出家。

不顧父母哀求,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理想現實間的掙扎

出家後的柳智宇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看清楚生活的本質後,在出家八年的時候,柳智宇決定再次調整人生的方向,走出廟門,下山入世,在家人的幫助之下,考取了心理諮詢師,準備用自己的學識來“普渡眾人”。對柳智宇來說,這是一個與過去告別的信號,更多的是在追尋自己內心的答案。

從柳智宇的這整個事情來看,會出現這種情況其主要原因在於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不到位,父母總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也不管孩子到底過得開不開心,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孩子心裡期望的生活是怎麼一個狀態的。

不顧父母哀求,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理想現實間的掙扎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特別是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那麼父母如何才能做好這一點呢?

1.對孩子多一些關心愛護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所以很多家長一味地逼著孩子學習,孩子會就會認為家長並不愛自己,只關心自己的學習,為的是自己的虛榮心,慢慢地孩子就會產生牴觸情緒,甚至拒絕與家長交流。而家長應該做的是更多地給予孩子擁抱和鼓勵,讓孩子能夠真正地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2. 理解並尊重孩子

作為家長,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所以在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不應該以一個成人的標準來約束要求,然後把自己的各種期盼和夢想強加給孩子。而是要足夠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讓孩子對自己產生足夠的信任感。當然家長想要把孩子教育好,也要不斷持續去學習,提升自己,能夠以理服人。

不顧父母哀求,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理想現實間的掙扎

3.耐心地傾聽取代批評

一個好的家長就是能夠與孩子之間完全可以有很好的溝通交流。如果孩子話少,就連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也少了,那家長應該首先自省一下,是什麼原因。因為只有家長耐心的傾聽,才能夠完整清楚的明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才能實現暢通的溝通,幫助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引導,相反對於一些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因為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批評大罵的,只會跟孩子產生更大的隔閡。

不顧父母哀求,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理想現實間的掙扎

4.敢於承認錯誤

除了對孩子做到傾聽以外,家長還應該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遇到問題如果是自己的錯誤

家長要能夠主動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坦誠地跟孩子道歉。能這麼做到的家長不但不會讓你丟你面子相反會因此而得到孩子更多的尊敬與信任。

不顧父母哀求,北大數學天才畢業後堅持出家:理想現實間的掙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