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詞與詩的成就如何?

宛若清兮


蘇東坡,黃州之前是蘇軾,詩詞畫書法俱佳。

提到蘇軾的詩不多,雖然沒有詞出名,但也是獨樹一幟,佔據北宋詩壇重要位置。

蘇軾評價唐代詩佛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其實這話用在蘇軾自己身上,也很恰當。

提到蘇軾的詩,估計很多人想到首先是《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幾乎成了西湖的天然名片。

其次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很壯觀。

還有一首《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充滿哲理意味。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節水暖鴨先知。簡直就是節氣的預兆。

贈劉景文,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是勸誡詩的典範。

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在黃州大徹大悟,改名蘇東坡,從此開啟吃貨人生的開掛模式。


天地詩詞館


大家好,我是千葉書院祝秀老師,因為大學讀的是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加之從事高中語文教學也有將近10年時間,對於詩詞鑑賞有過一定專業學習和運用,平日也愛好中國的古典詩詞歌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蘇東坡是北宋文壇上最傑出的文學家,而且是個幾乎完美的全才:書法、繪畫、詩詞、散文、釀酒、烹飪……真正地多才多藝。蘇東坡少年得志,卻仕途沉浮,三起三落,人生跌宕起伏……用天賦、才情、知識、生命去寫作,蘇東坡是我最喜歡的古代文人之一,他在宋代文壇的地位是全方位、立體、多層面的,以下,我僅就蘇東坡的詩詞談一談他的成就。

先說詩吧。蘇東坡的詩不僅限於唐詩的寫景、詠物、抒情……詩歌到了蘇東坡這裡,多了一個理趣。何為理趣呢?就是在寫景、詠物、敘事、抒情之中,有意識地加入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頓悟,闡發了某種生活哲理,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蘇東坡的理趣詩有:

1、《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詩人為我們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那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想認識事物的全貌和實質,就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認識能為,唯有跳出主觀主義的陝隘,我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2、《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之一: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風光,無論是陽光明麗的晴天,還是山色朦朧的雨季,都像美麗婀娜的西施,“淡妝濃抹”無論怎樣打扮都漂亮、迷人。這裡抓住了西湖和西施的共同特點:淡妝濃抹總相宜。其實,豈止西湖,但凡美的事物:山川景物、植物花卉、蟲魚鳥獸……不都如此麼?人也一樣,人世間所有美好事物都如此,詩人筆下的西湖和西子,其實也就是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3、《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在蘇東披眼裡,人生充滿了偶然。不僅具體的生活行無定蹤,整個人生也充滿了不可知。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那句: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個先來。對蘇東坡來說,為了謀生,為了讀書,為了應舉,為了做官,東奔西走,四處奔波,象什麼呢?像一隻鴻雁是到南方過冬,或是回北方,來來去去,年復一年。飛鴻的腳爪踏在雪泥之上,無非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跡,轉眼它又飛走了。對於鴻雁留下的指爪,它哪裡能夠記清,況且,痕跡很快就消失了。鴻飛雪化,一切瞭然無痕。這樣的頓悟和《紅樓夢》的那句“好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有相似之處,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再說蘇東坡的詞。詞到蘇東坡這裡,一、可婉約,可豪放,開創了豪放詞風;二、可以以詩為詞;三、突破音律的束縛;四、語言上有創新。以下,分享幾首我喜歡的詞作給讀者,讓我們一起感受蘇東坡在詞作上的卓越成就。

一、婉約詞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首詞,感情深厚,充滿了悽婉哀傷。寫了對自己妻子的死別之痛和相思之苦。極盡婉約之風格,極其細膩……

二、豪放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絕唱”,一掃北宋詞壇的纏綿悱惻之風,盡顯豪邁奔放之胸懷,開篇即情抒情,時越古今,地跨萬里,廣闊悠遠,喚起人們對人生的思索,氣度非凡。這首詞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把我們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象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融景物、人事感嘆,人生哲理於一體,讓人震憾。

綜上所述,作為豪放派代表的蘇東坡,詩詞皆清新豪健,內容豐富,風格多變,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為宋代詩詞開創了一個新方向。詩如其人,詞如其人,蘇東坡無愧於詩詞大家的稱號,無愧於宋朝第一文學家,值得我們後人的追慕與景仰和永遠地學習。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武哥說文很感謝您的提問,也非常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


在中國文化史上,能夠集詞人、詩人於一體而有大成的不多,但即使如此,蘇軾也一定是最耀眼的一個。

(蘇軾像)

蘇軾突破了詞一直被視為“詩尊詞卑”的定見,把詞的社會功用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蘇軾還突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以詩入詞",開一代新詞風,在詞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提問者的問題涉及到詞和詩兩個方面,我試著先說蘇軾在詞上的成就。因為,後世人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他的詞。

蘇軾無疑是是北宋最偉大的詞人,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蘇軾把中晚唐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的美學精神拓展到了詞的領域,突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豔科”的狹小審美範疇,發展了婉約詞,提高了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自晚唐五代以來,詞是詩之餘。蘇軾對宋詞的第一個貢獻應該是促進了婉約詞的發展。在蘇軾的努力下,婉約詞在題材內容、藝術表現力、審美意境都得到了開拓。

蘇軾創作了大量的詠物類婉約詞,他筆下的婉約詞,沒有“綺羅香澤之態”,卻又有深婉細膩的婉約之美,在題材內容不再侷限於兒女之情,離別之緒,在表現方法上也突破了含蓄蘊藉的範疇。

(蘇軾寫意畫)

如《卜算子·缺月掛疏中桐》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有婉約的含蓄蘊藉,卻又運筆空靈,筆下無一絲俗氣,借月夜孤鴻,表達孤傲清高的文人心境。在其婉約詞風的代表之作《水龍吟·似花還是非花》裡,蘇軾用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一個“惜”字,幽怨而又高遠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和被貶謫的政治失意,特別是最後一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堪稱神來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覆吟誦。

蘇軾的婉約詞中,藝術成就最高的當屬《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此詞采用白描手法,如敘家常,卻字字血淚,情真意切,自然而又深刻,平淡而又真淳。我們讀時都會“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陳師道看後也驚歎此詞“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蘇軾筆下的婉約詞,題材更加寬泛,家國之恨,仕途流放之苦,無所不包,而且全然沒有雕琢痕跡。

婉約詞經過蘇軾的創新,變惻豔為高雅,變狹窄為廣泛,實現了華麗變身。

蘇軾是宋代豪放詞的開派人物,他的這類詞境界宏大,氣勢恢弘,崇尚直率,讓豪放詞在宋詞的婉約之外別立一派,並可與之媲美。

蘇軾創作的豪放詞作數量不多,但首首氣象恢弘,堪稱經典。蘇軾筆下的豪放詞,境界宏大,氣勢恢弘,崇尚直率,不再含蓄婉曲,而有“橫放傑出” “書挾海上風濤之氣”之雄壯,不管是花間月下、男歡女愛,還是軍情國事、治國安邦的重大題材,蘇軾都能夠入詞,使詞能像詩文一樣地反映生活。

(赤壁之下)

蘇軾豪放詞的千古傳唱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真正把豪放詞推向高峰。不管是在北宋當時,還是在千年以後的現在,影響都非常廣大深遠。南宋俞文豹在《吹劍續錄》的記載,別有一番風味: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這個故事,既表明了兩種不同詞風的特徵,也表明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作為了豪放詞派的代表,甚至也反映出了豪放詞已經能夠與婉約詞分庭抗禮了。在宋及其以前,婉約詞一直被成為“詞之正宗”。

我們仔細體會一下《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對祖國的壯麗山河一直熱愛,對古代的英雄也一直傾慕與嚮往。上片“大江東題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句就慷慨激昂、蒼涼悲壯。看眼前無限江山,奔騰萬千,不由心緒激盪。下片評點歷史人物,通過對英雄人物的傾慕抒寫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恨不得像周公瑾一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聯想到自己的境況,只能無限感傷:“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當時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兩年,處境尷尬,心境依舊苦悶,即使這樣,在懷古傷今中,依舊心懷理想,渴望建功立業。

可以說,蘇軾這種抒發豪情的“壯詞”,不僅風格豪邁雄放,讀之令人振奮,更以耳目一新的詞境開拓了宋詞發展的新方向,在詞的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以儒為主,輔以釋道的思想體系,讓蘇軾既執著於現世人生又能夠超然物外,其詞便富有了濃郁的哲理意蘊和意境。

蘇軾學識淵博,思想通達,他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儒學家,卻又浸潤著深厚的道家、佛教底蘊,形成了他既執著於現世人生又能夠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學。

(定風波詞)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便是這方面的力作。就是這樣的野外“路上遇雨”的生活小事,於平凡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將活潑的生命情趣浸潤在這種日常生活的題材之中,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雖然篇幅很短,但意境深長,透露出作者的人生信念和的精神追求。蘇軾不僅“一煙雨任平生”,更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彰顯出蘇軾的豁達開朗就是“縱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的人生情調。

還有一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也比較著名,蘇東坡在黃州的日子過得並不如意。“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瞭夜飲的時間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了又醒,醒了又醉,清麗的白描,醉眼迷離中,佇聽江水,“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真想躲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啊,在悲觀中更有一種超然物外、曠達灑脫的人生選擇。

(蘇軾寫意畫)

還有蘇軾在徐州時所寫的《浣溪沙》五首,詞的主角就是黃童、白叟、採桑、繅絲娘、賣瓜人等農村人物形象,詞作通過描寫農村生產和生活,抒寫了蘇軾與世無爭的人生情趣。

蘇軾的這類哲思作品,介入了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富有了濃郁的哲理意蘊,從而增強了詞的意境。

最後再簡單說說蘇軾的詩,也是很有情趣的。

蘇軾的詩,除兼有豪放與婉約,還有佛理審美,更有關於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哲理,靈氣充沛。

宋代詩歌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說理,“理”是新穎而深邃的哲理。而蘇軾就是一個兼通儒釋道的說理大家。

嘉祐六年,蘇軾去鳳翔做官,路過澠池,故地重遊,發現四年前接待他們兄弟的老和尚已經死了,牆上的題詩也已經剝落、崩塌了。蘇軾突然想到自己四處奔走的樣子,陷入了沉思,像什麼呢?應該就像飛鴻踏在雪地上吧。因為地上有雪,所以偶爾會在雪地上留下幾個爪印,但這飛鴻轉眼間就又飛走了,哪還記得曾在某處留下過爪印呢?仰天長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首詩留下了成語“雪泥鴻爪”,也寫出了人生無常的狀態。

蘇軾後來到杭州做通判,寫了很多關於西湖的詩,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讓人們對西湖產生了無限美好的遐想,後來的評論家陳衍說這二句“遂成為西湖定評”。

蘇軾在由黃州改遷汝州的路途中,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中有畫,畫中有理,深入淺出地的表達了一種哲學思考,親切自然,耐人尋味,真是精品中的精品。還有“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就不列舉了。

寫在最後: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思想複雜得近乎哲學家、心靈卻純潔天真得像個小孩的人,卻一直雄踞在中國古代文壇的最巔峰,偉岸而挺拔。

中國古代的文人很多,稱得上文學家的並不多。但是,即使用最嚴格的定義來界定,都一定有蘇軾。而且,他也一定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文學成就最高的。


武哥說文,為您以史說文。期待點、批、評,圖片來自網絡,如侵請刪。


武哥說文


我是雁影歸零,因雁影很喜歡蘇軾的詩與詞,也曾在頭條寫過類似蘇軾的詩詞小文。所以關於這個問題,雁影來試著解答一番,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不吝賜教。

蘇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生平雁影就不在這兒累述了,直接進入主題。

蘇軾,在文學藝術領域,對於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精。


★ 我們先來說說蘇軾的詩。蘇軾的詩以抒情、寫景、詠物居多,也有的蘊含哲理。其中《荔枝嘆》更是借唐玄宗為楊貴妃送荔枝一事,表達了蘇軾對當時朝廷不體恤民間疾苦的憤慨。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晚景 ·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菱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荔枝嘆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 說完了詩,接下來我們來說說蘇軾的詞。

眾所周知蘇軾是豪放派詞的領軍人物,可以說蘇軾的詞是北宋詞壇的高峰。蘇軾的詞不再侷限於以往的溫柔呢喃、小情小景。他的詞豪放飄逸,取材豐富,山川雨雪、感嘆時政、借古嘆今、詠懷敘志等等,可以說但凡入眼之物;心內所感之懷,在蘇軾手中皆能成詞。

這裡雁影補充一句,蘇軾不單隻有豪放詞,也有婉約之作,蘇軾的婉約詞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蘇軾的詞有很多,今天雁影就分享如下幾首:


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住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定風波 · 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江城子 · 墨雲拖雨過西樓

墨雲拖雨過西樓。水東流。晚煙收。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鉤。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星眸。月花羞。捧金甌。歌扇縈風,吹散一春愁。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雁影歸零


1、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 ,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2、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3、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

4、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5、蘇軾的散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並稱,有“韓如潮水,柳如泉。歐如瀚,蘇如海”

之喻。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果多味


蘇軾的一生,幾度沉浮,坎坷不平,但是這不妨礙他瀟灑達觀,創作出大量非常優秀的作品。下面小編帶來的是蘇軾的詩詞的成就,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通過寫景和詠物來傳遞正能量
在許多情況下,詞者的情感都不是直接披露的,而是藉助外物來加以表達抒發的。寫景和詠物自然成了表達情感的一個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
在蘇軾前期作品中,尤以杭州為代表,蘇軾留下了不少描繪山水景物的作品,如“湖山信是東南美”“牆頭紅杏暗如傾”“檻內群芳芽未吐”(《浪淘沙昨日出東城》),如“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聽聞彈箏》),如“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等等。在這些山水景物描寫的詞作中,有的是對春情的試探,有的是對美景的觀賞,有的是對清景的流連,有的是對自然的沉醉……
這時的景物描寫與詞人的情感相照應,是平靜的,開朗的。但是,從此中後人也可讀出詞者的些許寂寞,些許的鬱郁不得志。因為,此時的蘇軾,是因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合而離開朝廷的。故而在杭州,此處的山水美景不僅是他賞心悅目的對象,更是他抒發一己情感的對象,這些山水美景是他心目中的知音,情感的依託。所以,當別離杭州時,是“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行香子丹陽寄述古》)的深情憶念,是“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臨江仙風水洞作》)的執著探尋。
而當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時,因其在政治上所受的打擊更進一步,所以,此時的他少了一份早時的灑脫與疏狂,多了一份寂寞與哲思,這些,在他的詞作中有了明顯的反映。“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念奴嬌中秋》),“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隆保ā讀俳仙惠州改前韻》)等等。此中傳出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和寂寞感,讓人感受到徹骨的寒冷,表達出惆悵的“愁情”。
二、通過幻想,在幻想中展開詠物抒情,表現正能量
在熙寧九年的中秋之夜,蘇軾久仕而功業未就,兄弟久隔而無從相見,在大醉之後,他再也壓不住內心深處寂寞情感的衝擊,與“青天”展開了直接的對話。此時的他,幻想開始騰空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因為在仕途上不得志而對現實的不滿,所以他想效仿陶淵明去逃避現實。但是,他在“何日功成名遂了”的追求中與“老去君恩未報”的忠君報國思想中徘徊,猶豫:或出,或不出。然而,他的最終的選擇還是表明:他對現實的人生還是非常熱愛。故而,在蘇軾的詞作中,雖然有時有著受壓抑的苦悶、徘徊、憂傷,但是,就總體而言,無論是在《念奴嬌憑高眺遠》中,還是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都有著“長空萬里,雲臺無跡”的豪情,有著“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的疏狂與瀟灑。
三、繼承併發揚光大自屈原開始的象徵手法來展現正能量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自《詩經》以來,尤其是開浪漫主義之風氣的屈原創造了“美人香草”一類的形象體系以來,象徵手法便成了文學藝術中一個源遠流長的創作傳統。蘇軾的詞也繼承並發展了這一傳統,以此來傳寫作者的情感,並且這一傳統在他這裡更臻於藝術上的高妙境界,成為他抒發寂寞、揮寫灑脫的最佳手法。例如下面的幾組事例: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這裡以象徵和想象之筆,表達了詞人立功報國的願望和捨身報國的壯志情懷。其實更深層次還有一種仕途不暢的苦悶與寂寞。然而,我們從字面上看到的卻是一個“彎弓射大雕”的俊傑壯士,一個豪放灑脫的詞人。
“月明多被雲妨”(《西江月黃州中秋》),是借愁雲慘霧籠罩著詞人光輝峻潔的心地的寫照,透露出詞人含冤未白,猶抱希望的矛盾難處的心情。
“三十三年,飄流江海,萬里煙浪雲帆”(《滿庭芳 三十三年》)中,則以塵海與宦海言之,寫盡風塵與風濤,表達出一種酸澀的人生況味。
上面的事例,都只是一首詞中局部象徵手法運用,藉以抒發一己情感。另外還有一些是從總體上運用象徵手法的詞作,藉以抒發情感的,如《瑤池燕》:“飛花成陣春心困。寸寸柔腸,多少愁悶!無人問,偷啼自慍殘妝粉。抱瑤琴尋出新韻。玉纖趁,南風未幽雅慍。低雲鬢,眉峰斂暈嬌和恨。”此詞是蘇軾寄給黃州時期交往最密的好友陳季常的。他在信中對陳說:“此曲奇妙,勿妄與人。”原來他是“羈孤結念之懷至今未平也”,是因為謫居黃州,身為孤臣羈客,情懷抑鬱難申,故而在此運用象徵手法,借閨怨之意,陳臣子之情,抒一己之懷。
所以,東坡詞中的“美人香草”,其實是他藉以抒發自己心中寂寞惆悵與揮灑自由疏放豪情的寄託物,是反映當時自己處境的感應物。

因為蘇詞的與眾不同,情感的複雜豐富,細膩多姿,所以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蘇詞成為一朵奇葩。他的詞的藝術價值非常之高,這多少也與他詩詞中表現出來的正能量是分不開的。


Mr張先森說


大家好我是小愛,要說蘇東坡詞與詩的成就,那就得先說蘇東坡這個人,他原名叫蘇軾為什麼後人叫他蘇東坡,那是因為他愛吃東坡肉,所以蘇東坡這就是由來。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好交友、 好美食, 創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遊山林。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展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由於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

這就是蘇軾的成功之處“以詩為詞”。



天津小愛Vlog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海南小輝輝


詞作: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者由積極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後,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

詩作:

在蘇軾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馮墨卿書法


蘇東坡是宋代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 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溢清。

蘇軾一生在詩、詞、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寫的《赤壁賦》、《水調歌頭》、《念奴嬌》、《答謝民師書》等都流傳很廣,為後人傳頌。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共同被列入中國文學“唐宋八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