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單反5個月了,用的是全畫幅的機器,現在進入了迷惘期,不知道要用單反去創作些什麼東西。希望給些指點?

馬鵬堃


對於攝影人來說,在攝影這條道路上,會有很多艱難和險阻。要說偶爾進入迷惘期,這也很正常,關鍵是看自己怎麼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方向。

如果買單反5個月,進入迷惘期,不知道拍攝什麼內容?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買單反5個月的時間裡,對相機很多功能都還沒有玩熟,應該正處於好奇階段,這也是興趣正濃的時候。既然出現了這種狀況,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1、捫心自問一下是否真的喜歡攝影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堅持在攝影路上走下去的理由。在買相機的時候,如果是為了跟潮流,建議賣掉相機。如果是真正的喜歡攝影,想讓拍照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用攝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那麼就繼續看下面的內容。

2、有沒有想拍照的慾望

如果說自己喜歡拍照,是由於剛開始學攝影,不知道拍攝什麼內容比較好,但自己非常有想拍照的慾望,處於這種情況就比較好辦。

3、找到自己喜歡的拍攝內容

既然我們喜歡攝影,在這種迷惘期,就得想辦法去找自己想拍攝的內容。尤其是春光明媚的三月,鮮花盛開,綠意盎然,這個時候心情非常好。我們可以拍攝各種花卉、嫩芽等,用愉悅的心情去感受大自然,找到攝影的快樂,從而激發興趣。當然,花草的拍攝,也是很多攝影愛好者練手的好素材。

4、表現的內容主題性不要太強

剛剛開始學攝影,主要是對基礎的加強,在主題要求上不要太強,可以跟著自己的興趣,拍攝一些自己想拍的內容。如果剛開始就要想拍出與大師一樣的作品,這會讓自己的信心受到打擊。

5、多與攝影朋友交流

雖然說攝影愛好者喜歡孤獨,但有時候也喜歡熱鬧,在這個迷惘的時候,可以找幾個攝影圈的朋友一起去拍攝,找一下拍攝感覺。

6、多學習別人好的作品

可以在網絡上,找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來學習一下,發現自己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給自己找到突破口。

7、可以用手機找拍攝感覺

由於買相機的時間不長,技術還不成熟,在拍攝的時候遇到很多困難,始終覺得沒有別人的拍得漂亮,受到打擊。這時,我們可以放下單反,運用手機拍攝,因為手機在使用操作上相對簡單,可以集中精力去思考拍攝的內容,或許能夠拍攝出更好的作品,為自己增強信心。

綜上所述,如果自己真正的喜歡攝影,遇到這種迷惘的事情是正常的,也是暫時的,很多拍攝者都有過,包括我自己。但只要我們有一顆熱愛攝影的心,不管是什麼困難和問題,都是能夠解決的。


腦攝狼圖世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14年買的單反,70d套機,當初小白一個,除了會按快門其他一概不懂,很單純的就是因為兒子出生,所以買來拍娃用,用了沒半年,懂點皮毛,開始學手動了,什麼三腳架痰盂餅乾頭的,懂了殘幅全幅後,開始用力倒騰了,5d2機身配痰盂,存到錢上了2470,後來慢慢就是湊齊大三元,閃光燈,各種濾鏡,當時我老婆還做點澳代,所以買了各種補光燈什麼亂七八糟的,總之錢沒少花,然後我兒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越來越少給他拍了,也不知道是懶了還是對拍照沒興趣,機器就一直吃灰,千年難得會拿出去拍,拍也就一直光圈優先,現在基本就手機拍拍,雙十一入了11pm和大疆mini,無人機買來到現在還飛不起來,住在禁飛區,想飛要跑郊區,現在又有點後悔買這東西了,總結就是不差錢的就什麼都無所謂,其他人不是靠攝影吃飯的話,個人感覺一手機基本足夠日常記錄了,加個無人機能有手機拍不到的鏡頭就足夠了


一本正經的油腔滑調


拍什麼沒有怎麼拍重要,這事我是這麼理解的

圖1,我家廁所水龍頭

圖2,濱江道星巴克

圖3,星巴克門口

我重新拿起相機學習一個來月,因為外出旅遊手機遇見瓶頸,再好的手機也拍不了大景深,所以又開始搞單反,我就是個入門殘幅機








小胖一家去旅行


想當初記得自己買第一個單反的時候也是一時興起,買回來後玩了一段時間就覺得不知道拍些啥了,後來隨著對攝影瞭解的深入,才又重新拾起對攝影的興趣。下面我來分享一下作為一名攝影新手,如何去拍攝創作的一點點經驗。

1.如果你買在的是一臺全畫幅的單反相機,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具備成為一名專業攝影師的硬件基礎。我個人建議是先不要著急去拍攝創作,而是把相機的操控以及攝影的基礎知識吃透,為以後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如果你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學習的差不多了,那麼就可以開始進行拍攝創作了,拍攝還是建議先從簡單拍攝開始,例如拍攝一下自己的生活細節,或者拍攝街頭風光,具有人文情懷的一些鏡頭等等,因為這些鏡頭往往伴隨一定的樂趣,同時對於光線的變化的也可以比較好把控。

3.隨著拍攝的深入,就可以慢慢的嘗試拍些有一定難度係數的鏡頭了,比如用三腳架和慢門拍攝風光,或者是拍攝逆光的鏡頭,以及棚拍等等,如果感覺拍攝難度比較大,建議找一位攝影水平好點的前輩帶一帶,這樣提升的速度肯定會快一些。

4.在拍攝期間我覺得有一點非常的重要,就是我們要珍惜每一次的拍攝機會,多與人溝通交流,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有機會結交一些圈內好友,同時還會獲得更多的拍攝機會,路肯定會越趟越廣,越走越寬。

最後,成功的背後,是不斷的堅持和努力。攝影也一樣,沒有人一開始就會是攝影大咖,大家都是靠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不斷的拍攝創作才成長起來的,所以,小夥伴們,為了自己也能成為一名攝影大咖,加油努力吧!


清靈STUDIO


2016年入手了佳能5D3,陸續也購置了愛死小白兔和35定,相機包三個,腳架,閃光燈都添置到位。堅持每天一小時的學習泡壇,也拍了一些自己認為不錯的作品。原以為就這樣一直拍下去了,誰知手機市場異軍突起,如果只發朋友圈用,目前手機拍攝的與相機拍攝的已經不相上下,甚至還有過之,今年入手華為p30,畫面色彩細節都比相機要出色,手機芯片和軟件算法很厲害了。但是!!!我不會捨棄相機,出門還是不厭其煩的背上,哪怕只帶一個鏡頭,透過取景框,調節相機參數,摒棄按下快門,不斷變換角度構圖,都是手機不能代替的感覺。尤其導出照片整理當日收穫時,用24寸顯示器放大看細節時,相機片子的優勢一下就凸現出來。買了相機,就時常玩玩,做為愛好,可以玩到老。用相機入門,輕鬆玩轉手機攝影。反之未必。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附兩張片子,分別是相機和手機拍攝,好壞不論,差別自找。




A點亮心燈


不要相信什麼手機革了單反的命,這類無知的蠢話。

稍有單反常識的人就會知道,其實,目前最尖端、像素最高的手機,也拍不贏20年前200萬像素的單反效果。

單反最大的優勢,就是感光片(相當於底片)面積大;而且可以運用鏡頭玩景深;其成像的光影層次感,也是手機無關相比的。

這個優勢,是由單反相機光學成像系統的特性決定的。單反的感光片(相當於底片)很大,尤其是全畫幅單反,其感光片,比手機的大出N倍。在專業單反面前,手機那點感光片就像玩具,因此,儘管手機像素越來越高,但抵不過人家單反的“底子厚”啊!

攝影是光影的藝術。手機受限於其尺寸、厚薄、重量,沒有條件使用大面積的感光元件,而相機的底片越大,其成像越清晰,細節就越多,所謂“底大一級壓死人”啊。

其次,單反是“真景深”,手機是“假景深”。單反相機是用調解鏡頭的遠近與光圈大小來控制景深效果(虛化效果),是一種純光學的景深,是照片拍攝之前的景深,攝影者是可以通過取景器預覽,運用調節鏡頭來精準掌控照片的景深,控制成像細節,進行前期調節與創作,滿意後再進行拍攝,拍出來的照片也是與取景器預覽的效果一模一樣,所見即所得。

目前,手機的景深,都是用多個鏡頭拍攝多張照片,然後運用手機的處理器與軟件,後期模擬合成的“假景深”,是用多張照片合成一張。相當於後期PS出來的景深。在手機小圖看看還行,一旦放大,那是慘不忍睹的啊。比如拍攝花朵,可以沿著景深邊緣,看到如同鋸齒一樣的電腦合成痕跡。還有因為電腦軟件誤判,形成的合成景深的PS痕跡。(可以參考下圖,筆者用手機拍攝的景深圖,放大的細節)

手機便攜,簡單易用,但畢竟不是專門為攝像、攝像而設計。玩光影效果,其成像單元是需要一定空間,一定體積的。一個好的鏡頭,往往由十幾片凹凸鏡精密排列組成。

手機與單反的區別。就像放大鏡與顯微鏡的區別。一個簡單便攜,一個是專業設備。

手機如果不提升光學成像系統,不增大感光片,是永遠無法與單反相比的。但提升了,就成了單反,或者微單。




科普平論猿


很高興受邀回答你這個問題。

買了5個月,用的還是全畫幅相機,目前有點迷惘?

既然當初選擇了購買單反相機,說明還是喜歡攝影的,我們從選擇購買,到實際運用的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故事的結局往往都是相機蒙塵的多,因為了解情況不多,我就建議幾點。

①熟悉機身

買了相機首先要了解它,不然每個按鍵都不知道叫啥,也許對於一些人而言感覺很枯燥沒耐心,這個可以階段性的來,時常拿在手裡去操作,熟悉裡面的功能設置,時間長了就熟悉了

②學習構圖

事實證明經過系統的學習,往往要比摸石頭過河效率要高,記住每個不同構圖的方法,用相機實踐操作,不斷的提高自己

③賞析別人的作品

可以在國家地理上多看一看一些作品,培養自己的審美觀,在看的時候學會分析思考作品的優缺點

其實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利用身邊的資源都能進行不同的創作,如:人像,城市,風景,美食等等!多些耐心,少些焦躁。

我是星辰號,可關注我瞭解更多的攝影資訊





星辰號


凡事有個過程,先要學習攝影的基本技術,人的視覺(物)效果與通過鏡頭產生的效果是有區別的,說到攝影創作這一層,各人的審美能力高低不一,除了“天賦”,更多的是日常的努力學習與勤于思考來提升自已的能力,多欣賞各類優秀的攝影作品,甚至於美術作品,也能從中獲益,好的攝影創作全憑眼界與想法再加上表達方法與美好的形式,這決非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得靠“修煉”,多與高手交流也能受益。有的攝影愛好者巳拍了幾年、甚至二、三十年,但是好多人基本的能力都不具備,例如,構圖、用光都十分拙劣,儘管拍了這麼多年,發出的圖片就像初學者,走了彎路就難有進步。






追尋佳影


我也有過這個階段,也是剛入手機器不久,又趕上冬天到來室外很冷,還不下雪,樹葉什麼的都掉光了,河水、湖水都結冰,覺得沒有了拍攝目標;不過很快就給自己定下來拍攝計劃,決定在家裡拍些不起眼的物件,以此練習景深和弱光拍攝技巧,再有練習閃光燈布光。。。。

於是,家裡的菸灰缸、水杯、鬧錶、音響、檯燈、手錶、暖氣包都是練習對象,黑白、彩色,強弱光表現,延時拍攝,二次曝光,閃光燈前後簾布閃,頻閃,拍水滴落入水盆彈起等等,三腳架、快門線、多隻閃光燈一起上,還買了個小影棚,拍些手錶、紅酒之類的景物,著實玩的不亦樂乎,由此增強了一些技能和手法,在夏季荷花拍攝、人像拍攝和一些小品類拍攝中得到了應用。

其實攝影無處不在,大場景固然能讓攝者欣喜若狂,意氣風發,但終究是受好多條件束縛,專項攝影和指定攝影又帶著目的和強制性,就像完成作業一樣枯燥;隨心所欲的拍攝最適合自己,想拍什麼就拍什麼,構思、構圖,佈景、布光,想想這個過程就有意思。

所以,不要故步自封,玩嘛,拿上百微找個蟲子都能拍一天。

不知對您是否有所幫助?



雲愛衣衫花想容


首先我不是行家,我只不過是喜歡旅遊,在旅遊過程中少不一臺單反相機陪行,因為相機可以為我保留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刻。

當我拿起單反相機的時候,我用的是全自動檔或P檔,是說明書教會了我怎樣使用快門優先和光圈優先,也是說明書教會了我如何使用M檔。在說明書得到的知識,使我產生了攝影的樂趣,或者說我根本就談不上攝影,因為我的技術根本不配攝影這詞,只勉強算得上是照相,照了一張相而已。

近來,我一直在欣賞別人的作品,在這些攝影師的作品中,我欣賞到相片的內涵,感覺到他們大概所設置的光圈、快門、感光度及白平衡配合,領略大師們的作品是用什麼手法來表達的,在大師們的作品中,使我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快門優先或光圈優先,在早上或傍晚,色溫對效果的重要性……。

知道大師級作品,自已才去模仿,當然相差甚遠,但也會覺得自己有進步啊,希望自己儘快丟掉小白的頭銜,還需努力、努力、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