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做對這3件事,比吼1000次更有用

在讀《正面管教》這本書的時候,我對其中的一個觀點印象特別深刻,並切實貫徹到了自己的育兒生活中,那便是:

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自然後果。

01

平時,孩子的表現就像個"豬隊友",經常給我們添麻煩:不是打翻了牛奶,搞髒了衣服,就是弄丟了東西等等。

不管我們是溫柔還是大聲地糾正孩子,他總是屢教不改。

沒過多久,我們就會失去耐心,看到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忍不住火冒三丈,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是上手打孩子。

吼叫或是打罵後,孩子可能會警惕一陣子,但很快就又重蹈覆轍。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做對這3件事,比吼1000次更有用

在講述方法之前,我想先重點強調一下,經常吼孩子並不能幫孩子長記性,只會讓孩子出現性格缺陷,如脾氣暴躁、性格懦弱等等,還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的故事:

小企鵝磨磨蹭蹭,上學快遲到了,媽媽衝著他生氣地大叫。結果,他嚇得全身都散開跑掉了,腦袋飛到了宇宙裡,肚子落進了大海里,翅膀掉進了熱帶叢林中……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做對這3件事,比吼1000次更有用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們吼孩子的時候,孩子往往會被我們的兇狠嚇住,根本聽不見我們都講了些什麼。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激動時,很難接收外界的信息,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

讓我們反思一下,成年人被別人指責的時候,尚且會生氣聽不進去,更不要說年幼的孩子了。

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時,大吼大叫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02

那麼,孩子做錯事,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讓孩子去承擔自己犯下的錯誤。

孩子弄灑了牛奶,讓他自己去擦乾淨;孩子弄丟了玩具,就不再給他買同樣的玩具;孩子早上起不來,那就讓他承擔遲到的後果……(重大的或有生命危險的事情除外)

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比吼孩子有用1000倍。孩子會明白自己做錯事的代價,漸漸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從他律變成自律。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借題發揮,說類似"我早就告訴你,誰讓你不聽了"的話,更不能羞辱或是懲罰孩子,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做對這3件事,比吼1000次更有用

第二步,鼓勵孩子去彌補犯下的錯誤。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中,我們都很討厭犯了錯誤卻想往別人身上推卸責任的人,欣賞犯錯後能勇敢承認並及時彌補的朋友。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把小可樂培養成一個勇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問題的男子漢。

小可樂以前洗腳的時候,總是把地面上洗得到處都是水。

起初,我也很窩火,在他洗完腳後總是一邊拖地,一邊訓他。後來,我決定踐行正面管教的理念,鼓勵他自己去把地面清理乾淨,並讚揚他"做得很棒,能把自己造成的問題解決了"。

漸漸的,他在洗腳的時候會越來越小心,弄髒地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鼓勵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有助於養成孩子遇事不逃避、積極解決問題的好習慣,而這種習慣將讓他受益一輩子。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做對這3件事,比吼1000次更有用

第三步,和孩子一起反思、總結如何減少錯誤。

問題得以解決後,我們在鼓勵孩子的同時,也要幫助孩子一起反思,以後如何能減少犯同樣的錯誤。

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說教,而是啟發孩子自己找原因,想出解決的方式。

比如上學如果老遲到,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孩子可能會說,是因為早上太困了,實在起不了床。

那麼為什麼會起不了床呢?會不會是因為晚上總是睡得太晚了,以後要早點睡覺呢?

這樣啟迪孩子,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善於找到自己的問題並及時改正,孩子會一天比一天更優秀。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做對這3件事,比吼1000次更有用

03

美國作家珍妮·艾裡姆說:孩子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作為父母,我們自身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

正所謂,育兒先育己。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也要多反思自己。

我一直很慶幸自己能成為一名母親,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問題,並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是有情緒、有脾氣的。我從來不主張我們去做所謂的完美的父母,對孩子0吼叫或是完全不打罵。

但是,我們要多多提醒自己,怎麼做才能幫孩子成長得越來越好。

總有一天,孩子要離開我們獨自飛翔,希望我們能幫他們插上翅膀,而不是一直奮力託舉他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