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打造DRAM 紫光存儲解散真相解析

最近幾天,紫光存儲解散的傳聞不絕於耳,很多人都在好奇這件事情的發展,18日,紫光存儲回應了公司解散的傳聞,他們表示公司將優化產品組合,對業務進行聚焦,並重申不會解散。

紫光存儲在這份聲明表示,公司壓縮了NAND的部分產品線,而在未來長江存儲3D NAND產量穩定之後,紫光存儲的相關業務隨之轉移到長江存儲。同時,他們還將增強DRAM內存部分產線。

據悉,紫光存儲與長江存儲全部隸屬於紫光集團,但是這兩家公司並沒有直接的股權關係。

重点打造DRAM 紫光存储解散真相解析

目前有報道稱,紫光存儲的NAND團隊大部分員工已經在等待著紫光集團旗下的分公司挑選,或者自尋出路,可以預見,他們之中一大部分人都可能會被長江存儲挑走。而紫光存儲之後更專注於DRAM內存業務。

NAND緣何成為紫光存儲棄子

根據紫光存儲的聲明可以看出,紫光存儲將會繼續在DRAM領域中加大投入,而是公司內部的NAND Flash團隊人員將會面臨著被長江存儲挑選或者自尋其他出路的境地。

那麼,NAND Flash團隊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讓公司做出此決定呢?不如我們先來看一看全球NAND Flash閃存的市場環境。

自2018年以來,NAND Flash的市場就已經供過於求,大量庫存積壓,導致合約價格不斷下跌,最大跌幅竟然達到了65%,這也嚴重的影響了企業利潤。而進入到2019年以來,全球製造NAND Flash的企業為了改善供求關係,最大可能的維持原企業的利潤,所以,大多數工廠紛紛減產,但是,價格整體下滑趨勢並沒有得到改變。

到2019年,消費類NAND Flash價格指數累積跌幅已逼近30%,消費類每GB價格跌到0.06美金,其中SSD、eMMC、閃存卡等價格跌幅均已超過了20%。因為NAND Flash價格進一步走低,存儲芯片價格下滑的速度出乎市場預料,導致2019年第一季包括原廠、主控廠等在內的存儲廠商營收明顯下滑,利潤砍半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

整體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後,再說紫光存儲面臨的問題。此前,為了提前建立通道,紫光存儲曾經和英特爾進行合作,採購英特爾NAND Flash閃存芯片,做成終端產品,但是,在雙方簽約的兩年時間裡,英特爾自家enterprise SSD卻取得不錯的銷售,從而自產自銷的英特爾發現自家的NAND Flash芯片出現供貨不足情況,所以,他們選擇不再為其他客戶提供NAND Flash芯片,這也導致英特爾和紫光存儲的續約沒有達成。

最後,除了整體NAND Flash市場出現危機之外,加上與英特爾的合作破裂,都造成了紫光存儲有了加大發展DRAM產線的想法,這也是他們這次決定解散NAND Flash團隊的原因之一。

紫光存儲未來路在何方

目前,存儲芯片業務是國產半導體發展的重點項目,因為此前我國從國外一年進口內存和閃存芯片的花費就要超過1000億美元,可見體量之大。所以對於存儲行業,國內企業肯定不會放棄。

從目前來看,紫光存儲另一個將業務重心聚焦在DRAM的原因,和紫光集團在2019年8月與重慶合作的DRAM項目有關。該項目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高達人民幣8000億元,全力推動並積極衝刺DRAM量產。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達成“年內量產DRAM內存”這一目標,該集團還邀請到前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出任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日本分公司CEO。

紫光存儲繼續發展存儲領域的決心以及投入力度是其在DRAM領域不斷拓展的保證。更重要的是,在我國部分DRAM企業發展遭遇外部壓力和挑戰時,紫光此時宣佈進軍該領域,為中國存儲產業的發展注入不少的信心,也為下游的眾多企業和客戶帶來新的機會,從而促進國內整個DRAM領域的發展。

而大力發展DRAM領域,不僅彌補了我國在此方面的不足,還有可能打破外國企業近乎壟斷的情況。縱觀全球存儲芯片三巨頭,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已經佔據了全球90%以上的DRAM市場份額,面對著寡頭,紫光存儲將如何佔據更多市場份額,是他們面臨的全新考驗。

而此次紫光存儲拆分之後,紫光集團的NAND Flash業務就算徹底交給了長江存儲。

長江存儲的佈局

長江存儲是紫光集團在2016年收購武漢新芯部分股權之後成立的合資公司,由紫光集團、國家集成電路與產業基金和湖北方面共同出資,一直都專注於3D NAND閃存設計、製造的企業。

在2020年將會是長江存儲的關鍵年份,目前,64層3D NAND閃存產品已經進入到大規模生產的階段,從技術上來看,已經越過了96層直追全球先進水平,而憑藉此產品,也有望讓中國NAND閃存產品突破性的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而此次,納入紫光存儲NAND領域工作人員之後,更是能助他們一臂之力。

重点打造DRAM 紫光存储解散真相解析

所以,在今年面對疫情時,長江存儲努力的維持著來自不易的生產進程,也為關鍵年發力打下基礎。不過,公司坦言,雖然儘量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 但是第一季度的產能還是會有些下降。

現在整體NAND市場還處於比較低密的時期,這時候如果能逆勢而上,就像當年的三星一樣,在保證現金流穩定的情況下,加大力度生產,用更低的價格來佔領市場,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目前,紫光集團旗下的這兩家存儲企業佈局已經非常清晰,紫光存儲就主打DRAM產線,而長江存儲則側重點在NAND產線上,這樣分工明確,更有利於各自發展自己的優勢項目。

寫在最後

做為全球最大的存儲器消費市場,我國在這個領域中不僅不掌握話語權,甚至連存在感都非常低,這對於目前正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中國來說是不可想象的。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上的發展,存儲器市場的需求將會呈現指數級上升,屆時,如果我們不希望在受制於國外企業的話,只能發展好自己。

而面對著國外巨頭,我國存儲企業想要奪得更多市場份額無疑是困難的,但是,如果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就更不要提擊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