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期間你們會不會先做著送外賣的工作,還是在家待業?

java初級程序員


很多失業在家的人應該都考慮過這個問題,畢竟上班久了,形成了有事做的習慣如果突然閒下來無事做的時候,

內心難免會焦慮不安。那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怎樣做才最好呢?呈上我的觀點,或許對解決這個問題有幫助!

1.經濟基礎是否允許

很多人在失業後表現出焦慮的情緒,還有一個原因是迫於生活的壓力。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經濟實力並不好,說月光族可能過了點,但斷一個月的經濟來源還是會讓人有很大的經濟壓力,畢竟還有很多必要的開銷。

面對這種,找一份工作先掙錢,緩解經濟壓力也未嘗不可。雖然會很辛苦,但還是可以做到“磨刀不誤砍柴工”。

如果做“外賣”的話,還是要了解一下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的現狀。雖然外賣工作的門檻比較低,但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論是從進入行業,還是熟悉業務,熟悉路線等問題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去熟悉與磨合。

因此,如果經濟基礎還尚好,還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專業能力上,儘快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縮短自己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時間。

2.精力是否充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份工作都需要投入很大精力才能把工作做到更好。

如果失業在家選擇做外賣的工作,是否能夠分出精力把外賣做好的同時,也能分出精力把找尋下一份長久的工作呢?

外貿工作不會成為你的終身事業,它只是你的一個過渡時期一份謀生的手段。倘若你的精力無法兼顧兩者,長遠來看“長痛不如短痛”,辛苦一段時間儘快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吧!

3.能力永遠比眼下的工作重要

真正有能力的人一般不會出現失業在家的情況,除非自己想趁這個機會適當的調整和休息一下。因為這些人在離職後根本不愁沒有下份工作,甚至有很公司主動找上門來請他去工作。

而那些想著找份工作先做著作為一個過渡時期的人,往往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未來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於是,把對未來的擔憂轉化到當下的問題,想先隨便尋一份工作,只為求一個自我安慰。

面對這種問題,我們首要的問題不是去隨便的找一個過渡性工作,而是儘快反思自己的不足,抓緊時間提升自己的能力,為未來的工作打基礎。


張運鵬


前幾天沒工作,我送了幾天外賣。

對於一個沒跑過外賣的人來說,確實有難度。美團眾包,第一天,早上9點多來了一單,一看地圖,有5公里多,沒顯示派送費,算了,送吧,騎了20多分鐘車才到目的地,取餐地在一個小區裡面,疫情原因小區不讓進,打電話讓老闆把餐送出來,一看,剩下15分鐘了,還好目的地只有2公里多,不算遠,10分鐘趕到地方了,打電話給顧客,電話沒人接,打了三次才接,三分鐘過去了,讓她下來拿,她遲遲不下來,後來讓我把餐放前臺。好了,已經超時了。7塊多的送餐費扣了保險3塊,扣了2塊違規費,剩下2塊多了。[捂臉],到中午,飯點到了,單子一個接一個的來,但是全部都搶不到,後面兩天也都是兩個三個單,聊勝於無吧。[捂臉][捂臉]。



文明的老司機


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適不適合做外賣的工作。

一,外賣工作非常艱苦,不管是風裡雨裡,你都要上班。老舊小區要爬樓,最多的時候爬過二十層。

二、對所上班的城市你必須比較熟悉,如果你不熟只能全靠導航,那麼你一天也送不了幾單。

三、這個工作相對比較危險,第一、配送時間一般是30分鐘,有時商家沒做好,路上堵車,路不熟,等電梯,都會消耗時間。而且超時基本沒有錢,所以很多騎手闖紅燈和逆行都是常事。特別是下雨天路滑容易跌倒,都是非常危險的。

四、發款比較重,每一個站點都有一套發款理由,經常被髮款是一般操作。

五、服務行業,客人對你要求多,比如:幫忙帶東西,買東西都是常事,不滿足就投訴你。態度不好投訴,送慢了投訴,東西灑了投訴。一旦投訴發款就少不了。

六、裝備要好,比如手機,最少電池耐用。車也要好的,不然沒電,要不跑不快。我們這邊多數都是摩托車,還要正規的駕駛證,行駛證。所以這一套裝備下來投資可能在一萬左右。

七、還要是一個記憶強的人,比如有些小區車不讓進,樓號很亂,而且沒有標牌,完全靠自己記憶。跟你說吧,有些小區客人都不清楚幾樓幾號。

這些就是做為一名騎手的基本要求,如果以前沒有做過,只是臨時兼職,個人建議慎重入行。別人給你說也許很簡單。其實上面這些就是一個騎手的真實生活。




淡花流水


一天一個外賣小哥去某辦公樓送外賣,正趕上老闆在訓員工,老闆對員工說“如果你再這樣 我就辭退你,能力還不如外賣小哥”

然後轉頭對外賣小哥說“五險一金 每月工資4000 你願意做嗎? ” 外賣小哥想了想,說:“我還是送外賣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很多職業都有藝術照 我們看不上的工作之所以有為數不少的人還願意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當然,我不是鼓勵你去送外賣。這個問題取決於你是否需要養活自己。

如果你現在需要養活自己,這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儘快找一份工作。送外賣的門檻低,收入也還可以。

當然,誰也不會心甘情願這樣去做。一方面是對這個行業有偏見,怕周圍人笑話;一方面也知道不可能一直做,就意味著如果去做的同時,要考慮另外一個計劃。

職場人始終有個plan B是沒錯的。



職業諮詢師李瑩


其實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考慮

失業的你在想要不要送外賣,其實工作就是工作,只要能掙錢送外賣又如何,我不知道你對送外賣有沒有什麼瞭解,但我的個人建議是——沒有必要去送外賣

一是,沒有送過外賣的你對這一行業不熟,你不熟悉路,所以你會經常導致超時,損壞物品,還得賠償

二是現在這個時候疫情影響好多商家都沒有開門,客戶好多也不敢點外賣,所以現在的外賣單量少,一直送外賣的人都沒有單子送,更別提你剛去送了,肯定搶不到單子

雖說這兩天已經在逐步好轉,但相比你自己的工作也要開始復工了吧,所以更加沒有了必要

雖然送不了外賣,但我也不建議你經濟在家待業,因為現在生活壓力大什麼都需要花銷,如果靜靜在家待著那也不行

其實現在的兼職也是特別多的,除了送外賣好多都能幹還挺輕鬆的,沒有必要去爭搶送外賣,接觸人多還不安全,我自己失業在家也在做副業,沒有去送外賣一天也能有幾百的收入,感覺也還行



唯亞


【職場鷹揚觀點陳述】:在家待業的過程中,做兼職性的工作。

其實,我並不鼓勵去做外賣,原因如下:

  1. 疫情防控期做外賣的人多,點外賣的人少,此消彼長,外賣並不是特別適合的選項。

  2. 生產和銷售不掌握在手中,跑腿賺的終究只是辛苦錢。

  3. 去做外賣,安全風險很高,在疫情期給抗議工作帶來負擔。

經過研究,我選擇了另一種兼職模式---在家做輕食,供應整棟樓。

我們這裡是高層,一棟樓有130多戶,並且我們有個自己的業主群。提前一天我在業主群做好廣告,提供輕食一類健康低脂的食品,根據當天的下單進行採買,第二天做好送上門。下面講講,這個模式的成功原因分析:

  • 因為都是一棟樓的鄰居,平時在業主群都有溝通,所以信任度較高。
  • 因為輕食需求食材種類很多,單份採購不值得,且天天隔離在家,早就想換換口味的人很多,而我就是依靠批發+加工+零售的模式,滿足大家的需求。
  • 一份輕食成本在5-15元/份(素、葷成本不一樣),賣到10-30元/份,利潤率100%,很是可觀。實際上,我的賣價遠遠低於疫情爆發前輕食商店的價格。
  • 我不求發財,一天賺個生活費即可。但實際一天能賣出10+份。一百多元淨利潤還是有的。實際上我只做中午一頓,如果連帶晚上,那月入過萬不是夢。

對於疫情期兼職,我是這麼看的,不求發大財,著眼民生需求,不盲目隨大眾選擇,總有很多項目可以讓大家做的,至少維持生活不是問題。


如果您贊同我的回答,請不要吝惜您的點贊和關注,您的每次肯定都是我努力奮鬥的動力。謝謝!


職場鷹揚


能多賺一點是一點……你覺得呢?



程序員博弟


失業期間說實話,我不一定會去送外賣,首先自己是個路痴,到時候送晚了啥的都會造成很大問題,不過我可能會找一些臨時工幹,例如物流兼職和廠裡兼職,只要能掙到錢,這些都能考慮



夢迴她鄉且回首


失業期間,是否送外賣,要分兩種情況:

一、如果自己或者家庭的經濟不是很緊張,不建議去送外賣;

二、如果自己或者家庭的經濟很急需用錢,建議短期可用去送外賣,而不是長期;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你失業前肯定是有一份職業,本職工作上的技術和知識,你在失業前是有一定基礎的。建議你在失業在家期間,除了多渠道投遞簡歷,增加面試機會,同時利用這段在家的時間,給自己規劃下如何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技術和知識水平。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可以通過在線視頻課程、文章、論壇等增加自己的學習渠道,儘快提升自己,以更好的姿態去得到更好的工作。

外賣對於一般人來說,都可以做。沒有什麼太多技術含量,除了有限的收入之外,沒有更多的提升自己的空間和價值。如果只是送外賣,時間長了,你原有的技術和知識就會淡忘,那麼你的狀態已經遠遠不如失業前。得不償失。

現在中國的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僅僅每年的應屆畢業生就高達800多萬,不加緊時間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而去為了有限的收入去送外賣,而荒廢了自己的主業,我想是個明智的人都不會選擇送外賣。


華哥之北京酷跑


看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