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這個物件半年不換,小心“一級致癌物”來襲


與速凍食品的健康問題一樣,容易被我們忽視卻又和我們密不可分的還有每天都在用的筷子。對很多家庭來說,一雙筷子用幾年是常有的事。但理論上,竹製、木製筷子應該3~6個月更換一次,使用期限超過6個月以上的筷子,可能會滋生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物質,多見於溫暖潮溼的環境中及發黴的穀物及有機物的表面。1993年,黃麴黴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家裡這個物件半年不換,小心“一級致癌物”來襲

黃麴黴素進入人體後,在肝臟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組織器官的5~15倍),因此對肝臟的損害也最大。不過不用太過擔心,雖然黃麴黴毒素是一部分肝癌的誘因,其前提是需要達到一定量的。我們只要定期消毒或更換筷子,就能一定程度上防止病從口入。

家裡這個物件半年不換,小心“一級致癌物”來襲

除了上述方法,我們還能在筷子的使用上找到一些門路。比如:吃飯時儘量不要咬筷子,筷子頭一旦被咬壞,其表面凹槽會沾上許多殘留食屑、油膩等髒物,若清洗不淨,會繁殖各種細菌、病菌,比如幽門螺桿菌就最容易在筷子上傳播,引起胃腸炎;不要用吃飯的筷子煎炸食物,竹木筷子煎炸後會碳化變黑,硬度變差,容易發黴、掉渣、藏汙納垢,而漆筷中含有鉛、鉻等重金屬,經煎炸可能有重金屬中毒及致癌風險;清洗筷子,不要用小蘇打、檸檬酸等鹼性或酸性清潔液,以免傷害筷子表面,令外層的防水漆脫落。

家裡這個物件半年不換,小心“一級致癌物”來襲

由於黃麴黴素喜歡高溫潮溼的環境,因此發黴的的花生、玉米、芝麻、堅果等食物最容易滋生黃麴黴素。與此同時,劣質芝麻醬、自榨油也是黃麴黴素藏匿的好場所,不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有可能選用黴變的芝麻、花生作為原材料,再加上小作坊的榨油機工藝簡單,無法對原材料進行精煉,難除去有害物質,可能導致芝麻醬及油品中含有黃麴黴素。由於黃麴黴素是脂溶性的物質,只有達到280℃以上的高溫才能裂解。這就決定了無論是水洗,還是常用的烹飪方法,均無法有效去除發黴食物中的黃麴黴素。因此,若是食物發黴了,務必要扔掉,切忌切除黴變部分後食用剩餘的部分。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本文作者:第三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柳文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