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操,只是為了報知遇之恩嗎?背後另有隱情

曹操兵將在敗赤壁之後,關羽在華容道明明是可以擒住曹操,可是偏偏放走了曹操。這是諸葛亮的用人錯誤嗎?還是這另有其謀呢?這究竟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戰中被江東才俊周郎打敗,八十萬大軍被五萬孫劉聯軍打的是丟盔卸甲、潰不成軍,由於曹操軍隊多為北方人,所以此次水戰淹死之人甚多,可謂是曹操逐鹿中原以來最大的失敗。而曹操在此次戰役大敗之後更是狼狽不堪,帶著為數不多的兵馬,到處倉皇逃竄,就像那過街老鼠,躡手躡腳,生怕那項上人頭不保。


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操,只是為了報知遇之恩嗎?背後另有隱情

可誰曾想,諸葛孔明乃神人也,對他的逃竄路線可謂瞭如指掌,這不,他召集張飛、趙雲,準備在半路截殺曹操。關羽見狀,大惑不解,忙問軍師為何不給自己安排任務,諸葛亮說:"汝原本受過曹操恩惠,怕汝不忍殺之"。關羽忙向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諸葛亮把他安排在最關鍵的位置,他這才領兵前去。

經過趙雲張飛的一番廝殺後,曹操身邊已經沒有幾個士卒了,加上人困馬乏,在常人面前都基本上屬於砧板上的魚肉,何況關羽乎?而恰恰,關羽對軍師食言了,他念在曹操往日情分上釋放了他。


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操,只是為了報知遇之恩嗎?背後另有隱情

諸葛亮分明曹操儘管唾手可得,但他此時命不應絕,不是像書上提到的諸葛亮夜觀天象知道曹操命不該絕的,而是從大的戰略意圖來看,曹操此時是死不得的。由於劉備此時根底還沒立穩,軍力匱乏,並且仍是寄人籬下,處處受人掣肘,如果此時殺了曹操,北方勢必大亂。

那麼東吳勢必在此時將劉備除之而後快,就算北方不亂,那曹操的接班人還不生吃了積貧積弱的劉備。假如此時殺了曹操,勢必會打亂諸葛亮隆中對時間提出的三國鼎立之大勢。惟獨南方有一個曹操在,東吳勢力才不會立即鯨吞了劉備,轉而和他結盟來抗曹。


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操,只是為了報知遇之恩嗎?背後另有隱情

諸葛亮深知關羽是一個極講義氣的人,假如讓他始終懷揣著對諸葛亮的感謝的話,那對劉備政權興復漢室是及其不利的。所以,藉此機會讓關羽還曹操一個人情,從此兩不相欠,讓關羽可以沒有顧慮的全心全意為興復漢室出力,杜絕下次還會對曹操手下留情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