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农村走出的物理天才,用4年拿博士学位,曾获世界级科学奖

2019年6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中林被授予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这是自从爱因斯坦科学奖设立三十五年以来,首位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

爱因斯坦科学奖是由世界文化理事会所主办的一项世界性科学大奖,1984年开始,每年授予一名为造福人类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此外,世界文化理事会还每两年评选一次“爱因斯坦世界艺术奖”、“爱因斯坦世界教育奖”。

三十五年来第一位华人,听起来热血沸腾,也无限感慨。

从中国农村走出的物理天才,用4年拿博士学位,曾获世界级科学奖

天才的开挂之路

王中林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家境不是很富裕,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也一直都很悉心的培养他,他也从没让家人失望过,小学中学以及高中,他都是班里的第一名。

1978年的他考取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潜心学习物理。王中林还报了学校去美国进修的名。尽管他刻苦学习,但还是因为英语成绩不够理想没有通过。然而王中林并没有放弃,在姐姐的帮助下恶补英语,最后在转年的第二次选拔中拔得头筹,成功入学。

随后王中林就读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投身到了考利教授名下。而这位考利教授,为他打开了电子显微学的大门。

就这样,王中林开始了在旁人眼里如同开挂一般的科研之路。

从中国农村走出的物理天才,用4年拿博士学位,曾获世界级科学奖

同龄人需要六年八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学位,王中林仅用了四年电子显微学以及纳米材料表征,无数个研究课题,他都一丝不苟勤勉研究,最终顺利完成。

毕业后王中林选择到英国剑桥大学继续研究。

然而他的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随后的日子里因为和导师意见不同,他被冷眼看待,被众人嘲讽。

在不被别人认同的灰暗的日子里,王中林也从来没有气馁,他找到了研究领域内的所有文献,悉心钻研,两年后他完成了处女作《电子成像和衍射中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后来被纽约PlenumPress》出版,得到了剑桥大学教授的一致认可。

在显微镜分析的研究中,王中林渐渐感觉到吃力,他觉得不掌握知识产权的研究太被动,进而转向材料文学。

1995年王中林受聘来到佐治亚理工学院当副教授,从事纳米科学研究。这是他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年。

从中国农村走出的物理天才,用4年拿博士学位,曾获世界级科学奖

他仍日以继夜的进行非弹性反射的研究,发表了二十多篇被广泛传播的论文,在此领域顺利的占有一席之地。

英雄一般的开挂人生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他在研究道路上无可匹敌的毅力,他的每一步都很艰辛,披荆斩棘只为坚持自己,坚持在科研道路上开辟新的天地。

他之所以成为国际纳米科技领域的领军人,完全得益于他秉持着的力学笃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

王中林和他的纳米世界

二十一世纪,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微型传感器的大规模运用,笨重的电池无法满足给比指甲盖还小的传感器供电。

此时的王中林提出了自驱动这一概念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光有构想是不行的,王中林苦苦思索着实践方法,终于,他发现了一种半导体材料——氧化锌。

氧化锌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材料,晶体结构具有非中心对称性受到外力作用时,可以实现供电。

目前,王中林已经发表论文1500余篇,被引用达二十万次。 成为一名科学家本来就是一件难事,成为王中林这样鞠躬尽瘁,在科研路上夜以继日,勤奋耕耘的科研中坚力量更是难上加难。所幸,这位将自己格在纳米世界里的科学家,从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迎难而上,哪怕路窄他也不顾一切往前闯。

从中国农村走出的物理天才,用4年拿博士学位,曾获世界级科学奖

有一次他的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5v的电压信号,大家都以为这可能是一个误差,因为数字实在有点大。王中林思索了一下,认为这其实有玄机。后来他们认真地研究了一番,发现原来是因为器材表面粗糙导致摩擦起电。王中林用科学的眼光思考着:这个效能是不是可以被利用呢。

后来王中林团队不仅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纳米器件:

摩擦纳米发电机,还设计出了一款球状发电机。可以利用海洋的力量实现发电,产生巨量电能,造福人类。

他常常和自己的学生说:绊倒你的不一定是石头,可能是金砖。

爱国情怀刻心中

王中林热爱祖国,对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一直身体力行。1992年以来,王中林一直致力于推进中美科技交流,帮助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并且积极的为国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从中国农村走出的物理天才,用4年拿博士学位,曾获世界级科学奖

白春礼院长

王中林一直深信不疑,他身为科学家,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才华,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的人,而第三个阶段,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4年,王中林受邀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研究生涯。

2010年元旦,王中林本来打算坐飞机回美国,却收到了一封来自春节联欢晚会的邀请信。他决定参加。

当晚,他碰到中科院白春礼院长,他们一见如故,他们聊了聊关于纳米研究所成立的事。这一聊,王中林聊出了心中所想,和白院长一拍即合。他们都明白未来该如何为国家贡献出科研力量,这份热忱,让王中林更加坚定的走了下去。

从中国农村走出的物理天才,用4年拿博士学位,曾获世界级科学奖

2017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成立揭牌仪式,王中林担任院长。

王中林从来没有忘却自己对祖国的情意,虽身处异国,却一直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王中林的一生都在科研中度过,他没有博客,上网也只是工作需要。生命里除了科学就是老婆和女儿。在别人眼里或许是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但是他从未这么觉得。他构建出庞大的纳米帝国,夜以继日的奋斗着。

没有人能洞察未来,但是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正在他们这些埋头在实验室里的英雄的手里,慢慢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