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方方的請繞道,我不是哪個“根紅苗正”的“高中生”

昨天,看到了一個16歲的高中生給方方阿姨的信。看得我十分慚愧,無地自容,羞得滿臉通紅,好在周圍沒有人。


罵方方的請繞道,我不是哪個“根紅苗正”的“高中生”


這封信用十分禮貌的口吻十分尖銳地指出方方日記裡十分糟糕的問題,這十分難得。恍惚見看到一個陽光燦爛的孩子滿臉堆笑地說著一些很深不可測的事情,頭頭是道,異常沉穩,而且還特別“五講四美”,特別不失風度,左一聲方方阿姨別拍屁股,右一聲方方阿姨要拍胸脯。

罵方方的請繞道,我不是哪個“根紅苗正”的“高中生”

罵方方的請繞道,我不是哪個“根紅苗正”的“高中生”

如果僅僅是客氣禮貌,沉著冷靜,這孩子倒也算不上特別。他最令我汗顏的是他的思維方式,他的理解能力,他看問題的獨到角度,他雄奇的想象力。我不知道他是男孩還是女孩,就姑且用這個“他”字來表示尊重,因為他的信中無時無刻不閃爍著一種我們熟知的瞭然於胸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男子漢氣概,如果是女孩那就更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與那些紛紛轉發這份信的人一樣的佩服,雖然我不敢轉發。

我也佩服那些紛紛轉發的人,他們太勇敢。這種勇氣是建立在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這個基礎上的,這種勇氣也需要毫無保留地褒揚一種了不起的聲音,至少需要一種大家轉我就轉的勇氣。

罵方方的請繞道,我不是哪個“根紅苗正”的“高中生”

我沒有膽量轉發,但我並不後悔讀過這篇文章。因為,正是這篇文章讓我重新審視了方方的武漢日記,老實說,我狂熱地喜歡著方方的武漢日記,不分青紅皂白地贊同她的一些觀點,曾經把她說成叫醒我們的人,還說只有醒著才有黎明。儘管,那時也看到了很多質疑她的人的觀點,但我總是能嗤之以鼻。

譬如質疑得最多的是,你丫閉門造“文”何談真實,你丫安安全全躲在家裡卻橫挑鼻子豎挑眼,你丫不給人希望就算了還偏偏製造黑暗和恐慌……最終落到有本事到一線去這個點上,說別吃著糧食還說給你糧食吃的人不好,偶爾還拿來和鍾南山李蘭娟做一番比較。我之所以對此不屑一顧,理由很簡單人是不同的,乾的事自然也不同。好比,我們罵她的人一樣,罵就好了,不管是兼職還是全職。

罵方方的請繞道,我不是哪個“根紅苗正”的“高中生”

但是,這個陽光燦爛的高中生的信卻當頭棒喝,讓我不得不開始懷疑過去偏聽偏信的自己。因為,他說不好的每一個點,都是我認為最好的,他認為還勉強的,我就覺得是敗筆。我解釋不了,我也接受不了。雖然方方在回信中說,那時的我們,就像今天的你們。我懂方方的意思,但這不能解釋這巨大的反差。也許是代溝,因為我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就姑且說我被時代所拋棄來解釋吧!

罵方方的請繞道,我不是哪個“根紅苗正”的“高中生”

除了思維方式和角度之外,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理解力,小小年紀就能這麼通透。我這個30多歲摳腳大漢讀方方的武漢日記,也有些地方讀不懂,不是方方用詞晦澀、描述得不清楚,而是她說的和我一貫看到的有些不同,這讓人困惑,也讓人煩惱。我隱隱覺得方方這個人不好懂,她總是搞出一點異樣的聲響。我搞不懂這樣的聲音是好還是不好,但“高中生”對此卻成竹在胸。

我讀不懂方方,我很悲哀。當我為自己感到哀傷的時候,有人指出這人有可能不是高中生,讓我欣慰一點,不僅僅是我可以找回點顏面,主要是沒有這麼絕對的盛氣凌人的“高中生”總是值得高興的。

罵方方的請繞道,我不是哪個“根紅苗正”的“高中生”

所有的聲音都是一個調的時候,有點雜音挺好的,因為這點雜音讓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在現實中,而不是在臺上大合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