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得分不愁!必考題型解答技巧之[文言文斷句]專題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語文必考題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高考文言文必考題型解答技巧專題之文言文斷句技巧。


★★考點解讀★★


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文斷句方法以及技巧給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明辦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難,點面結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說,在標點之前,要認真通讀全文,把容易斷開的句子先斷開再依次縮小斷句範圍。對於疑難句子,要聯繫上下文意,抓住關鍵詞,仔細推敲,切不可顧前不顧後,粗心大意。在斷句時,還應注意文章的體裁、語言風格、句意的完整與否。


★★技巧點撥★★


基本原則

⑴總原則:是否需要“斷句”,決定於句子的語氣。

例如,“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項羽本紀》)。

⑵主語較長時,其後要斷句。

例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傳》)。

⑶句首狀語後要斷句。

例如,“久之/荊柯未有行意”(《刺客列傳》);再如,“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屈原列傳》)。

⑷即使主語較短,但當出現表示提頓的詞語(如“者”)時,其後要斷句。

例如:“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項羽本紀》)。

⑸句中出現標示語氣延長的詞語(如“也”)時,其後要斷句。

例如,“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遙遊》)。

⑹對話的提示語(如“曰”)後,要斷句。

例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

⑺主謂倒裝時,中間要斷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⑻獨立成分前後,應該斷句。

例如,“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孔子世家》);另如,“於/鯀哉”(《尚書》)

⑼詞與詞之間並列時,不必斷句;但短語之間並列時,中間有較大的停頓,兩者之間則需要斷句。

例如,“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蘭亭集序》。這一句中“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內部則不必斷句。


基本方法

⑴整體把握語段含意——準確斷句的前提。

⑵分清語段的層次——準確斷句的基礎。

⑶從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藉助技巧加以判斷——準確斷句的關鍵。

⑷通過譯文進一步驗證——準確斷句的保證。


常用技巧

從解題角度來說,在斷句過程中,我們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標誌”: 

㈠句末語氣詞

句末語氣詞標示著句子或分句的結束,對我們斷句的幫助最大。使用頻率最高的句末語氣詞有以下幾個:

⑴也——可以表示判斷、肯定、解釋、感嘆、推測、疑問、祈使等語氣。

例如:“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

⑵矣——可以表示強調、感嘆、推測、祈使等語氣。

例如:“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詩經》)

⑶耳——通常可以表示限制、肯定語氣。

例如:“且吾所為者極難耳/……”(《刺客列傳》)

⑷焉——表示加強、停頓、疑問等語氣。

例如:“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莊子》)

⑸乎——表示反問、疑問、揣度、讚歎等語氣。

例如:“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⑹邪/耶——表示疑問、反問、感嘆等語氣。

例如:“公以為吳興兵/是邪/非邪/”(《史記》)

⑺哉——表示感嘆、強化、揣度、反問、疑問等語氣。

例如:“而此獨以鍾名/何哉”(《石鐘山記》)

⑻與/歟——表示詢問、揣度、反問、感嘆等語氣。

例如:“為甘肥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於目與/”(《孟子》)

另外,有些句末語氣詞之間經常連用,用於強化語氣。比較常見的有:

⑼而已:“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種樹郭橐駝傳》)

⑽而已矣:“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遊》)

⑾乎哉:“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

⑿也哉:“何可勝道也哉/”(《遊褒禪山記》)

⒀則已、則已矣:“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逍遙遊》)

⒁者也:“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㈡句首虛詞

利用句末語氣詞可以確定句子的“訖”,利用句首虛詞則可以確定句子的“起”。句首虛詞的斷句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使用頻率最高的句首語氣詞是“夫”、“蓋”。

⑴夫:“/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遊褒禪山記》)

⑵蓋:“/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賦》)

一些固定短語也常常用於句首。常見的有:

⑶於是:“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⑷然則:“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⑸無乃:“求/無乃爾是過與”(《論語》)

⑹是以、是故:“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陳情表》)

⑺以是、以故:“/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遊褒禪山記》)


㈢單獨使用的嘆詞

在漢語語法中,這一類詞語常被劃分為“獨立結構”,與常規的句子剝離開來。因而,這些單獨使用的嘆詞可以作為一種斷句的憑藉。例如:

⑴嗚呼:“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師說》)

⑵嗟夫、嗟乎:“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本紀》)

⑶噫、噫嘻:“噫嘻/悲哉”(《秋聲賦》)

㈣句式——對偶和排比

對偶和排比句的句式齊整,我們可以從這個特點入手進行斷句。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

⑴對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⑵排比:“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孟子》)

㈤其它

例如,⑴藉助文體特點;⑵考慮語法搭配;⑶留心凝固結構;等等。本文不再一一贅述。每個人的文言功底和閱讀習慣都有所不同,我們應該學會在閱讀實踐中不斷總結,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辦法和技巧。

★★經典例題★★

一、【2019年高考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髮之。於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後歲餘,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後。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餘,亦死。

1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答案】10.C

【解析】10.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正確理解相關語句,在語意把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標誌,如作主語、賓語的名詞、代詞,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句間連詞以及並列、排比結構等。並且能通過選項的比對,排除錯項,選定正確項。劃線句子的大意是:賈生的名叫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便以能賦詩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氣。吳廷尉當時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羅致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識。句中,“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這是介詞短語後置句,“於郡中”是“聞”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項。“吳廷尉”“吳廷尉”是專有名詞(“廷尉”官職名,“吳廷尉”意思為“姓吳的廷尉”),作“為河南守”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項。“召置門下”是一個事件,應與後面斷開。排除B項。分析可知,C項斷句正確。故選C。

賈生的名叫誼,是洛陽人。十八歲的時候,便以能賦詩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氣。吳廷尉當時是河南郡郡守,聽說賈誼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羅致到自己門下,對他很賞識。孝文皇帝即位不久,瞭解到河南郡的吳郡守治理政事、安撫百姓在全國最有成績,過去又因與李斯是同鄉而常向李斯學習,就把他徵召到朝廷擔任廷尉。吳廷尉便向皇帝推薦賈誼,說他很年輕,頗為通曉諸子百家的學說。於是,文帝便把賈誼召到朝廷任命為博士。

當時賈誼才二十歲出頭,在朝臣中是最年輕的。每當皇帝詔令臣下商議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無言答對,而賈誼卻總是答得很完滿,人人都感到賈誼所講的,正是自己所要說的。於是,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才能趕不上賈誼。文帝也很喜歡他,一年之內,就把他從博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漢興到文帝經過二十多年,天下已經安定,朝野和睦,應當更定曆法,改變所崇尚的顏色,訂正法令制度,統一官名,大興禮樂,便詳細草擬了各項儀禮和辦法,建議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重新確定官名,全部變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剛剛即位,謙恭謹慎,一時還顧不上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諸侯回到封國,都是賈誼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議,打算把賈誼提撥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絳侯周勃、穎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等人都嫉妒賈誼,便在皇帝面前詆譭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輕沒有經驗,專想攬權,把許多事情都搞亂了。”因此,皇帝從此也疏遠了賈誼,不再採納他的建議,並派他去作了長沙王吳差的太傅。

賈誼已經辭別朝廷前往任所,聽說長沙地勢低窪,氣候潮溼,自認為壽命不會長久,又因為是被貶謫而去的,心情抑鬱(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時候,作了一首賦,來憑弔屈原。

又過了一年多,賈誼被徵召到京城晉見皇帝。正趕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賜福。文帝有感於鬼神之事,便詢問鬼神的本源。賈誼就詳細說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談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向賈誼面前移動。談完之後,文帝說:“我好久不見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今天看來還是不如他。時間不長,就任賈誼為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是文帝喜愛的小兒子,好讀書,所以文帝讓賈誼做他的師傅。

文帝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諫阻,認為這樣做禍患就會由此產生。賈誼屢次上書,指出諸侯勢力過大,有的封地連接數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應該逐漸削弱他們的勢力。文帝不聽。

幾年以後,粱懷王騎馬時,從馬上跌下摔死了,沒有後代。賈誼認為自己這個老師沒有當好,很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公與語,數日不厭。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歡甚也。”鞅曰:“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換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於是以鞅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強。孝公使衛鞅將而伐魏。衛鞅伏甲士而襲虜魏公子印,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於秦以和。而魏隨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1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C.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D.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答案】10.B

【解析】10.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正確理解相關語句,在語意把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標誌,如作主語、賓語的名詞、代詞,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句間連詞以及並列、排比結構等。並且能通過選項的比對,排除錯項,選定正確項。劃線句子的大意是:適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親自前往探望病情,說:“您的病倘若有三長兩短,國家將怎麼辦?”公叔座說:“我的中庶子公孫鞅,年紀雖輕,卻身懷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國政交付給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孫鞅,就一定要殺掉他,別讓他出國境。”句中“年雖少”與“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薦商鞅的話,“有”的賓語是“奇才”,不能斷開。排除A項。“願舉國而聽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國政交付給他”,此句語意連貫,中間不需要斷開。排除D項。“聽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項。分析可知,B項斷句正確。故選B。

商君是衛國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孫,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時喜好刑名之學,事奉魏國相國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幹,還沒有來得及向魏王進薦。適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親自前往探望病情,說:“您的病倘若有三長兩短,國家將怎麼辦?”公叔座說:“我的中庶子公孫鞅,年紀雖輕,卻身懷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國政交付給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孫鞅,就一定要殺掉他,別讓他出國境。”公叔座已死,公孫鞅聽說秦孝公在國中下令尋求賢才,準備重建秦繆公的霸業,東方要收復被魏國侵佔的土地,於是就西行進入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來求見孝公。孝公與他交談,好幾天還不滿足。景監對衛鞅說:“你用什麼說中我國君的心意?我的國君高興得很啊。”衛鞅說:“我就用強國之術向國君陳述,國君大為高興。”秦孝公立即任用衛鞅,衛鞅準備變法,但秦孝公擔心天下非議自己。衛鞅說:“行動遲疑不決就不會成名,做事猶豫不定就不會成功。聖人如果可以強國,就不襲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舊禮。”秦孝公說:“好。”“治理社會不只一條道路,有利國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湯、周武不循古道而締造王業,夏桀、商紂不改禮制而亡國。違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舊禮的不值得讚美。”秦孝公說:“好。”用衛鞅為左庶長,終於決定變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實行一年,秦國百姓到國都來說新法不適宜的人數以千計。在這時太子觸犯法令。衛鞅說:“法令不能實行,是由於上面的人觸犯法令。”準備依法懲處太子。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加刑罰,便對太子傅公子虔行刑,並對太子師公孫賈處以黥刑。第二天,秦國百姓都服從法令了。實行新法十年,秦國百姓皆大歡喜,路上不撿拾他人遺物,山中沒有蟊賊強盜,家家富裕,人人滿足。於是秦孝公任用衛鞅為大良造。經過五年,秦人國富兵強,秦孝公派遣衛鞅領兵攻伐魏國。衛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襲擊俘虜了魏公子印,乘勢攻擊他的軍隊,全部打垮魏軍而返回秦國。魏惠王因軍隊屢次敗於齊國、秦國,國內十分空虛,日益衰落,非常恐慌,於是派遣使者割讓河西之地奉送給秦國以求和解。而後魏惠王就離開安邑,遷都到大梁。魏惠王說:“我悔恨當初不聽公叔座的話啊。”衛鞅擊敗魏軍歸來,秦孝公封給他於、商之間的十五個邑,從此號稱商君。

★★實戰演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陳仲微字致廣,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義門。嘉奉二年,舉進士。調莆田尉,會守令闕,臺閫委以縣事。時歲凶,部卒並饑民作亂,仲微立召首亂者戮之。籍閉糶,抑強糴,一境以肅。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過寺其徒久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然莫省為仲微也仲微見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質明,首僧無疾而死。寓公有誦仲微於當路而密授以薦牘者,仲微受而藏之。逾年,其家負縣租,竟逮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還其牘,緘封如故,其人慚謝,終其任不敢撓以私。遷海監丞。鄰邑有疑獄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問立決。改知崇陽縣,寢食公署旁,日與父老樵豎相爾汝,下情畢達,吏無所措手。通判黃州,職兼餉饋,以身律下,軍興賴以不乏。制置使上其最,辭曰:“職分也,何最之有?”迕丞相賈似道,監察御史舒有開言罷。久之,起知惠州,遷太府寺丞兼權侍右郎官,輪對,言;“祿餌可以釣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嘗天下之豪傑;名航可以載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陸沉天下之英雄。”似道怒,又諷言者罷奪其官。久之,敘復。時國勢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戰之罪不專在於庸閫、疲將,君相當分受其責。天子若曰‘罪在朕躬’,大臣宜言‘咎在臣等’。追悔既往尚愈於迷。惟君相幡然改悟,天下事尚可為也。轉敗為成,在君相一念間耳。”乃出仲微江東提點刑獄。德祐元年,遷秘書監,尋拜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書。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

(選自《宋史·陳仲微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過寺/其徒久揭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詛/然莫省為仲微也/

B.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過寺/其徒久揭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詛/然莫省為仲微也/

C.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過寺/其徒久揭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詛然/莫省為仲微也/

D.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過寺/其徒久揭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詛然/莫省為仲微也/

【答案】10.A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誌,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的成分來斷,解答此類題目,考生要還原到語境中結合上下文認真揣摩仔細辨別,做出選擇,一般用排除法。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句中,“囊山浮屠與郡學爭水利”是一個句意完整的分句,後面要斷開,排除BD;“旦暮祝詛”是一個句意完整的分句,“然”是轉折副詞,要放在下一個分句前,排除C。故選A。

陳仲微字致廣,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曾被朝廷表彰為有義行的家庭。嘉泰二年考中進士。調任莆田縣縣尉,恰逢縣令缺任,朝廷有關部分就把縣裡的政事委託給他。當時年成不好,士兵和饑民發動叛亂,陳仲微立刻招來首先鬧事的人殺掉了他。登記那些囤積糧食不賣的人,抑制那些強行買進糧食的人,全縣境內秩序井然。囊山的寺院與郡中的學校爭水利,過了好長時間沒有裁決,陳仲微查找法律說:“理虧在寺院。”後來有一天,按照公文辦事經過寺院,寺院的僧人長期將這件事公佈在鐘上認為他們冤枉,從早到晚祈禱詛咒,但是不知道來人就是陳仲微。陳仲微見到他們說:“我的心思如何呢?我的心思如何呢?”天剛亮,寺院裡帶頭祝詛的和尚就無病而終了。有一位居住在鄉下的貴族,向當權者稱頌陳仲微,並且還秘密地送給陳仲微一封推薦信,陳仲微接過信就收藏起來。過了一年,這位貴族家拖欠縣裡的租稅,陳仲微最終逮捕了他的家奴。這位貴族有怨言,陳仲微把推薦信還給他,書信的封口還和原來一樣,這個人慚愧地道歉離去,直到陳仲微任職期滿再沒敢因私事打擾。調任為海監丞。鄰縣有一件疑案十年了沒有決斷,郡裡命令陳仲微審理此案,他一次審問就馬上裁決了。改任崇陽縣縣令,一直吃住在縣衙的旁邊,每天跟父老鄉親打柴的人你我相稱。下面的事情全都能瞭解到,手下的官史們不敢弄虛作假。擔任黃州通判,還兼任運送軍糧的職務,以自身的行為約束部下,軍事行動依仗他而從不匱乏。制置使要上奏稱讚他是官員中最好的,他謝絕說:“這是應盡的職貴曹責本分,哪裡稱得上是最好的呢?”觸犯了丞相賈似道,監察御史舒有開上書罷免了他。過了很長時間,才被重新起用,擔任惠州知州,升任太府寺丞兼權侍右郎官。輪值上殿策對時說:“以利祿作為誘餌可以招來天下中等才能的人,但不能使天下的豪傑來品嚐;可以用名位之舟運載天下卑鄙之人,而不可以使天下的英雄埋沒。”賈似道大怒,又勸說諫宮罷免削去他的官職。過了很長時間才恢復。當時國家的形勢已經非常危險了,陳仲微上奏密封的奏章,內客大略是說:“作戰失敗的罪責不只在無能的大臣、疲憊不堪的將領,國君、丞相也應當分擔這件事的責任。天子如果說罪過在自己,大臣也應該說過錯在臣等。對以往的過錯感到後悔,勝似執迷不悟。只有國君和丞相幡然醒悟、改進,天下大事才有迴旋的餘地,轉敗為勝就在國君和丞相一念之間啊。”於是將陳仲微調出京城擔任江東提點刑獄。德祐元年,升遷為秘書監,不久授予殿中侍御史的官職。益王在海上即位後,授予他吏部尚書的官職。過了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聲明 本文由高中生學習綜合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