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學銀: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 提供更好人文關懷

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併發布重要講話。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打贏疫情防控戰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其中特別提出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這為社會工作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方向指引。今天,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所長鄒學銀來分享社會工作如何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在抗擊疫情中為各類群體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關懷。


社會工作的獨特優勢

作為一種支持性的專業力量,社會工作有以下獨特優勢:

理念優勢。社會工作從發端之初就是一個貼近人民群眾、貼近基層、旨在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職業和專業。它始終堅守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價值和理念,倡導尊重平等接納的社會關係,建設良性發展的社會。這與黨一直以來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宗旨一脈相承。這既是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初心和一直遵循的價值觀,也是黨和人民在新時代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視角優勢。人與環境的互動是社會工作的基本邏輯框架,社會工作者將人置於環境(生態系統)中做整體考慮,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多個方面綜合看待和分析服務對象面臨的問題,並幫助尋找符合其個人需求的方法。在幫助服務對象的同時,注重家庭為本,以優勢視角和資源為本的取向,更好地激發服務對象的樂觀情緒、希望和動機。

方法技術優勢。社會工作需要由經過一定專業訓練且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運用循證實踐的成果,制訂最優的服務方案。這些方法可以幫助社會工作者更好地界定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求、評估其可利用的資源、蒐集數據和制訂計劃、運用溝通技巧、倡導政策和提供服務,評價項目結果和實踐效果,進而幫助服務對象更好地應對人生挑戰,實現人生價值。

服務模式優勢。社會工作服務模式是多元和靈活的,可以根據服務對象、問題、資源的不同提供不同模式的服務,社會工作的專業反思也使不同模式的社會工作服務得到持續優化和創新。


發揮優勢的三個層面

社會工作可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入手,在公共衛生和突發事件中發揮專業作用,凸顯專業優勢。

微觀層面,社會工作者可通過心理疏導、情緒支持、哀傷輔導等方式,幫助受公共衛生和突發事件影響的個人及家庭構建和重建社會支持網絡。在抗擊疫情期間,社會工作者可對以下五類群體開展服務:一是對出院康復患者進行社區康復與管理,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更快地與家庭、社區融合,儘快恢復到正常生活狀態;二是為患者病逝家庭提供哀傷輔導、功能恢復性的專業服務,幫助家庭儘快脫離悲傷情緒,恢復家庭的日常生活功能;三是為疫區群眾提供心理援助服務,緩解不良情緒;四是為疫區困難群體提供幫扶服務;五是為醫護人員、一線防疫工作人員等提供心理支持服務,確保其心理健康。

中觀層面,社區是社會工作發揮作用的主要平臺和載體。社會工作者可以在社區抗“疫”工作中發揮以下作用:一是動員社區資源,配合社區做好聯防聯控。二是充分溝通協調,開展社區教育。可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發佈疫情防護、疫情動態等公共衛生健康防護信息;加強與居民、社區幹部、社會組織和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及時反映需求,鼓勵社區內部進行資源的協調與配置,通過理性的教育引導使社區居民正確認識疫情,疏導大家對政府和社區的非理性情緒,以及對醫療資源的非理性訴求。三是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促進社區治理。積極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發揮、共建共享機制,為疫區社區功能恢復提供支持,主要包括積極開展社區融合服務,消除社區居民對疾病的恐懼等不良影響,為社區居民重建社區樹立信心;通過動員、組織居民參與各類活動等途徑重建鄰里關係,維持疫情之後的社區穩定,恢復社區的自我參與、自我治理能力。

宏觀層面,社會工作要積極開展社會工作政策和實務研究。一是積極開展國家社會治理體系、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公共政策、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策略,基層社區治理、“三社聯動”等研究;二是積極參與各級政府和人大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將基層需求反應至政策,將政策落實到基層;三是開展特殊人群的研究,如疫情對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的影響,疫情對公眾心理衝擊的影響,疫情下社會工作的定位、角色、任務等研究。


社會工作需要一定保障

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更好地提供人文關懷,離不開一些基本保障。將社會工作服務納入整體防控體系中,提供社會工作發揮優勢的平臺和載體,明確社會工作的角色和職責。社區是社會工作的主陣地,社會工作要在當地黨組織、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下,依靠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開展工作。發揮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的作用,為社會工作者開展公共衛生社會工作領域的能力培訓、專業督導,使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及時獲得知識和訓練,隨時準備投入到疫區的重建工作中去。同時,社會工作行業組織要充分發揮行業引領和行業自律作用,引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在開展服務時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工作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