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上有很多經典電影,有沒有比較適合普通大眾看的比較貼近生活的電影?

用戶5024731289364


我認為貼近生活的片子肯定是比較現實的,劇中人物的扮演是接地氣的。

首先我看過的戰爭類的片子有《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電視劇大概是

在2009年左右播放的,主要講的是中國在一個離中緬邊境不遠的叫禪達的地方

,一群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出身與身份,不同政見的敗兵和老百姓,因為種種坎坷與無奈的原因相聚此地。

戰爭的殘酷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開始是為了能夠自保與活下去互相猜疑與對抗,但是後來遇到民族大義時都顯得不約而同的團結起來,對抗敵人。

這部劇的主演是段奕宏跟張譯,電視劇中每個人都操著不同地方的口音與習慣聽起來搞笑,看起來幽默但是都是融入到生活當中的是真實的一面,人們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其實越是接近生活的表演與劇本越是能走進觀眾的心裡。




嗨看片


說到適合普通大眾的比較貼近生活的電影,我推薦葛優、丁嘉麗主演的《卡拉是條狗》。該部影片把鏡頭對準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階層,向觀眾展示了都市小人物內心的困惑和迷茫,並在2003年上映後獲得了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以及第1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影片用一條狗的遭遇作為主線,反映了普通老百姓迷惘的生活狀態和對尊嚴的渴望。

該片編劇路學長把主人公的名字起作“老二”,單是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就說明了這個人物的卑微和不入流。老二的狗“卡拉”因為沒有狗證,所以被警察帶走了。老二為了把卡拉“救”出來,用盡了一切辦法。

於是,在營救卡拉的十八小時裡,老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前前後後找了四層關係,並且也不停地在人性和金錢之間做選擇。老二之所以這樣費勁周折,其實是因為他已經把卡拉當作了自己的家人。就像他在影片裡說的那樣:每天都是我變著法兒讓家人高興,但只有在卡拉那兒,我才感覺有點人味。

而這樣的一句話,卻反映了老二無奈的生活狀態。他是個普通的工人,自認是生活中的失敗者。他外形邋遢,兩眼無神,拿著微薄的工資,是個很具有代表性的疲憊而無助的中年男人。他的妻子和孩子都瞧不起他,但是唯有在卡拉麵前,老二能獲得些許尊嚴。於是,他找回卡拉的決心,才那樣堅決。實際上,他也是想找回自己僅有的那點自尊。

不得不說,葛優把老二這個渺小如塵埃的小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那種對自身境況的麻木和無奈,都通過葛優無聲的肢體語言體現得淋漓盡致,以至於很多觀眾在這個人物身上找到了共鳴。

最後的大團圓結局滿足了觀眾的內心需求,但是影片對社會和家庭表象的真實反映卻值得人們反思。

電影的結局是完美的,我們從最後的字幕瞭解到,卡拉又回到了老二家,而老二次日就去給狗狗辦了證。於是,生活似乎重又回到了原先的軌道上。

但是這樣的結局對老二來說內心是否真正得到了慰藉?他折騰了這麼久,只是想不花錢讓卡拉回家,最後還是免不了掏錢辦事的結果,似乎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但整件事又充滿了人性的矛盾和困惑。而這不正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看似平常卻又令人煩惱的生活瑣事的寫照嗎?

其實,影片已經將老二與卡拉融為了一體,老二是卡拉,卡拉是老二。他們的生活看似平靜,但卻又不堪一擊。因為人情的重負和家人的忽視已經把老二壓得抬不起頭來,唯有在卡拉身上找安慰了。

但是儘管如此,影片並未丟失人性中最真實的東西,那就是善良和愛。因為在我們的生命中,愛和正義才是貫穿生命始終的唯一主題。影片雖然結束了,但是這樣的故事情節和深層涵義,仍舊值得我們去反思。


曉峰道娛樂


《六弄咖啡館》是根據作家吳子云(筆名藤井樹)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愛情片,由吳子云執導,董子健、顏卓靈、宋伊人、林柏宏、歐陽妮妮等主演。

其實這部電影最開始是在抖音刷到了男主和女主在咖啡館分手的一個片段,裡面男主小綠有這麼一句話:我與你同在,你到底懂不懂這個什麼意義,我與你同在。對,我是沒有看到你的無助,但你有看到我的努力了嗎?我與你同在,我與你同在,我tm與你同在啊!

其實看到這句話當時感觸挺深刻的,其實每個男孩都有一段無法磨滅的回憶,其中一小部分男孩子喜歡的,是遠在異地的女孩子,很不巧,我也是其中一位。

其實喜歡一個電影並不一定需要這部電影有多麼的出色,很多電影和音樂一樣,帶給我們的是來自內心的平靜,能讓我們與其共鳴。

就跟電影裡的男主一樣,我們經歷了最開始的甜蜜,與她度過的那些美好日子至今還在我的腦海中縈繞,可是為了學業,我們最後還是不得不異地而戀。

其實不管是怎麼樣的愛情,總有一方對未來充滿著無限的遐想,雖然自己知道無法陪伴在喜歡的人身邊,但是通過電話,視頻,我們都在努力的把自己最美好一面展現給另外一半。如同電影裡劇情一樣,我們在休息的時間會踏上去往異地的旅途,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為此我無怨無悔。

電影的編劇真的很懂女孩子,同齡的男女,似乎都是女孩子更成熟一些,她選擇了與我截然不同的道路,曾經我也像電影中的男主一樣,歇斯底里的質問她,罵她,那個時候的我們真的不太明白女孩子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只是天真的認為我們已經將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了,可是為什麼我們最終還是曲終人散。

其實現在想想,年輕的我們以為拼命對另一半好就是愛情,現在想想,那頂多是一種取悅,對於一些女孩子來說,更是一種負擔,我們沒法在她們身邊去感知她們的痛苦和無助,同樣的,我們以為她們需要的是驚喜和快樂,結果,她們需要的東西是我們無法給予的,所以每每看到這個電影,想起當年我一本正經的說過的那些甜言蜜語,心頭總有一些遺憾。也許這就是青春,一個充滿遺憾的回憶。

只不過,我的運氣要比電影裡的男主要好一些,我可以繼續生活,可是電影中的男主經歷的挫折和變故是常人難以忍受的,這,同樣也導致了一個與我們不一樣的結果,在這裡我就不劇透了,有遺憾的,可以自己去看看,我記得西瓜視頻就有。

最後,當年的痛苦其實現在已經記不清了,腦海中出現的更多的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回憶,每次想到,嘴角也會止不住的上揚,很感謝她,給予了我一個不一樣的青春,也感謝自己,可以繼續堅強的走下去。


負卿城


介紹湯姆·漢克斯,反正他演的也都是大片

出生日期:1956年7月9日

出生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康克德城

身 高:1.80米

主要作品:《綠色奇蹟》(1999)《拯救大兵瑞恩》(1998)

《網絡情緣》(1998)《阿波羅13號》(1995)

《阿甘正傳》(1994)《費城》(1993)

《西雅圖不眠夜》(1993)《長大》(1988)

獲獎情況:1994、1995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1998年美國電視艾美獎傑出短劇集獎

1989、1994、1995年金球獎劇情片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MTV電影獎最佳男演員獎

在好萊塢眾多明星中,有誰能從令人同情的“同性戀”演到憨厚的“低能兒”、從臨危不懼的“宇航員”演到英勇無比的“二戰大兵”,且部部叫好賣座?湯姆-漢克斯做到了。

湯姆天生一張娃娃臉,相貌平平,極具喜感的臉加上逗趣生動的演技,無論什麼角色,一經他的表演,就變得有血有肉,令人難以忘懷。他曾於1994年、1995年連續兩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是當今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電影明星之一,“好萊塢黃金時代領頭雁的再生”。

湯姆-漢克斯,1956年7月9日生於美國加州康克德,父親艾摩斯-漢克斯是廚師,母親珍娜-特納在醫院工作。5歲時,父母離異,小湯姆-漢克斯開始跟著父親四處奔波,頻繁地轉學,適應一個又一個的新的環境和繼母。由於父親對他採取放任態度,漢克斯一直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從不接受別人的命令,“過去的經驗培養出我獨立自主的精神”,使他學會用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這種流浪的生活最終在加州奧克蘭市劃上了句號。湯姆的表演生涯是從高中的戲劇表演開始,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加州查伯得學院,並加入學校的莎劇劇團,開始系統地學習表演,接觸到專業的演技培養和表演訓練。畢業後,湯姆來到紐約尋求演藝事業的發展。年青的湯姆十分清楚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他相信憑著自己的追求和毅力,一定能在電影界創出一片江山。

1979年,湯姆首次在一部低成本電影《他知道你很孤獨》(He Knows You’re Alone)中扮演角色。不久,又主演了電視滑稽連續劇《親密夥伴》(Bosom Buddies),這部戲上演了整整兩個季度,使湯姆-漢克斯的名字開始漸漸為觀眾所熟悉。1981年參演了《迷宮與怪獸》(Mazes and Monsters),受到一定好評。1984年湯姆-漢克斯的表演受到了大導演羅恩-霍華德的賞識,提出讓他主演由迪斯尼公司製作出品的《美人魚》(Splash),湯姆的精湛演技立即引起了影評家的注意,他們對湯姆在影片中既有風度而又不失幽默的形象讚不絕口,湯姆開始走上成名之路。

1984年後湯姆又接連拍攝了喜劇片《單身漢聚會》(Bachelor Party 1984)、《紅鞋男子》(The Man with One Red Shoe 1985)、《妙語如珠》(Punchline 1988)等影片,他逐漸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喜劇名星。特別是在1988年的影片《飛越未來》(Big)中大獲成功,形象生動地扮演了一個一夜之間長大成36歲男子的12歲男孩的角色,將兒童的純真、幽默與頑皮表現在成熟男人的身上,一舉獲得包括奧斯卡、金球、學院、紐約影評家協會等四個獎項的最佳男主角提名獎。漢克斯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理解滲透到表演之中,帶著一種全新的創造,他對喜劇的理解不再是憑著直覺,而是真正體會到了喜劇的深層內涵。他開始對自己創作有意識地拓寬戲路,證明自己並非只是一個會“搞笑”的喜劇明星。此後,他在1990年《虛無的篝火》(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1992年《女子棒球隊》(A League of Their Own)和1993年《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中分別擔任主演,並引起了一連串的轟動。尤其是在《西雅圖夜未眠》中,湯姆真情的表演,展示了他成熟的演技,令觀眾為之淚下。此片成為湯姆演藝生涯中的轉折點,開始成為一名真正的電影明星。

同年的另外一部影片《費城故事》(Philadelphia)把湯姆的演藝生涯推上了第一個高峰,在片中他扮演一名被艾滋病折磨而遭歧視的同性戀律師。這是對他演技的一次重大挑戰,為此湯姆親身體驗,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冒最大的風險才意味著可能有最大的收穫”。影片征服了評論界和廣大的觀眾,引起了巨大社會反響,他本人也獲得了這一年的金球獎和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春風得意的湯姆-漢克斯又向全新的角色發起了挑戰,他在《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中扮演了一個智商只有75的弱智人,毅力堅強、忠厚誠實,日後終成傳奇人物,表現了人們在新時代的全新價值取向,湯姆成了一代美國觀眾的偶像明星。由於在影片中的成功演繹,湯姆在1995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榮譽,又一次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金像獎盃,併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連續兩屆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演員。他的身價大大提高了,片酬高達兩千萬美元。

1995年湯姆又給人們一個驚喜:主演了太空史詩片《阿波羅13號》(Apollo 13),將歷史的英雄再現銀幕,創下了5億美元的超級票房記錄。1996年,湯姆開始涉足新的領域,這一年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以60年代搖滾樂為背景的影片《那一天傳奇》(That Thing You Do!),充分展示了他多才多藝的一面。雖然這部影片並不成功,但湯姆的編導才能還是得到了體現。1998年湯姆參與編、導、演以及製作的電視影集《飛向月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在艾美獎提名會上風光一時,湯姆大有集編導演於一身之勢。1998年由著名導演斯皮爾博格執導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再一次把湯姆推向了事業的高峰,並由此獲得第7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獎,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演技日趨成熟的影帝形象。

1999年湯姆主演了由著名監獄片導演法蘭克-達拉邦特執導、改編自暢銷作家史蒂芬-金同名小說的《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一片,漢克斯扮演典獄長保羅,與獄中的罪犯發展出一段動人的友誼,劇情動人。湯姆為此片犧牲形象,增肥數十磅。功夫不負有心人,該片在北美上映僅六週,票房即突破一億美元,成為湯姆第十部票房破億的巨片。印證了當代美國男星中,湯姆是演技和票房的絕對保證。

2000年湯姆的新片是《漂流》(Cast Away),影片講述的是湯姆扮演的船務公司調查員一覺醒來後,發現被漂流到荒島上,從此過起蠻人生活。湯姆又開始為此片蓄髮及減肥18公斤,忽胖忽瘦,好不辛苦,但體現了湯姆對事業的不懈追求。

1999年在洛杉磯公佈的一項投票評選中,湯姆-漢克斯搶走了湯姆-克魯斯的寶座,榮登“好萊塢最值錢明星”的榜首。可以說,僅從演技上來講,湯姆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當今影壇第一人。他人緣好,從不擺明星架子,有著很好的公共形象。他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我在觀眾心中的地位是我親手打造的一張木床,我覺得簡直太舒服了”。

湯姆結過兩次婚,有四個小孩,家庭幸福美滿。第一次婚姻是1978年與女演員兼製片人珊曼莎-路易斯結合,生下長子柯林及長女伊莉莎白,1985年湯姆與珊曼莎分居,1987年兩人離異。湯姆與現任妻子瑞塔-威爾森初次見面是在他演出電視劇《親密夥伴》期間,1985年,兩人因在《志願者》中合作而墜入愛河,1988年4月30日在紐約舉行了希臘傳統式婚禮。由於受兒時父母離異的影響,湯姆非常珍惜家庭婚姻,是好萊塢有名的“新好男人”。湯姆與瑞塔有兩個兒子,分別是生於1990年的曲斯特與1995年出生的楚曼。


快樂哈雷拉


推薦一下我心目中貼近生活的電影,有一些找不到配圖,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

1、《青島往事》;有那麼些感動人但是有貼近生活的電影。黃渤把角色演活了,但是這個角色不是特別討喜。整部劇節奏怪怪的。總體是部良心電視劇,雖然劇情漫長,但還是和爸媽在兩天內看完。說的是那個年代的愛恨糾葛,國恨家仇。很喜歡鞏崢啊,貌似是他演得最好的一部劇了,黃渤依舊是爐火純青的演技。

2、《喬家大院》;電視劇《喬家大院》講述了一代奇商喬致庸數十年的風雨歷程,他並非白手起家,他有祖上留下的家業,但是他受命於危難之時,接手家業實屬無奈,這也成就了喬致庸,終成一代晉商。劇情設計曲折,陳建斌、蔣勤勤等演員演技在線,打造了一部好劇。只是有些細節不太合乎情理,不過瑕不掩瑜,總體還是好的。

3、《大清鹽商》;題材很好,演員很好,可惜虎頭蛇尾,再一劇中前後邏輯多處不和,汪朝宗處處說鹽商難處,又著實說不出來難在何處。 青麻頭對阿克佔是否有龍陽之好? 阿克佔到底要什麼東西?為什麼總是裝的要赴湯蹈火的架勢?又處處出不明所以的招。 然後還有一段似有似無的插曲紅顏戀,各種亂七八糟。 當歷史劇來看,所得甚少。

4、《大河兒女》;這部劇看了第一二集便覺得還不錯,便推薦給了老爸,結果和他一起又把這部電視劇看完了,陳寶國確實演的很不錯,自從大宅門的時候就覺得他演的很好了,反正這是一部值得看的電視劇,畢竟當初能在中央一臺黃金時段播出,還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

5、《平凡的世界》;看了平凡的世界,讓我感觸很深。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6、《父母愛情》;看了第一集就想繼續向下看了,本劇最成功的人物是德華,一生任勞任怨純樸的農村女人,劉琳演技真的牛。回想安傑從住別墅的嬌小姐到海島洗衣做飯的家庭婦女,到後來可愛的小老太太,感覺恍如隔世,他們經歷了那段動盪的年代,安傑性格卻始終未變,找一個像江德福那樣情商高的男人真的幸福。

7、《雞毛飛上天》;張譯和殷桃的演繹都很精彩,前25集的奮鬥比較真實,把義烏人從無到有,雞毛換糖,誠信信任這些演繹的很好,開四門,進四出六,廣交朋友,都是最樸實的商界的做人道理,後面部分商戰很多情節就有些意淫了,沒有想象的好。

8、《戰長沙》;這部電視劇是朋友推薦的,非常喜歡。從戰爭時期長


娛樂斯巴達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趙薇《親愛的》

昨天“電影親愛的原型仍在尋子”上了熱搜,又將“拐賣兒童”這一令人悲痛的社會問題推到大眾眼前。

電影講述的是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可電影終歸是電影,現實往往比電影更加殘酷。

影片中“韓德忠”的原型孫海洋,從2007年開始到現在,整整13年,一直堅持在尋子的道路上。

他說:“兒子被拐5年後,不忍回家見到父母渴望的眼神,才決定再生一個孩子。每一個新年伊始他都會想,今年最好是把孫卓找到。”

每到兒童節、母親節、國慶節等熱鬧的時候,孫海洋的家裡都是安靜的,沒有人會提起“過節”等詞彙,更不會提起“孩子”。

丟了孩子再生一個就行了

我們都知道要看好孩子,出門抓緊孩子的手,不讓孩子離開視線,可是人販子喪心病狂的程度,簡直令人髮指。

12月17日傍晚17:45分左右,在上海火車站,一名婦女當著親媽的面,公然想要抱走孩子。

當時,王女士帶著孩子在車站出口休息,一名推著嬰兒車的中年女子快速走向王女士的小女兒,一把抱起孩子就往嬰兒車上放。

這一切就發生在幾秒之內,讓人看得頭皮發麻。

在一旁站著的王女士見狀,上前攔住了中年女子,把孩子搶回了自己的懷抱。

王女士對警方說:“我小孩就在這裡,她抱著就跑,還說:‘跟媽媽走’,然後她就準備跑,我就直接把她拉回來。”

目前涉案女子陳某因涉嫌拐騙兒童已被刑事拘留。

幸虧這位母親反應及時,沒有造成悲劇,否則人販子得逞以後,造成的後果無法想象。

一般情況下,人販子的思想素質和文化水平較低,在他們眼中,孩子不是擁有情感和思想的生命體,而是一個“商品”,他們認為販賣孩子來錢快,“丟了孩子再生一個就行了”。

而且作案手段簡單粗暴:“好哄的就騙,機靈的就搶,實在不聽話的就打暈帶走。只要大人不注意,一般都能得手!

甚至還會因孩子哭聲太大,怕招來人,就把孩子丟到河裡。

殘忍至極,無法想象,更不可原諒!

而且拐賣事件一旦發生,傷害的不僅僅是整個家庭,孩子的身心會受到更嚴重的創傷。

惟一使我們善良的, 就是家庭教育

電影的導演陳可辛在一次接受訪問中說:“我覺得唯一使我們比較善,比較明白,比較正的,就是家庭教育。

我碰到過的有問題的人,通常都是童年不幸福、家庭關係不好的。我沒有跟彭高峰聊過,但我覺得他肯定家裡是不錯的,這跟有沒有錢沒關係。”

彭高峰是文樂的父親。他曾說找回兒子後卻像“二次拐賣”。因為文樂回到家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情緒低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與養母的關係,甚至看起來很想念養母。

於是彭高峰決定讓兒子給養母打電話,還回去看過兒子的養母。

這得是多麼寬厚的胸懷,才能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去跟自己的“仇人”聊天。

這得有多麼強大的承受能力和自信心,才能忍心讓孩子再去面對那些過往。

直面自己慘痛的過去,是多少人都無法做到的。

可彭高峰明白,孩子已經長大了,在他最需要情感支持的那幾年,是養母給了他溫暖,即便自己很不捨得,但是如果不讓孩子面對過去、面對養母,他就永遠也不能邁過心理那道坎兒,永遠也不能接受新的生活。

就像陳可辛說的,彭高峰一定經歷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強大的內心來支撐孩子直面過去。

和諧、有愛、穩定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們不言而喻。擁有良好的家庭氛圍,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孩子。

就像我們前面討論有關“楊爍暴力式育兒”話題時說的,暴力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而且會代代相傳。

這種影響不僅會從孩子的語言方式、行為舉止中表現出來,還會從孩子日後的生活習慣、交往方式中體現出來,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龍魂電影


最貼近生活的電影,不遜《百鳥朝鳳》,那些名字那些年你看過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那些名字那些年》這部電影呢?可能很多聽到這個名字覺得很陌生,因為這是一部小投資的電影,裡面的主角也沒有什麼名氣,更不用說進行什麼規模宏大的宣傳了。但是就是這樣的一部小眾電影,在上映一年後還能夠得到7.9分的評價,真的是很不錯了。小編原本只是對裡面的一句話感興趣,沒想到看了以後卻被裡面真實的情節所打動了。

電影其實很簡單,講述的是兩個姐妹之間的故事,不像尋常貌合神離、最後分道揚鑣的俗套劇情,裡面的主線、支線都充滿了溫情。都說越成熟就變的越複雜,以為人心都是這樣的涼薄;但是反過來想想難道不是因為被繁華迷住了眼,看不到真情了嗎?

陳露和燕子是兩個從小處到大的好姐妹,她們都是苗族人,按照她們的習俗,女孩子在成年的時候就必須要有白鳥衣,否則就會被人看不起。燕子媽早早的開始為女兒準備,甚至耽誤了自己的工作;而陳露因為只有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因為年齡百病纏身,所以沒有人為她張羅。

就在這時,男主陳陸濤出現了,他的身份是一位支教老師,來這裡是為了尋找一個有著白鳥衣、聲音好聽並且能夠唱民族歌曲的女孩。而這兩個女孩分別佔了其中的一個條件,經過糾結以後,燕子決定將白鳥衣送給好姐妹,完成她的夢想。但是事情並非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就在她帶著陳露去買首飾的路上,弟弟因為淋雨失聰了……

就這樣不幸的事情接連發生,兩個小女孩也因為壓力和誤解犯下了錯誤。後來陳陸濤記下了她們借下的錢,並且幫助她們償還債務……在故事的最後,燕子找到了他,他們兩個都在為支教而努力,並且為這座小山的教育事業做了很大貢獻。如果你們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看這部電影。






小楊說娛樂


不請自來!我覺得貼近生活的電影一般都是比較現實的,比較能反應當今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我看過的一些電影裡,其中《悲傷逆流成河》我就挺有感觸的。雖然現實中的校園暴力並不會像電影裡的那麼嚴重,但是也值得我們反思。

易瑤在跳河的時候的那種義無反顧,是要經歷了多少絕望,才會不帶一絲猶豫的跳下去!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學的欺凌,朋友的不信任,旁觀者冷漠的態度,太多太多足以殺死一個人。

可能我是個學生,還體會不到社會的那種殘酷,但是校園暴力這方面的問題我是深有體會。

當同學刻意遠離你,冷落你,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沒有想象中的美好。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們去承受,去自我消化。嚴重一點的可能會因此得了抑鬱症。所以我能體會到易瑤跳河時的決絕,也許離開對她才是真正的解脫,才是真正的快樂!

說這麼多隻是為了讓家長,老師更加註意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學生。多去關心他們內心的想法。並不是所有的錯都是他們的錯,也不是他們不懂事,是真的校園暴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多的多!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美好的校園生活


七七啞


1。 《我不是藥神》

是由文牧野執導,甯浩、徐崢共同監製,徐崢、週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的劇情片[1] 。該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2019年,該片獲得第15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提名。

2020年3月12日,《我不是藥神》發佈日本版海報,片名譯為:薬の神じゃない,確定將於5月1日起在日本上映。[5]

2。 《私人訂製》

《私人訂製》是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出品的喜劇電影,馮小剛導演,葛優、白百何、李小璐、鄭愷聯袂主演,範偉 、宋丹丹、李誠儒、王寶強、成龍等參演。2013年12月19日正式上映。

2014年3月18日該片被評為"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

3。 《前任三》

《前任3:再見前任》是前任系列作品的第三輯,由田羽生執導,韓庚、鄭愷、於文文、曾夢雪、羅米主演的愛情片。

該片講述了孟雲和餘飛都因為一點小事而與各自的戀人林佳、丁點分手,秒變單身的兩人不甘平庸,在久違的黃金單身期裡放飛自我,卻又頻頻翻車引發爆笑的故事。

該片於2017年12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18年8月18日,被評為2017年度優秀愛情影片

4。 《親愛的》

《親愛的》是由裴軍執導,閆妮、何冰、曹炳坤等主演的家庭倫理電視劇。

該劇講述了一段上世紀80年代的錯位愛情故事。李寶麗與鄭堅是一對歡喜冤家,然而寶莉為了“嫁個文化人”而選擇了馬學武。從此,三人的感情、生活一片混亂,就此衍生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5。 《無名之輩》

《無名之輩》是由饒曉志執導,陳建斌 、任素汐潘斌龍、 章宇、王硯輝、九孔、馬吟吟、程怡、寧桓宇、鄧恩熙等主演的荒誕喜劇電影。

該片圍繞一把丟失的老槍,講述了一對低配版的劫匪,一個落魄的保安,一個身體殘疾卻性格彪悍的毒舌女,這些“無名之輩”身上發生的一系列荒誕故事

6。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是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製,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主演的青春文藝片[1]。

該片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後,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

7。 《暴裂無聲》

《暴裂無聲》是由並馳(上海)影業有限公司、和和(上海)影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犯罪懸疑片,由忻鈺坤編劇兼執導,宋洋、姜武、袁文康、譚卓等主演。

該片圍繞一個孩子的失蹤展開,講述礦工父親追尋孩子蹤跡的過程中,通過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延展出中國真實的面貌、冷暖色差的故事









二楠看電影


能貼近生活的電影我覺得可以從愛情、親情、友情這幾個方面,往往這類電影都是從小人物、小事情開始,讓觀者猶如置身其中,小故事大感悟。推薦以下幾部比較老的電影,但題材和演員我都認為很棒呢。


1、《心動的感覺》法國片,年份1988年

這片因為有了蘇菲瑪索這位女神,一開始就增添了不少好感,年輕時期的蘇菲瑪索真的太驚豔了,她可以拍文藝片、愛情片、戰爭片,每個角色都能發揮得很準,如現在推薦的這部《心動的感覺》,她在裡面扮演一位女大學生,本來以為自己的理智可以戰勝愛情的誘惑,其實並不為然。放在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對於愛情都是蜻蜓點水,希望點到即止,又或者對愛情期望太高反而跌得越痛,一段感情中,對錯雙方皆有,你愛我就要愛我的一切,你愛我就不要改變我,真是要這樣麼?


2、《春季來的人》日本片,1998年

我個人是挺喜歡看日本的家庭片和溫情片,拍得特別細膩,現在推薦的這部是相米慎二導演1998年的作品,這位導演很擅長這類型的題材,反映了當時日本經濟環境下小市民哀苦的生活。整部影片對焦在一個普通家庭裡面,父親賺錢,母親全職在家,但爺爺這一角色的缺失所帶來的“怨”氣一直跟隨著這位父親的生活,某日爺爺突然出現了,讓這個家庭帶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我最深印象就是爺爺病倒在床上時,用自己體溫去孵化雞蛋來哄孫子,不知為何看到這裡我淚奔了。


3、《求愛的人》日本片,1998

其實推薦這片我也有點猶豫,因為實在太殘忍了,但想想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是經常充斥著各類倫理慘案麼?求愛的小孩是悲哀的,如同該片中小女主角天生出來她母親就對她極度不愛,可以說是嫌棄和粗暴,但在女孩心目中不管母親如何殘忍,她還是渴望著母親的愛,多悲哀的故事,想想自己身邊的小孩個個都能得到父母的呵護和疼愛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呀。有時候看看這類催淚片會讓我們更加珍惜自己現擁有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