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離職”的投拓人,後來怎麼樣了?

來源 | 投拓江湖

受疫情影響,高週轉的房企們開始了集體思考人生,很多公司最近在人事變動上動作頻頻,投資崗更是首當其衝。除了疫情,最近地產圈裡面最熱鬧的,就是頻頻傳出哪家公司進行了區域裁撤,或者裁員的驚爆消息,留下一地雞毛。

(一)

大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有人私聊我,如果不幹地產投資崗位了,還能幹點啥。因為疫情加劇了地產行業的困難,近期問類似話題的人,增加了不少,因此想寫一寫這個話題。

越來越多的投資人被動離開投資崗位,這是一個趨勢,而且是不可逆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房地產行業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歷了超過20年的時間,行業天花板顯現。目前整個行業,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行業洗牌加劇,企業之間的兼併重組愈演愈烈。

在存量競爭模式下,一方面,有的房企的區域公司能拿到地,有的房企區域公司拿不到地,這種長期拿地困難,市場存在感微弱的區域公司,被裁撤合併是必然的。目前已有大量的房企,在著手這樣做了。另一方面,經營困難的中小房企,紛紛轉讓項目,或者徹底退出房地產市場。市場份額向大型房企以及國有房企集中,這是必然的趨勢。

行業集中度提高,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崗位的減少。原來的兩個公司,兩套人馬,現在只需要一套人馬就行了,最多再加兩個寫報告做測算的。現在和未來,必將會有大量的投資人,被動離開投資崗位,不管大家是不是願意看到,是不是願意面對。

(二)

房地產是一個非常不挑專業的行業,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不管之前職務是老師、大學生、公務員、互聯網的,也不管大學是學音樂、美術、IT、機械、生物、化學的。都不管,反正就是要進房地產,就是要幹房地產。投資崗也是,在前兩年經歷了一輪急劇擴張,很多公司拿地需求緊迫,投資人員無序大量增加。現在行業迴歸理性,眾多房企紛紛表示不再要投資人了,也就有了現在市場上大量投資人員艱難找工作的情況。

那麼,這些被動離開投資崗位的人,最後都去哪裡了呢?

這需要分門別類,跟工作經歷和工作時間,有直接關係。之前不是有個段子嗎,“段位高的那才叫辭職,而你,只能算辭工”

第一梯隊:投資副總、總監級。(有人說副總還有被幹掉的?這個是有的,被一些公司玩壞了,或者是自己不想玩了),都是在地產行業摸爬滾打十餘年的老江湖了,財富積累也到了衣食無憂的水平。有的會到一些小型的地產公司當城市總,或者任職諮詢顧問。有的會選擇暫時脫離房地產,把自己的私下財務投資,或者兼職業務做大做強。

我有一位朋友,投資副總,就是此列。他的履歷出身非常不錯,從前三強地產出來,近兩年換了四家房企,簡歷都玩兒壞了。最近的一家公司遇到兩家房企內部人事變動,不得不再選擇離職,越跳越差。他多次跟我直言,對地產投資崗位暫時已經失去興趣了,從走了一圈,待了很多家房企,其中面試談的房企也不在少數,基本上很難找到一家拿地戰略清晰,務實不折騰的房企。

現在他名下有一個房地產諮詢公司,3個人的小團隊,偶爾幫地方政府做點產城方案規劃,幫一些小房企做點諮詢服務,工作生活都自由,應付日常開支不成問題。

第二梯隊:投資經理級。這個層級的投資人,大多在地產行業也有個5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了,有了一定財富積累,但是在養車、養房面前,生活壓力也異常大,短期內必須要找到工作。而房地產有自己的資源關係,熟悉的工作環境,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留在地產,況且房地產還是一個高薪的行業。很多人原來就是工程、營銷、開發、成本業務條線出身的,原來還有一些熟人在,通過介紹,回到原來的業務條線的崗位,不是一件難事。

還有一些,是因為公司崗位調整(可以選擇調崗),自己主動選擇了離開投資崗位,回到原來的營銷,融資,工程等崗位。

轉崗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是壞事,部分人之前是因為看著投資部吃香,頭腦發熱非理性進入了投資部,用了一兩年的時間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做投資。轉崗是及時糾錯,很多人發現自己去在原來崗位幹得順心一些,這才是屬於自己的天地。

那些“被離職”的投拓人,後來怎麼樣了?

第三梯隊,投資主管、專員的級。大多這類投資人,在地產行業從業時間並不長,很多都只是剛畢業兩三年以內的。在地產行業調整面前,因為沒有太多的歷史負擔,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有的人選擇去了互聯網行業,或者去嘗試涉足基金、保險等行業,甚至有選擇醫美的。但是大部分人,還是留在了房地產,去其他崗位開始了新工作。

我認識的某百強地產校招生,就是此列。在大學畢業後進入投資部,飽受加班寫報告、做測算的煎熬,一年了還沒項目落地。因為覺得在投資部很難出業績,後來遇上公司進行投資人員調整,他主動申請去運營部,後來還幹得不錯,還為投資的領導省下一個裁員名額。

(三)

大家總是罵地產行業加班多,開不完的會,填不完的表,寫不完的報告,沒有生活全是工作,簡直無法忍受。出去看了一圈,才發現其他行業一樣累,一樣很多吐槽的地方,而且工資水平真心低,簡直活不下去。還是地產行業好,苦點累點不要緊,掙得多一些。很多人兜兜轉轉,走了一圈還是捨不得離開地產投資崗位,更捨不得離開地產行業。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很多人改頭換面以後,紛紛又回到了房地產崗位,或者是投資崗位。主要是除了地產,咱啥也不會啊。

雖說一直在調控房地產,限購限價,但是中國經濟的主體力量,還是非房地產莫屬。房地產發展到今天,其牽動的上下游產業,已經深入了經濟的各個領域。地產投資人,即使離開了投資崗,但還是繞不開房地產。

在這背後,還有更深刻的房地產企業多元化的探索變革,這兩年很多房企紛紛進行了更名,把公司名稱裡面的“地產”“置業”等字眼去掉。更多房企在謀求多元化的產業佈局,比如萬科已經涉足長租公寓、養老、倉儲物流、滑雪度假等產業。傳統地產板塊觸頂之後,新的板塊業務在深入探索,很多地產投資人,主動選擇了這個方向。但是新業務板塊培育還需要一段時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要離開投資崗容易,離開房地產很難。


那些“被離職”的投拓人,後來怎麼樣了?

免責聲明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我們尊重原創作者的成果,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非常感謝,支持原創,歡迎來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