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朔如今在圈裡的地位如何?

華府書童


痞子文學,是王朔當年的代名詞。即然痞,說話就必須與大眾擰著勁兒,才能不辱痞子的聲名。曾看過一個視頻,王朔接受記者採訪,一口一個孫子,嘴裡不乾不淨,全然不顧觀眾的感受。痞,看來是名符其實,名不虛傳。

同是北京的大院子弟,馬未都曾在節目裡多次提到過王朔。他們其實應該算光屁股娃娃。當年身為文學編輯的馬未都,並不忌諱對王朔的提攜,曾講到王朔有一篇小說開篇就是:事情從第一次遺精開始。其他編輯嗤之以鼻,是馬未都立排眾議,才使王朔脫穎而出。

大院子弟成千上萬,出名的也不在少數,但全中國只有一個王朔。可見“痞”與大院沒多大關係,還是個人性格在起作用。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文壇是王朔的天下。電視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風靡大街小巷,說萬人空巷絕不誇張。接下來一系列小說並改編成影視,王朔獨具特色的文字功夫和獨特魅力的文學功底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我最早接觸王朔的作品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二三十年過去,已記不清具體內容,只記得好像是假冒警察抓嫖的事。那個年代敢寫這類題材,讀著像外星球來的人和外星球發生的事,確有一種震聾發聵的感覺。

時代在與時俱進,歷史的車輪儘管有暫時停滯和倒退,但坎坷曲折的同時,還是呈現著波浪式前進的總趨勢。今非昔比,當年的那種痞子風格已沒人稀罕,王朔也有自知之明,只能偃旗息鼓,過吃穿不愁的好日子去了。

然而,虎倒雄威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今的文壇,不管有多少群雄嘯聚叱詫風雲,仍沒人敢和王朔相比,因為不管他得過什麼什麼大獎,卻沒有一部作品能創造出當年的雄奇偉業——到了王朔面前,總會有幾分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的自卑。

——這,就是作家王朔如今在圈子裡的地位!


文化一家人


我不知道他的地位,但我知道文人中有三個人不能學。1、餘秋雨不能學。道貌岸然你外表下,一肚子偽文學、偽道德。2、王朔不能學。文學天才,一肚子壞水,就喜歡他的文字。你沒法學,學不了。3、于丹不能學。用左手把下了蒙汗藥的"雞湯″端給你,然後用右手在你的兜裡亂翻,不翻出點銀子決不罷休,翻出了銀子更不罷休的人。


動口不動手712


其實王朔還是很厲害的,在京圈文化中還是大佬級別的;馮小剛就是他帶出來的。看看馮小剛如今在影視界的地位,就知道王朔地位如何了!只不過王朔變低調了,不怎麼拋頭露面了……王朔的高峰期是在90年代,是繼老舍之後寫京味文章的第一人。是痞子文學,憤青作家的代名詞。罵魯迅,罵金庸,罵餘秋雨……基本上能罵他都罵了,一般敢“狂”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不信普通人你罵一個試試,所以王朔在90年代的人氣肯定在韓寒,郭敬明之上的!真正瞭解王朔,喜歡王朔的都是40歲以上的。據傳徐靜蕾給王朔買了一個房子,東方衛視曹可凡有個談話的節目,問了王朔這個傳聞是否屬實,王朔說:“屬實,你們上海女人不給男人花錢嗎?北京女人是會給男人花錢的,我是軟飯硬吃!很坦蕩的一個北京爺們!



龍吟999


其實王朔開始和大部分作家一樣默默耕耘,不過他某天突然學會罵人,將所知的人罵一遍後,可能覺得還不過癮,便將茅頭指向魯迅。

對魯迅可沒嘴下留情,反正罵得可難聽了。大概覺得魯迅就算泉下有知也沒法來對罵,一點也不過癮。於是,他挑個名氣大的大活人罵。那位便是金庸。這次罵得更狠,把金庸的名作貶得一文不值。

金庸都一把年紀了,懶得理他。但大概心底有點氣岔,側面頂了他幾句。這位姓王的小作家掛靠他老人家的快車,一下的名聲變得十分響亮,在編劇界也是個火炭一樣燙手的人物。

那年罵戰剛結束沒多久,他便編了一本新書出版,大賺特賺,聽說光版費就過百萬。

當年可羨慕他了,當然不止我一個。可惜我爵文字功底差,臉皮薄不敢罵,要不也不用來混頭條。

如今他老人家(北京還是哪裡)享清福呢。


模塑梁工


圈裡依然很瀟灑,人家大院的圈子也不是平頭百姓想進去就能進去的,看看某導演就知道了。這麼說呢,不是一個級別階層的人,湊在一起很難。

王的地位這麼樣,咱這樣的老百姓不得而知,也沒必要知道。但是有一點,他應該不用為了生存而去討好賣力工作,養家餬口,柴米油鹽 這些基礎生活條件而煩惱。而今天大多數人還在為這些基礎生活拼命。


古言古語


王朔在圈中毀多於譽吧。他的語喜天份異乎尋常,是個天生的鬼才。這樣的人是國寶,應該包容呵護。嫉妒是沒有用的,就像你無法嫉妒姚明打藍球一樣。



神農架冷杉


王朔作為改革開放之後的京派小說家,成就在圈子裡已經等到公認。文革之後的文壇,似乎有一段時間的空檔期,南北各地的文人都在試圖從本地文化中尋找些包含力量的東西。當然或許他們也並非自覺的把地域上的差異帶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老王和一圈大院裡的孩子把時代的變遷,自由的覺醒等一些元素獨樹一幟的在那個背景裡描寫出來。

在今天看,老王和王小波這些人不僅僅是圈裡的老炮,也有點祖師爺的意思。


丟尾巴的貓貓


該問“圈裡”一詞用的好,信息量很大啊!首先有“圈裡”就必然有“圈外”的問題,其次是什麼“圈”的問題,比如:朋友圈,編劇圈,作家圈,文藝圈,文學圈,文化圈,大眾圈等等,經審題,我認為應該是作家圈,但不管什麼圈,我認為對王朔來說都無所謂,因為這丫根本就不在乎,如若不信,就聽我來說一說。

王朔,一個時代的記憶,曾風靡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詼諧、諷刺的寫作風格《看上去很美》,就像《空中小姐》《劉慧芳》似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自從《浮出海面》,便《永失我愛》,在《編輯部的故事》還曾叫囂過《人莫予毒》。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廝就是個《頑主》,是個《痴人》,整天人五人六《枉然不供》的樣子,其實《一點正經沒有》,就像《橡皮人》一樣,時而裝傻充愣《懵然無知》,時而又咄咄逼人堪比《動物兇猛》,還別說這丫就享受這種《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覺,哪怕讓他《過把癮就死》他也不在乎。

記憶中有人曾這樣勸過他:《你不是一個俗人》,別一沒事就搞的像《我的千歲寒》在《海馬歌舞廳》裡那樣,生怕別人不知道《誰比誰傻多少》似的《無知者無畏》,要知道誰都會有江郎才盡和《無人喝彩》的時候,靠躲在家裡寫一封《致女兒書》,告訴她《我是你爸爸》或者搞個《王朔自選集》、《王朔文集》就對得起熱愛你的讀者及影視觀眾嗎?你猜這廝怎麼回答的,他說:《我是流氓我怕誰》,拜託您《千萬別把我當人》……

這就是王朔,活生生的一個“痞子”,書沒少寫,錢沒少掙,說他是個作家吧,他又不注重作家的“德行”,說他是流氓吧,又不能抹煞他對文學的貢獻 ,所以,他就是個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既溫文爾雅又玩世不恭。再有一點這丫不愧是一屬狗的,瞅誰不順,逮誰咬誰,不管是魯迅還是金庸,就沒有他不敢咬的,調侃而風趣,這也充分體現了王朔的生活方式與人生姿態。

至於王朔在圈裡的地位,如果按姓氐筆畫排名,當代作家中除了丁玲、王蒙他將排第三,王小波第四(因為王小波是死後才出名的,而王朔不是),如果按版稅排名,王朔曾進過前六名,近些年他忙於編劇,加上網絡作家的加入,我想如果他能進前60名就已經不錯了;

如果按成就及境界排名,他將很吃虧,因為他調侃、諷刺的寫作風格,與主流文學的要求不符,無法給人以高尚的啟迪,加上他本人亦無做靈魂工程師的嗜好,其排名可想而知,但從“文無第一”的角度來說,並不影響他在文學領域裡的地位,他依然是著名作家,畢竟“痞子文學”他是代表人物,無人能及。

王朔在朋友圈的地位是number one級的,很多名人、導演、明星、大碗的成名都與他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這些都可以通過他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可以證明,這裡不再贅述。如今他已六十出頭了,不可能再像1988年那樣給我們欣喜,但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依然是不可磨滅、至高無上、可圈可點的。

答題完畢!


襄陽郭大俠


當初王朔藝才高,半火灼紅碧海濤。

未見真容多歲月,不知近況少閒聊。

……實話。簫聲無痕 於蓉城竹枝樓 庚子己卯戊午



簫聲無痕


不可磨滅的文學宗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乃當代魯迅之風範。頂禮膜拜的偶像大師。真君子。不玩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