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丟三落四,求各位寶媽寶爸支招?

閒看庭前花開花敗


首先給每個東西都安排好放處(告訴孩子這是它的家),每次做事情前都孩子說好,這樣後期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玩完玩具就告訴孩子放回原處,告訴孩子它想回家找它的媽媽,它想媽媽,如果亂放它會丟了,找不到家,找不到媽媽,不僅不丟三落四,還會養成孩子守規矩的習慣


寶媽80後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家孩子之前也常丟三落四,經常找不到東西,後來通過我的觀察,找到了原因並做了調整,現在孩子丟三落四的情況明顯好轉。

一般來說,孩子丟三落四主要是這些情況造成的:

1.家裡其他人沒有養成好習慣,經常亂丟東西,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了壞毛病。我家就是這樣的,孩子爸爸的臭襪子總是亂扔,用過的物品也不歸位,經常要跟在屁股後面收拾。後來我和孩子爸爸嚴肅的溝通了下,看到亂扔的臭襪子我就扔到垃圾桶裡,幾次之後,孩子爸爸就比較謹慎了。

方法: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的前提條件就是父母首先要提供一個好的榜樣和整齊的環境。

2.很多孩子丟三落四是因為父母幫他收拾,以及沒有養成收拾的習慣,對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習慣,讓孩子養成獨立性格,不要萬事依賴父母。

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收拾整理的習慣。我的做法是買一些玩具框,暑假,把他的玩具書籍分門別類整理好,在每個地方做好標識,放米小圈的位置就寫米小圈,放畫畫書的就寫畫畫,放學習用品的框就寫學習用品,這樣孩子用完了就可以按照標籤提示自己放回去了。

3.有些孩子丟三落四是因為對擁有的物品不珍惜,得來太容易,失去了也沒有什麼後果,甚至弄丟了爸爸媽媽馬上就可以重新買一個。

方法:同時,當孩子找不到東西的時候,引導孩子回憶一下這個物品最近的使用時間和使用地點,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當尋找後還是沒找到,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重新買一個。孩子越著急,家長越要耐住性子,否則很容易功虧一簣。

4. 如果做事情容易丟三落四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點檢的習慣。

方法:在做一件事情時提前規劃下有哪些步驟,需要哪些材料等,把這些都提前寫在本子上,做完一件劃掉。這個習慣特別重要,可以讓孩子做事變得嚴謹而不容易丟東西或者忘記事情。

希望以上能幫到你,祝你幸福!



嘻哈二寶的媽


遇上總是丟三落四的孩子,爸爸媽媽的確會很抓狂。曾經我家孩子也經常會丟三落四,所以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後來經過調整,如今她丟三落四的習慣已經越來越少發生了,我把經驗分享給你。

1.因為不知道你家孩子的具體年齡段,我就從小齡到上小學以後這個階段給你分享。一般三歲以前的孩子,他們基本還不能很確定的區分別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所以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我們可以適當放寬要求。可以學會慢慢告訴他們,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做主,我們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分享給別人玩,當然也可以送給別人。如果把東西帶出去玩了,我們要記得帶回家如果送出去了,就這樣一步一步慢慢引導孩子區分自己的東西和別人東西,以及引導他們記得每次要把自己的東西帶回家的習慣。

2.如果孩子上幼兒園了,經常丟三落四,我們也可以請求老師幫忙提醒,慢慢建立他的這種習慣,不要操之過急。每天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可以問問他:寶貝,需要帶哪些東西去學校?讓他自己想,自己拿。每天接他放學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提醒他:寶貝,還有哪些東西需要帶回家的?讓他自己想起來,然後主動去做,父母儘量少幫他。

3.孩子如若上一年級還會丟三落四,那麼我們可以適當讓他自己承擔因為這個習慣而造成的自然後果。比如,我的做法是:我家女兒在上一年級的時候,經常會忘了今天帶哪本書,明天忘帶文具盒,後天忘帶試卷,跳繩等等。剛開始兩次,我們還給她送去學校。到了第三次,我就決定不給她送了。

那次她忘了帶試卷,放學的時候,她問我為什麼不給她送去。我說媽媽今天出差了,實在沒空,你是怎麼處理這個事情的?女兒說她和同桌商量了一下,一起看的試卷,我給她豎起來大拇指,說:看來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以後你忘了帶東西,媽媽都不會給你送了。女兒假裝哭著說:我可不想每次都和同桌看一張試卷,下次我一定做完作業就檢查書包。的確從那次之後,她再也沒有忘記帶東西。丟三落四的習慣從此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希望上面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小妮談育兒


孩子上了一年級後,部分家長會發現,孩子的筆、橡皮擦買多少都不夠用,然後老師則發現,講臺上的筆、橡皮擦越來越多,卻無人認領。這是一個一年級現象,學生年齡偏小,喜歡把筆和橡皮擦當玩具玩,又不會保管自己的東西,玩著玩著,就不知丟哪了。不用擔心哦,到了二、三年級,丟三落四的現象會逐漸減少的。

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時,筆是10支10支的買,橡皮擦是幾塊幾塊的買,連玩帶丟,沒辦法呀。筆、橡皮擦丟了,買!課本也丟了,買!校服也丟了,買!我也很是頭大呀,可這又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怎麼辦呢?我就跟他一起想解決的辦法:筆、橡皮擦,用後放回筆袋,如果離開教室,則要把筆袋、課本放入書包。校服在商標處寫上名字,摺好放櫃子裡。漸漸的,及時收拾好東西的習慣養成了,東西也很少丟了。


空靈飄


我家大娃也是,孩子養成這個習慣歸根到底是我為他做太多了,什麼都喜歡幫他,老怕他做不好這,做不好那,後來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凡事讓他自己親力親為,雖然剛開始不是忘了這就是忘了那,他也為自己的過失受到了懲罰,但是這又對他何嘗不是一種鍛鍊。現在改變好多了,偶爾還是會丟三落四,事後自己也能彌補過來了。


豫鄂小仝


我們分析一下原因:孩子總是丟三落四,是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

如果是學齡前的孩子就要提前做好工作,家長要有意識鍛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要等到上小學了才發現孩子有丟三落四的毛病。家長最好做到一下幾點:

1.家長要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樣

做為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的乾淨的家。在家收拾的時候讓孩子參與進來,比如一起整理玩具,把玩完的玩具放回原位,還可以一起疊衣物,把寶寶爸爸媽媽的衣服分類放好,鍛鍊孩子愛收拾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2.家長在生活中多給孩子鍛鍊機會,學會放手

爸爸媽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逐漸放手,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學會管理自己的物品和生活需要。比如帶孩子外出遊玩時,讓孩子自己準備她需要的物品。

3.家長平時多給孩子講一些丟三落四方面的小故事,讓孩子知道丟三落四是不好的事情。

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了,低年級的孩子粗心、丟三落四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克服

1.家長首先要檢討自己

沒有培養孩子良好的收拾東西與自我管理的習慣。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比如孩子的東西亂扔丟了,就再給孩子買,忘記帶學習用具書本,就一次次的給孩子送,孩子會慢慢養成對什麼都無所謂,不懂什麼是承擔責任。家長不要以為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孩子可以要啥就買啥,丟了再買,要讓孩子學會珍惜,知道丟三落四會造成什麼後果,家長過份的寵愛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2.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東西要由自己照顧與保護,如果是貴重的物品,丟了或被自己損壞了,輕易是不能再買的,讓孩子知道物品對於自己的重要性。

3.家長時刻提醒,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家長要經常督促孩子,孩子畢竟還小,還需要父母的幫助,要教他們如何改正丟三落四的毛病,做事做到有條不紊,比如每天作業後要自己整理書包,看看第二天的課程表,準備好需要帶的書和各科作業,養成提前檢查的習慣,一天天的認真去做,萬一孩子忘記了,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

我的孩子剛上小學時都是自己整理書包,我和她有分工,整理書包是她自己的事情,我只負責削鉛筆和放水杯。現在孩子四年級了沒有忘記帶過任何東西,反而是我忘記了兩次帶水杯。內疚了幾天。

4.孩子有丟三落四的問題,家長不要頻繁地訓斥孩子,這樣以後孩子丟了東西可能連說都不敢說了,會逐漸發展成“說謊”的現象。

5.孩子剛開始改正時還會有丟三落四情況,次數會越來越少,但是隻要看到他有一點點進步,就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不要指責和打罵,要知道打罵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傷害他的自尊心。

總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家長一定要靜下心來,用耐心平和的心態及時幫助孩子克服,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靜心育兒mm


教會孩子有始有終

1.孩子貪玩,所以總是丟三落四的,很正常,現在上幼兒園的小孩子,甚至連自己的書都丟了,很正常啊。

2.教會孩子,做事有始有終,寫完作業,必須把作業本學習用品收起來才能玩,會有很大的用處,以後孩子會減少這些丟三落四的習慣的。

總結,孩子還小需要我們慢慢的有耐心的去教導。說不定孩子會給你一個驚喜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果你不反對,點個贊



相信未來一直都在


這樣讓孩子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呢?

方法: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要培養孩子——你的東西要整理好,你的東西要加以愛護。讓孩子完好玩具後自己收拾,整理,家長輕易不代替。也就是說,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不要去“越俎代庖”。失敗了可以讓他重新再來,長期以來,孩子的能力自然就得到了鍛鍊。

二,不輕易滿足要求。愛孩子的表現不是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孩子要求你買的東西,如果沒必要買就不買。得到東西不是“輕而易舉”的,而是要讓孩子“跳一跳”,有“等待”過程。如有學生想買鉛筆盒,家長讓他作為家庭成員必須承擔起力所能及的義務:每天倒垃圾和拿報紙,拿牛奶等。東西實屬來之不易,還能不珍惜嗎?

三,培養孩子責任意識。東西丟三落四,只是“沒有責任心”的一種具體表現。生活需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在家庭裡,在集體中,孩子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才能享受權利。我們都害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忙著灌輸科技知識,文學常識等。如果孩子連自己的東西都管不好,很難想象在今後的工作中,他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嗎?

注意事項

孩子經常丟三落四,隨手亂放東西,很大程度上責任在家長。孩子往往是在家長的慫恿縱容下養成這個習慣的。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在你教育孩子過程中,是否存在這樣的情形:孩子在前面順手扔,家長在後面一路跟著收拾。等到孩子大了,應放手時,孩子的習慣以養成了。他的自理能力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當然會出現丟三落四的習慣。




大武先生


  • 孩子丟三落四是一個習慣的養成,也是孩子心理成長的一個階段,這是因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引導或環境影響而形成的。
  • 孩子壞的行為習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他的環境,他的成長環境中沒有髒亂,家裡井井有條,家裡人的東西全部放到指定的位置,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區域,每個人都是整齊擺放自己的物品,用完歸位,幫助他改掉自己的壞習慣,這就是吸引力法則,大家都這麼做了,他自然就養成好的習慣,影響力才能從本質上改變孩子的丟三落四的壞習慣,棍棒和訓斥解決不了問題,只能讓孩子更逆反。
  • 幫孩子養成總結,規劃和回憶的好習慣,每天晚上總結今天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每天早上出門讓孩子規劃今天要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他自然會想到今天要帶什麼,慢慢養成習慣,就能杜絕丟三落四啦。
  • 孩子學習力模仿力是最強的,聽到的學著難,但是看到的行為和做法,他們是最喜歡模仿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律己,用影響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母子舞蹈秀


研究數據表明,小小年紀,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房間收拾的整齊乾淨,從不丟三落四,這種在生活上有條理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會有目標,有計劃,效率高,成績一般不差。

相反,長期丟三落四的孩子,生活習慣不好,獨立性差,也會影響到學習,今天忘記帶作業,明天甚至書包都不知道在哪了,成績好的起來嗎?

可是,大部分孩子在幾歲的時候,丟東西忘東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想到什麼就會立刻去做,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當爸爸媽媽說要帶他出去玩,他的腦子裡就只想著出去玩,根本不會想到收拾好眼前的東西。

可是,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能夠早日獨立,自己管理自己。那麼,第一步,就需要孩子學會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玩具、衣服、書籍等等。

好習慣養成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但好處卻是伴隨一生。

孩子為什麼總是丟三落四,管理不好自己的東西?

01.有的東西太多,不懂得珍惜

現在很多家庭經濟能力都很不錯,對孩子也很寵愛,願意滿足孩子的很多要求,光玩具就可能一大堆。

更不用提經常用的筆、橡皮之類的小玩意,本身就容易丟,如果不見了或者壞掉了,家長一般都不會計較,反正也不貴,趕緊再買就是了,免得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

在家長這種隨意的態度下,孩子也會覺得,丟點東西很正常啊,讓爸媽再買就是了,所以對自己的物品,玩具和學習用具等等並不會很珍惜。

02.年齡小,注意力容易轉移

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越短,不但如此,還非常容易轉移。

一分鐘前,孩子手裡正拿著玩具,看到媽媽買了很多吃的回來,立刻扔下玩具去找媽媽要吃的,回頭再找玩具,壓根不記得丟在哪裡了。

從一件事情上的注意力轉到另一件事情上,就把之前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發生丟三落四的情況,也很正常了。

03.家長包辦,不獨立

很多孩子在唸幼兒園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父母幫助孩子整理書包,上學的時候叮囑孩子一番,書包裡有什麼什麼的。

長期如此,孩子便養成了對家長的依賴心,無法獨立,不知道怎麼去收拾,自然也沒有條理性,如果某天父母沒有幫孩子收拾好,那麼孩子自然就會丟三落四,搞的亂七八糟。

04.家裡不整潔,環境雜亂

有的家裡,整潔有序,物品擺放整齊;而有的家裡,亂七八糟,東西沒有固定擺放的位置,衣服隨手一扔,要用什麼都是臨時找來找去。

在前者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顯然會比後者在條理性上好很多。家裡如果總是亂糟糟的,孩子想不丟三落四,也不可能。

家長們都知道,不懂得管理自己的物品,丟三落四,是非常不好的習慣。

在孩子小時候,培養他們的條理性,會收拾東西,能夠自我管理的習慣,對將來的學習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為此,專家給家長們提出了幾點建議:

01.讓孩子養成用固定順序做事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讓孩子負責家裡比較簡單的事情,給孩子提供一個培養好習慣的機會。

例如,讓孩子每天晚上洗漱完畢以後,負責把衛生間的地拖乾淨,做這件事按照固定的順序:

洗完以後,先收拾臉盆,椅子,再用拖把將地上的水拖乾淨,然後洗乾淨拖把,放回原處。

或者可以讓孩子在用餐後,收拾盤子,擦桌子,倒垃圾,只要將這件事情的順序固定下來,讓孩子獨立完成,就能逐漸的培養出他的責任感,當長期堅持同一件事情,就會成為他的習慣。

02.用清單檢查

我經常在國外的電影電視劇中看到,一些家庭習慣於用列清單的方式檢查要帶的物品。

例如要外出旅遊,就會列出一個清單:

護照、機票、酒店預訂、換洗內衣......

在出門以前,檢查完一樣,劃掉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