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紅:每個人都要學點中醫

從開始的不安焦慮到習以為常,享受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暢快淋漓!北京同有三和中醫藥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廣西中醫藥大學退休教授劉力紅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已近一月。

劉力紅:每個人都要學點中醫

“疫病的勢在慢慢衰去。”劉力紅說,剛開始進病房的前三天,幾乎摸到的每個脈都相似,都是肺脈(右寸)獨滑,而且勢很大,三天以後,獨滑的現象漸漸消緩,或者勢漸轉平。現在獨滑脈幾乎找不到了,病勢雖衰,但正氣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劉力紅和雷鳴醫生、趙江濱醫生一行三人幾經周折抵達武漢。2月24日下午進入漢口八醫院痔三科病房,如今轉戰內一科病房。痔三科收治了20多位病人,病程長短不一,有兩月的,也有20多天的。患者發病初期並非都表現為發熱咳嗽,相當一部分病患完全沒有或很少咳嗽,但CT卻呈現新冠肺炎改變。

對於新冠肺炎而言,“治癒”二字實不可輕言。劉力紅說,不是燒退就好了,也不是不咳就好了,更不是核酸陰性就萬事大吉,真正痊癒至少還有三個方面:一是CT胸片的徹底改觀;一是肺脈的轉常;一是舌苔退淨。否則,捲土重來的可能性是隨時存在的!

新冠肺炎患者為何難治癒?劉力紅分析,患者舌苔全都是白厚膩苔,共性的是右寸脈獨滑,肺上的痰濁成為新冠肺炎的共性特徵。痰濁也是厚濁膩苔的主因。患者最常見的是乾咳或不咳。一方面咳嗽排痰的重要路徑缺失,痰的粘稠膠著使氣道完全喪失空間;另一方面溼濁又困阻中焦,使運化的路徑受阻,痰濁膠粘阻塞氣道甚至肺泡,無有出路,這是病情纏綿僵持或形成急轉直下的重要原因。

如何排痰直接關係到病情轉歸。劉力紅提出,痰濁膠粘阻塞氣道甚至肺泡,屬於中醫燥痰的範疇,必須通過潤燥化痰的方法解決。種子或仁類的化痰藥基本具備這類功用,如冬瓜仁、瓜蔞仁、萊菔子、白芥子等。如此㬵著的痰,未必全能通過潤燥化痰而由氣道排除,妙招是透過肺與大腸的表裡關係,只要化痰藥劑量合適,足以能將肺中的膠痰通過大腸排除。

“此次疫病充分彰顯了張仲景《傷寒論》對合病及兩感論述的意義。”劉力紅說,這次的疫病自始至終都伴隨著合病與兩感。感染新冠病毒從最初發生,就沒有單純的太陽證,而是太陽、陽明合病,甚或三陽合病(太陽、陽明、少陽三經同時受邪而出現的症候)。兩感是指陰陽表裡兩經同時受邪、同時受病。在臨床中,細查脈證,便能辨證得因,審因論治,便能使患者獲得良好的療效。

治療新冠肺炎,中醫治療原則就體現在“中”上!劉力紅說,“中”的意義深邃無比,透顯著不偏,透顯著和諧,而不偏或和諧正是健康的真諦所在。反過來,偏了或者失去和諧,亦就意味著不健康的開始,意味著一切疾病的開始,這次的治療新冠肺炎亦不例外。《黃帝內經·素問》表達就是“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對於一切疾病,中醫總則是“以平為期”。用醫聖張仲景的話來說,就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就是中醫的“辨證論治”。通過辨證,也就是通過對脈證(即中醫四診)的診查,了知身體的所偏(偏寒、偏熱、偏虛、偏實),再以相對的方法處治,治寒必須以熱,治熱必須以寒,治實必須用瀉(或攻),治虛必須用補。

治療新冠肺炎,劉力紅一直倡導“針藥並用”。用針迅速緩解或消除不適,病人沉悶的心境被打開了,有利於疾病好轉。他給第一位病人針刺,心中稍有忐忑。在嚴密的防護下,戴護目鏡看不太清楚,戴上三層手套後的手已遠不如之前靈巧。不料針下去以後,病人愣住了:“怎麼會有這麼神?胸完全打開了,不悶了!”另一位病人說:“之前的咽胸,就像過去上下班高峰期的馬路一樣堵得慌,怎麼針下去就變成空無一人的馬路了。” 病人的反饋給了劉力紅驚喜。病人所描述的不同症狀,如胸悶、短氣,如胃脘和肚子不舒服,如咽癢咳嗽,如頭暈、背寒,如肌肉痠痛、汗出等,皆能隨針緩解或消失。

防控疫情,中醫介入是疫情的需要,也是歷史的需要。劉力紅說,如果只靠西醫和醫院去防控疫情,力量遠遠不夠。中醫是一門可以成為“通業”的學科,每一個人都應當學,都應該瞭解一點中醫,並不是只有專業人士、醫科生才學。唐代大醫孫思邈認為,中醫能“家家自學,人人自曉”。沒有全民皆醫,就很難有全民健康。中醫人人能學,人人能會。西醫都要學點中醫,不學中醫,我國的西醫只能是現代醫學的追隨者,而學了中醫,站在中醫肩膀上,西醫就能成為現代醫學引領者。疫情過後,希望每個人都要學點中醫。

劉力紅:每個人都要學點中醫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工作室 王君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