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樓上張姐,天天都在為自己的孩子發愁,都是因為孩子的成績太穩定了,每次都是倒數第一,每次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出成績之後,張姐那幾天都不敢去串門玩,生怕人家問孩子成績怎麼樣,臉上實在是很沒面子。

張姐總感覺孩子很笨,甚至有時候懷疑:“是不是在醫院抱錯了孩子了?”

現在張姐的孩子上三年級,在上小學的這三年裡面,張姐孩子的每一科卷子從來沒有及格過。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時候張姐就來我家找我訴苦,張姐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道該在哪一方面幫孩子使勁。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很多家長都有孩子放了學,在家幫孩子輔導一會作業的習慣。

這天,張姐就在一旁看著孩子寫作業,看著孩子面對著一個50以內的加減法都要思考那麼久,真的是把張姐著急壞了。

一氣之下就開始“獅吼”了。

“你是個笨蛋嗎?怎麼連個加減乘除都算不好?以後你能幹啥?笨蛋!”

孩子聽後,自己默默的流下了眼淚,其實,孩子並不是不努力,可能在某個領域沒有那個天分。

我們都認為是孩子“不開竅”,其實“不開竅”也不能算是孩子的錯誤,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孩子的閃光點沒有激發孩子的潛能而已。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父母不瞭解孩子的潛能?

1.從不關注孩子的潛能

有很多家長是這樣的,自己想讓孩子學什麼,或者是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只能按照家長的意願去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本沒有辦法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找到自我,所以孩子就會顯得“不開竅”,因為那不是孩子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2.孩子的潛能不穩定

還的潛能確實需要好好的維護和發展,但是,當孩子喜歡跳舞的時候,你非要將孩子送到興趣班,讓孩子每天不得不練習的時候,孩子就已經把他變成了一種壓力,已經慢慢的對本來喜歡的東西厭煩了

也有可能這本來是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偏偏把他當成孩子的潛力,想要極力的去發掘,就會有適得其反的結果 ,此時我們如果斥責孩子“不開竅”的話,豈不是有些太片面了?

很多父母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個方面有潛力,都想找到自己孩子最擅長的領域,有時候我們就是急於求成,從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是我們對孩子的判斷太過武斷了,並沒有好好思考,我們需要在發現自己孩子潛能的過程中,好好的思考和觀察,多點耐心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了。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二、什麼是“瓦拉赫效應”?為什麼父母要瞭解“瓦拉赫效應”?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瓦拉赫效應”,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效應是怎麼來的。

“瓦拉赫”是一個人名,也是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曾經他也是一個公認的“笨蛋”。

這是為什麼呢?

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他在讀中學的時候,他的父母也不知道他適合哪個領域,於是,他的父母讓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一學期結束之後,老師給他的評價是這樣的:“瓦拉赫雖然很用功,但在文學之路上的表現並不理想。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可見,瓦拉赫並不適合在文學領域發展。進而轉向了繪畫方面。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在學油畫的時候,不管是在構圖還是調色方面,瓦拉赫都是出處於比較笨拙的階段,對藝術也沒有獨到的見解。

當時,瓦拉赫的成績是全校倒數第一的狀態,學校:“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蠢材,簡直不可造就!”

就在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無可救藥的時候,有個化學老師說他可以在化學領域試試,沒想到,瓦拉赫就這樣在化學領域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最終成為諾貝爾獎的得主。

這樣來看,瓦拉赫並沒有前邊老師和學校給出的評價那麼糟糕,甚至還很優秀。

所以,孩子只要找到自己感興趣並且有潛力的行業,就能夠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找到自己孩子真正感興趣的領域,孩子的潛能才能很好的開發。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三、父母這樣做,幫助孩子找到感興趣的領域,從而“開竅”

1.首先要對自己的孩子充分肯定

想要找到孩子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自己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心理:熊孩子,幹啥啥不行,你說這熊孩子能會點啥吧?

我們要相信他,我們是孩子最可靠的後盾,假如我們都在不斷的否定自己的孩子,那麼,孩子將一事無成。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我們必須相信他們,讓他們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下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孩子感興趣的領域。

興趣是激發孩子潛能的前提,但並不代表著擁有興趣就會擁有這方面的天賦,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做父母的就要引導孩子不斷的在孩子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嘗試。

2.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想要發展孩子的潛能就必須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與適當的引導。

會思考的孩子,一般在選擇自己的興趣領域的時候,會更加的精準,不會出現“三分鐘熱度”的現象。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思考能力好的孩子一般都是比較愛問問題的孩子,特別是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一直追在爸媽的屁股後面,不停的問為什麼。

剛開始你會很耐心的給出答案,但是,孩子經常問無厘頭的問題,你難免會煩氣。

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引導孩子向感興趣的領域發展的時候,是我們教會孩子思考的時候。我們不妨引導孩子去學會自己查資料。

查資料的過程就是孩子思考並且尋找自己興趣點的過程。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兩三歲的孩子是對這個世界最好奇的時候,對於孩子的這顆好奇心,我們家長能夠做的就是好好的引導,並且挖掘出孩子感興趣的領域。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顆好奇的種子,若能激發孩子思考問題的熱情,就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就能逐漸發掘自己的潛力,避免“不開竅”的狀態。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這套《玩轉科學》+《瘋狂科學世界》《科學原來是這樣子》以孩子的好奇心作為出發點,讓孩子通過看漫畫的方式來學會動腦筋,學會思考。

讓孩子在生活中能夠留意生活中的細節,很多問題你不懂的,孩子也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這套書的主要知識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有關,孩子們在生活當中的很多疑問都能找到答案。

甚至很多孩子可以自己去找到答案的問題,書中會引導孩子自己動手去做,自己去思考。

字大清晰,保護孩子視力,讓孩子無障礙閱讀,培養孩子的自我閱讀能力。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書中都是從很多細節入手,引導孩子操作能解決的問題都有分解圖示,不用擔心孩子看不懂或者是孩子認字認不全的問題。

主要針對2~6歲的兒童設計的,符合孩子的心路歷程,對孩子以後選擇對哪方面感興趣有非常好的引導作用。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三本書89元,一本才20多塊,一本還沒有一張電影票貴,就可以讓您的孩子無形之間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孩子邏輯能力,怎麼看都是一筆劃算的投資。

娃“不開竅”?是父母沒找到“竅門”的原因,瞭解“瓦拉赫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