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為什麼降這麼多?

恩恩恩1979


我是做塑料的,從3月9號沙特與俄羅斯就原油減產談判談崩了開始,國際原油就一直在暴跌。沙特准備在4月份將原油產量增加到1000-1600萬桶/日,而談判前是想達到150萬桶/日,增產十倍。普京表示,俄羅斯可以承受長期原油價格在30美元以下/桶。雙方互不相讓。


塑康


今早看到國內汽柴油價格下調的新聞:

汽柴油每噸下調1015元和975元,全國平均來看,92號汽油每升下調0.80元,95號汽油每升下調0.84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83元。今年的調價窗口總共出現過5次,三次下調,兩次擱淺,汽柴油每升總共下調了1.45元和1.52元,汽柴油價格也重新回到了5元時代。

讓我們看看今天國際能源市場,原油跌勢不減,創下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冠狀病毒大流行恐拖累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在原油供應激增之際重創需求。

WTI原油期貨下跌6.1%,報26.95美元/桶

ICE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4.4%,報28.73美元/桶

NYMEX汽油期貨上漲3.1%,報0.7114美元/加侖

NYMEX柴油期貨下跌1.0%,報1.0357美元/加侖

NYMEX天然氣期貨下跌4.7%,報1.729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這波原油下跌的主要原因:

在上一個交易日內,油價暴跌10%。當前,新冠疫情繼續在全球迅速蔓延。與此同時,OPEC頭號產油國沙特與非OPEC產油大國俄羅斯之間的價格戰仍在繼續。本質是由於需求不足導致的,但由於OPEC與非OPEC國沒有能夠就原油的減產達成一致,因此供需失衡的格局將進一步打壓油價,未來的石油價格,將取決於全球經濟運行以及產油機構因成本限制而減產情況。經濟上,鑑於週期性走弱以及新冠狀病毒的影響,短期內恢復消費的概率減小。從產油組織看,由於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在40-45美元之間,因此,油價回落到這個區間之下,頁岩油減產是難以避免的,屆時原油的供需格局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國內原油期貨市場限於停板,因此與原油30%的跌幅相比明顯不足,後市將繼續下跌,以彌補兩地價差。短期談判破裂及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洋相造成的原油價格下降,這是一種極端的特殊狀況,我國做為原油的最大進口國,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





風墨君


國際油價在隨著我每一次敲字而下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致有這麼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年後受疫情影響。中國剛開始疫情的時候,國際油價開始跌。但是當時很多人都抱有一定的期望,覺得疫情可能會在3月結束。(中國的疫情確實在3月基本結束了,但是誰成想,這國際上反而剎不住車了。)

第二階段,俄羅斯不再減產,沙特開始打價格戰,這對原油價格影響非常直接,暴跌30個點就是在這一階段發生的。

第三階段,這個階段和第二階段有些重合,國際疫情擴散階段。先是日本、韓國,接下來是伊朗,接下來是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現在又緊張了起來。由於國際疫情的擴散,現在大家都在討論經濟衰退的問題。

在問這個問題的同時,題主還可以問類似的問題,如下:

  • 黃金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 白銀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 鉑金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 鈀金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 銅鋁鎳鉛鋅錫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 美股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 國內股市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 大豆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 比特幣為什麼跌了這麼多?

所以,從這麼多品種都在下跌的情況可以看出,國際油價的下跌是受當前大環境影響的。那就是疫情蔓延帶來的全方面的需求下降的影響。

毫不危言聳聽地說,經濟衰退真的來了,只不過這個經濟衰退是短期的問題,還是長期的問題。


美天然氣觀察


本週二(3月18日),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26.95美元,跌幅為6.1%。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28.73美元,跌幅為4.39%。

國際原油為什麼降這麼多,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第一,需求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受到嚴重衝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對石油的需求量下降。

第二,供給增加。近期國際油價的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要產油國的表態和動作,主要是由於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產油國之間的減產談判失敗,俄羅斯拒絕進一步減產,導致沙特報復性擴大石油產量、降價銷售,俄羅斯、阿聯酋跟進,供給量增加,隨後沙特與俄羅斯針鋒相對的態勢並沒有緩解。

此外,沙、俄兩國近年來在國際原油市場的份額已持續下降,美國則憑藉頁岩油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俄羅斯近年來因為“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等原因遭到美國製裁,希望通過壓低油價引爆生產成本較高、融資與現金流狀況也較差的美國頁岩油企業危機。俄羅斯顯然希望通過壓低油價將美國頁岩油擠出市場。

第三,外部衝擊。3月16日,美國進行瘋狂降息,直接將利率降到了零區間,並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加劇了全球市場恐慌,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暴跌。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沙特和俄羅斯石油“價格戰”持續,國際油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

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經濟而言,有利於降低相關產業成本並提供政策空間。中國是石油淨進口國,應該抓住有利時機,加大石油的戰略儲備。此外,原油價格大跌,有助於降低交通成本,有利於控制物價水平。


董希淼


俄羅斯為什麼要發起石油戰?油價暴跌,歷史上前所未有。這不是一次普通的下跌,具有強烈的政治目的。

石油,一直都是政治工具。美元的霸主地位,就是因為綁定了全球的原油貿易,國際結算用美元。中東,哪個國家敢取消美元結算原油,哪個國家就要遭殃戰爭之苦。此次,俄羅斯主動發起石油戰爭,目的就是瓦解美國和中東的聯盟關係,從而瓦解美元原油的結算體系。俄羅斯,是被美國長期打壓的國家,深受美元制裁之苦,所以,俄羅斯外匯儲備中早就沒有了美元,儲備最多的是黃金。

俄羅斯和中國的原油結算用的是人民幣。在美國還不是原油出口國的時候,沙特是美國的鐵桿盟友。現在,沒有表面的那麼鐵了。這次,俄羅斯不減產,超出世界的預期,俄羅斯就是要激化沙特和美國的矛盾。沙特增產,是要賣的。全球最大的買家是中國。沙特想讓中國買,就必須用人民幣結算。不然,我們全買俄羅斯的就好了。沙特增產壓力會很大,全球就會進入到買方市場,買家有決策權。

俄羅斯,是非常痛恨美國的,被美國製裁那麼多年,深受其害。為了搞倒美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事先有計劃,肯定有對沖措施,犧牲不會是表面的那麼大。

時間窗口選擇的非常好,利用歐佩克會議搞狙擊。1、美國大選年,精力在選舉上,反應速度會慢。2、美國牛市超過10年,價格很高,特別容易造成恐慌。3、新型肺炎在美國蔓延,美國金融市場本來就很恐慌。4、華爾街有很多用槓桿的狼群,有些狼想要永留史冊。表裡面上,俄羅斯在向沙特開戰,實際上是對美國開戰,是對美元霸權開戰。


價投指南


3月9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大幅跳空低開,開盤跌25%,隨後跌超31%,報32.14美元/桶。WTI原油期貨跌幅迅速擴大至27%至30.07美元/桶。

亞太市場開盤之際,國際油價崩盤,布倫特原油期貨數秒內崩跌31%,每桶從45美元跌至31.52美元,WTI原油期貨盤初狂瀉28%,跌至30美元/桶。

如此劇烈的下跌幅度,也帶動了全球相關期貨與股票市場狂跌,金融市場呈現出震盪態勢。震驚之餘,不免疑問,造成這次油價暴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否意味著石油行業的寒冬已至?

由於疫情的衝擊疊加OPEC與俄羅斯談判破裂,這兩個事件是國家原油價格暴跌的根本原因。

油價暴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市場供需不平衡是重要原因之一。原油通常與經濟運行緊密相關。由於產油國受到國際局勢影響不斷地調整產量,使得原油價格受到供需兩方面的擾動。

而此次備受市場矚目的OPEC 會議最終意外“談崩”,沙特表示,如有需要將增產,這對於當前“神經緊張”的油市來說,可謂是重重一擊。

也有可能俄羅斯與OPEC是唱了一出雙簧給美國看,畢竟美國頁岩油才是高油價的受益者。


風寄錦書


國際原油價格大跌源於2020.3.6日沙特與俄羅斯第一次談判破解。

3.6日,以沙特為首的OPEC產油國組織與俄羅斯就原油限產協議進行談判。這份減產協議3月底到期,按照外界的預期雙方應該會達成新的減產協議,以減少原油產量推動油價上漲,這也符合沙特和俄羅斯兩個原油出口大國共同的利益。

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雙方就減產協議的談判以失敗告終。由此開始,石油價格大跌,週五傳出談判破解,週日跌幅就近10%。外界猜測雙方不會任由原油大跌,新一輪的磋商很快就會到來,可週末沙特就放話增產,隨即俄羅斯放出跟隨增產的消息。自此以後雙方“自殺式”擴產、降價正式拉開序幕,國際原油價格一度跌破32美元/桶。

因為雙方“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原油惡性降價實在讓外人難以捉摸,外界才猜測雙方可能心裡各有“小九九”,外界的猜測主要有以下幾種:

猜測一:沙特俄羅斯表面不和,實則“唱雙簧”劍指美國

美國作為頁岩油出口大國,近10年來乘著油價上漲的東風搶佔了不少本應屬於沙特和俄羅斯的原油市場份額。

按說美國頁岩油並沒有價格優勢,成本是沙特成本的4-5倍,是俄羅斯成本的3倍左右。但是沙特是美國的盟友,美國利用這一點一直把沙特當做原油價格調整的機器,所以之前原油價格居高不下使的美頁岩油有利可圖,也趁機搶佔了部分市場份額。

而此次沙特俄羅斯“惡性”降價就是要把油價降到頁岩油成本價以下,使頁岩油徹底失去市場份額。

猜測二:沙特與美國聯手,以石油價格戰拖垮俄羅斯經濟

前文說到,沙特是美國的盟友。因此美國可能在背後指示沙特與俄羅斯展開原油價格戰,以此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經濟。實際俄羅斯通過此次油價大跌每天大概損失1億美元。

如果真的是這樣,長期來看在原油價格上俄羅斯不佔優勢,因為其成本是沙特的2倍左右。

猜測三:沙特獨抗俄羅斯和美國,意在穩固原油霸權。

石油是“工業血液”,誰掌控了石油霸權誰就具有原油定價權。反正沙特開採成本低、石油儲藏量大,不怕長久戰,只要牢牢掌控石油霸權以後有的是機會賺錢。

除了以上集中猜測外還有沙特王室之爭、沙特降價意在摧毀“新能源”、俄羅斯搶佔美國頁岩油市場份額等猜測,我們就不具體講了。

反正作為局外人,所有的解釋都是猜測,除了油價暴跌是事實以外。

結語

國際關係很複雜,一個石油問題在歷史上就接連挑起了幾場戰爭,至於真像,作為我們普通人猜測一下當做茶餘飯後的話題聊聊就行了。如果深聊,再扯上疫情+全球股票+金價,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明白。

最後感嘆一句:唉,世界很大,也很複雜。

另外,我還要說一句,不管是什麼原因,現在疫情蔓延全球了,各國經濟活動放緩,原油需求下降,恐怕再想把原油價格重新推上去,有點困難了!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前期,歐佩克+談判中,沙特正面同俄羅斯談判,美國能源部在背後布了一個局,欲推出高達1200萬桶的戰略原油銷售計劃,準備繼續對付俄羅斯與伊朗等國,通過控制油價打擊俄羅斯等國的財政收入。當然俄羅斯只能拒絕減產了,不然就等於幫助美國KO自己。

美俄兩大產油大戶不減產,歐佩克當然也不會減產,這個時候誰減產就等於自動交出國際銷售份額,等於自割地盤,所以沙特也不讓步,同時宣佈大幅增產並大幅降價,結果造成國際原油價格3月9日大跳水。而且歐佩克其他國家也是火上澆油,不少國家接著宣佈增產,國際油價於是更加疲弱。

市場都在等著美俄雙方表態,但是美俄雙方不僅在中東問題與石油問題上掐的激烈,也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激烈交鋒,看看下圖的美元盧布匯率日線走勢圖就清楚了。



美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幾乎對俄羅斯正在全面進攻,盧布近期大幅貶值,你們說在這種時刻俄羅斯能退讓嗎?俄羅斯態度也很堅決,油價下來最先死的也肯定是美國頁岩油,因為美國頁岩油成本太高,而且原油價格大跌之後,石油交易中美元的流動性將明顯減少,對於美元輸出不利,而當下又是金融危機檔口,美國正急著輸出美元轉嫁債務危機,油價持續低迷當然自己也討不到好處,所以俄羅斯堅決不減產,並做好了長期增產的準備。

而沙特此時尚覺得不給力,3月17日又將原油出口量升至歷史新高的1000萬桶/日。導致國際油價短線再次破位。再加上全球受衛安問題的衝擊,國際經濟增速下滑,全球原油需求量下降,所以油價繼續疲軟。

最後,美國有些慌神了,再這樣下去美國頁岩油企業就要倒閉了,原本美國頁岩油成本在40美元左右,而且多數頁岩油企業又是高負債,當前這樣的價格對美國頁岩油企業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而且又是在金融危機中,這還怎麼堅持呢?

所以美國本週二有些服軟了,公佈美國至3月13日當週API原油庫存-42.1萬桶,預期293.3萬桶,前值640萬桶。想利用原油庫存數據減少來哄騙市場,若在往日國際原油價格會立馬衝高,但是這次數據一出來,全球市場連眼皮都沒怎麼抬,油價搞成這樣,美國自己恐怕先搞砸了。

昨日伊拉克石油部長致函歐佩克,呼籲召集歐佩克+緊急會議,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華爾街攻擊俄羅斯的金融體系不罷手,俄羅斯也是不會退讓的,美俄與歐佩克三方就走不到一張談判桌前,原油價格也就無法反彈。


馨月說財經


首先,目前世界的經濟情況與當時已不可同日而語。儘管歐美髮達國家的經濟仍顯疲軟,但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帶動了能源需求,大量的石油與煤炭仍很有市場。其次,美國頁岩油氣革命使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大大下降,但頁岩油氣開發是建立在相對較高油價基礎上的,在油價下跌到每桶60美元以下時,大多數頁岩油氣生產商都面臨著虧損的巨大壓力。而且,美國生產的頁岩油氣主要供本國消費,幾乎不出口,難以帶來更大影響。再其次,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仍能對產量進行有效控制。儘管像俄羅斯這樣的非歐佩克國家也在大力出口石油,但歐佩克成員國出口的石油仍佔國際石油貿易量的六成左右,對國際市場的影響舉足輕重。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下跌已經影響到了歐佩克國家的財政收入情況,在降價對一些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或相關產業帶來較大打擊之後,歐佩克有可能限產保價。


BLACK53293458


國際原油為什麼降這麼多?

實事求是的說,我沒有經歷過國際原油的研究和探討,也只能是根據經濟的一般規律,結合我的理解、判斷,談談我的觀點,免不了是紙上談兵,不依為據,權做商討、學習。

從經濟規律而言,商品的價格是圍繞商品的價值波動的。首先說商品價格不會永遠脫離商品的價值。國際原油也屬於商品之一,不外乎其此理。

那麼說商品的價值,這個解釋說起來太長,我用我認為最簡單,最通俗易懂的話說,就是在獲取商品過程中,所公認的付出。那麼商品價格就是商品價值的相對貨幣表現形式。它的升與降就是我們所說的波動。

產生波動的原因不盡例舉,幅度不盡相同,週期不可預知。

一般情況下,供需平衡與否是產生波動的最主要關係之一。這波國際原油降價不外於此。

至去年以來,國際經濟就已經頹勢盡顯,各大經濟體增長乏力,紛紛下調經濟預期。作為原油商品,是經濟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原、燃料之一,其需求勢必下降,供需失衡,降價不可避免。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氾濫,愈演愈烈,大面積停工停產,全球經濟一片看淡,給這波國際原油價格下降推波助瀾。

加之,國際原油交易價格是以期貨形式表現,人們對未來經濟預期都心灰意冷,可謂:哀莫大於心死。

更為現實的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其表現令人望而生畏,美聯儲大幅降息,直至到零,股市跳水不但不止,而且出現有史以來一週兩次熔斷,更加加劇了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趨勢。

與此同時,不排除國際原油生產巨頭之間明爭暗鬥,爭奪市場份額,擴大產量,打擊對方,使供需失衡加大。供需一旦失衡就必然產生價格上的倍增倍減的效果。

綜上所述,世界經濟前景暗淡,國際原油需求預期驟降,恢復遙遙無期,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西方股市暴跌不止,幾盡崩盤,而國際原油產量增長失控,有藉機以價格戰扼殺對方的跡象。幾方因素疊加,產生劇烈共震,所以產生今天的後果。

以上就是我對國際原油為什麼降這麼多的看法,雖然說是紙上談兵,也願拋磚引玉,從中學習借鑑它山之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