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那是一次偶然的邂逅。在小區裡走著準備去上班,忽然,路邊的一朵燦爛而明亮的小黃花映入我的眼簾。

停下腳步,我蹲下身子,細細察看,原來是一株蒲公英呀!在這早春裡,一叢翠綠的葉子裡抽出一條花枝,早早地綻開了一朵精美的黃花。細碎的黃色小花瓣上面還有趴著一隻小蜜蜂呢,或許是因為花蜜太甜,即使見我靠近也不肯離開。

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莫名有點激動,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好像很久都沒有遇到蒲公英了。

記得小時候,我住的那個村子裡似乎到處都有蒲公英。花開花謝,一年又一年,一茬茬種子隨風而去,田間地頭,溝邊河岸,落地生根,尋常可見。蒲公英平日裡並不起眼,貼地而長,只有花開的時候,才探出一枝精美的黃花,將整個綠色的原野點綴得更有生機。

村子裡的大人從來都不理睬它,偶爾人踩,偶爾會有牛羊啃食,蒲公英可不管那些,年年兀自生長。小孩子玩過家家的遊戲時,才會偶然想起去摘幾朵黃色的花朵,配上綠色的鋸齒狀的葉子,放在瓦片上就變成一道菜。

黃花凋謝後,再過段時間,花托上會結出細細的、軟軟的、白色的絨毛,像一團精緻無比的小絨球,在陽光下熠熠發光。那才是蒲公英一生的高光時刻。

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遇到蒲公英的白絨球,那可是發現它的那個孩子的幸運日。我們會輕輕地摘下,然後放在嘴邊用力地使勁地一吹,那些輕飄飄的蒲公英的種子便離開了花梗,隨著風的方向,飛舞著旋轉著,越飛越遠。這些小傘最後會飛到哪裡去呢?無論落在哪裡,它都會開始新的一段生命。

一株蒲公英其實有好幾根花蕾,一根根地按順序依次開放,含苞欲放的花蕾對小時候的我可是一種美食,味道微甜,且帶清香。有時候也會忘記吃了,第二天從口袋裡摸出留下的一個個小花蕾,已硬成小硬球,非常可惜。

蒲公英,樸實、善良、淡雅、溫暖,心中憧憬藍天、渴望飛翔,它們不遺餘力地積聚所有力量,破土,成長,開花,把種子結在一朵朵小傘上,等風吹來,擎起小傘扶搖而上,飛向日日仰望的藍天和遠方,迸出生命的力量。

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我還記得筆記本里貼著的一張畫,一個小女孩跪在地上,手裡拿一朵蒲公英,鼓起腮幫專注地吹著上面開著的白絨球,有兩三朵小傘頂騰空而起,目送輕盈的小小降落傘悠悠地飛向遠方,飛向未知的未來……

不知道從哪天開始,大家都知道了蒲公英的藥用價值。蒲公英成了人們飯桌上的美味,養生治百病的奇藥。從地裡連根挖起蒲公英幼苗,生吃涼拌,切碎包餃子或做雞蛋餅,老了的蒲公英就曬乾泡茶喝。甚至還有人專門收購。不知不覺的,地裡的蒲公英不知不覺就少了,馬蘭頭也是一樣的情況。

站在初春微涼的風裡,點滴的回憶猶在眼前。

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從此,這朵蒲公英便成為了我的一個小秘密。以後,天天上班經過的時候,我都微笑地看它一眼。終於有一天,花謝過後,一隻鬆散的白絨球出現在頂端,雲般的輕柔,雪般的潔白。

那天中午回到家,等著吃完中飯,我趕緊把孩子帶去看蒲公英,只可惜,鼓鼓的白絨球早已不在,花托上已是光禿禿,在陽光下微風中搖擺不定。

後來,不甘心的我帶著孩子找遍了整個小區,都沒能再找到一株蒲公英。

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鋸齒狀的葉子,黃色的花和白絨球般的種子,這就是我心中的蒲公英。

因為開黃花,也叫黃花地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俗呼蒲公丁”,現在還有很多地方都叫“婆婆丁”,與“蒲公英”的讀音非常相似,一公一婆,細細想來,真是有趣!

蒲公英是菊科植物,像菊花一樣,頂端的小小黃色花盤,不是一朵花,而是聚生了上百朵舌狀小花。正因為如此,開花後的兩個星期之後,變成一個白絨球,裡面是有一粒粒種子的小降落傘。每顆種子都是一朵舌狀小花的結果。

小時候,我曾經無數次蹲下來查看一株株蒲公英,甚至拔出蒲公英看過它的根。一株蒲公英看起來就是一小叢,它的葉子貼著地面像蓮花般散開,葉邊的形狀是標誌性的鋸齒狀的,很柔軟一點也不扎人,從中抽出的花枝是一根精緻的細管,每根只開一朵花,折斷的時候會在斷口處流出一圈白色乳汁般的液體,還會有點粘乎乎的。

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我喜愛蒲公英,喜歡它開花時的絢爛和明朗,喜歡它開花後的一頭絮白的精緻與夢幻,喜歡它御風而行的喜悅與勇敢,也喜歡它如同時光流逝般的淡淡感傷。無論是鼓鼓的圓球,還是那幹扁的傘把,也或是散盡的空枝,時光與夢想一起飛逝,卻依然飛不出這淡淡的悵然。

我惦記著蒲公英,吹蒲公英是全世界孩子的快樂源泉。過了幾天,我帶著孩子,拿著一小包網購的蒲公英種子來到小區一角。

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我們選了一小塊荒地,小心地播下了種子,希望不久之後,能在這裡看到一大片的蒲公英發芽,開花,結出夢幻般的白絨球,一株株絮白幻化成無邊的雪色。我的孩子,摘下它,吹起它,希望你能體會盡情吹蒲公英白絨球的快樂!

蒲公英:黃花開盡絮滿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