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金文,這些背後的冷知識你學會了嗎?

前兩節我們講到倉頡造字和甲骨文,如果從結體筆畫以及方式方法等諸多方面站在書法藝術的角度分析,那麼金文才是真正的書法開端,尤其是篆籀,也就是金文繁化。

本次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金文的由來和金文的文字特點: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金文,這些背後的冷知識你學會了嗎?

金文又稱之為“鐘鼎文”,意思是刻制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金文的由來:

金文源於商代,興於兩週時期。而商周時期正是青銅器時代,以鼎為代表的青銅器稱之為禮器,以鍾為代表的青銅器稱之為樂器。鐘鼎就是青銅器的名稱符號。因青銅是由銅和錫和制而成,而周朝之前稱銅為金,孤兒青銅器上的銘文稱之為金文。因,青銅器上以鐘鼎上刻制的文字居多,所以,又稱之為鐘鼎文。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金文,這些背後的冷知識你學會了嗎?

金文的文字特點:

最初的字體形態疏密不均,但是比甲骨文要規矩方正,間架結構均勻對稱,壁畫上要比甲骨文粗一些,所以顯得渾厚莊重。

周代時期的金文文字風格多樣化,或雄渾厚健,或婉約豐潤,或質樸蒼健,或挺拔舒展。

但從文字表面來看,受文字的刻制載體影響,經文呈現有凹形有凸形,凹下去的陰文稱之為款,凸出來的陽文稱之為識,故此金文又叫做“鐘鼎款識(zhi).”

款識(zhi):“款,刻也;識,記也。”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下一節我們一起學習“石鼓文”,也包含文章開頭提起的篆籀,因為特殊的歷史時間關係和書法歷史方面的關聯,石鼓文的講解中會涉及狹義和廣義上的金文,具體的情況我們下文在一起交流,喜歡的朋友敬請關注,別忘了點贊轉發給你身邊的朋友哦。

以上純屬個人言論,如有不實之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中國書法史概要之:金文,這些背後的冷知識你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