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甘露帖》行書賞析

米芾《甘露帖》,又稱弊居帖,紙本,行書。尺寸縱35.5釐米、橫50.3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是米芾向人陳述他在潤州(江蘇鎮江)的居所“寶晉齋”的地理位置與建築佈局的信札。

米芾《甘露帖》行書賞析

米芾《甘露帖》行書賞析

米芾《甘露帖》行書賞析

米芾在信中提到居所附近不但有運河經過,還有多座富有詩意的建築亭閣環繞,庭園中也種滿了各色植物數百株,園內奇石佈滿了潔白露珠的祥瑞現象。

“寶晉齋”是米芾的齋室名。米芾晚年收得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月帖》,以及顧愷之《淨名(維摩)天女》、戴逵《觀音》幾件極珍貴晉人寶物,因以名其室。當時米芾的“寶晉齋”已經落成十年,植物生長到都可蓋住一畝的區域,因此恰好可以稱為“一畝之居”,這使人們對名垂青史的“寶晉齋”有了具體的印象。

米芾《甘露帖》行書賞析

米芾除了佈置園居外,更開始在庭園佈置奇石,他僱用了百名壯丁運來一座奇異的巨石,其中不但有變化萬千的奇特洞穴,在奇石上還出現了佈滿了潔白露珠的祥瑞現象,讓米芾相當歡喜,在信中提到珍愛而不願割捨的心情。

米芾《甘露帖》行書賞析

米芾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確實是個早熟的怪才。在書法上,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蘇東坡盛讚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獨創山水畫中的“米家雲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雲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層層山頭,世稱“米點”,為後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仿效。

米芾《甘露帖》行書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