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嶸:中國文藝和我的夢想

本人1946年出生於天津,初中畢業後進工廠做汽車修理工作直到退休。我熱愛盆景藝術,但久而久之就感覺傳統盆景藝術比較單調乏味。由己及人,我想這也很可能就是其受眾範圍較小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改變這一局面,我決心另闢蹊徑。

從改革開放後初次接觸盆景這門藝術算起,在艱苦的條件下經過十幾年的刻苦鑽研、積極探索,終於創作出在藝術上和技術上均比較成熟的園林式(亦稱全景式)現代盆景藝術作品(請見圖1)。

杜嶸:中國文藝和我的夢想

繼續深入研究,除又創作出一些新的作品外,於2014年寫成“盆景藝術簡論”(請見圖2),在理論上也比較成熟了。至此,我終於為盆景藝術未來發展開闢出一條寬廣的新路。我的藝術成果得到業內權威人士及專家的認可和高度評價(請見圖3-5)。

杜嶸:中國文藝和我的夢想

通過向社會公開,群眾的反映也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用系統發展的目光來看,中國山水畫是中國古代集文學、書法、繪畫於一體的主流文化藝術。從盛於唐宋時期的理想主義的中國山水畫到盛於明清時期的現實主義的中國古典園林,再到可能會盛於從今到以後若干年內的以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完美融合為最高追求的全景式現代盆景,這三大藝術領域從時間上有序地構成中國景觀藝術歷史發展的完整過程,絕非偶然,而是必然規律。

這樣看來,園林式現代盆景藝術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如若將其不斷推向高峰,會否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的繼續和主要傳承者,從而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殿堂中具有與中國山水畫、中國古典園林同等之地位?亦未可知。基於此念,園林式現代盆景藝術體系的構建很可能將是一個較大的工程,須眾人通力合作方可有望成功。

依筆者之見,目前,園林式現代盆景藝術發展所需非物質條件已充分具備,只期待國內既有實力,又有社會責任感的有識之士與我和我業內的師長們攜手,共同為發展中國文化藝術而作出應有的貢獻。特借頭條這一平臺發聲,並恭候社會的回應。

注:

①蘇老,蘇本一,《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和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永久性名譽會長。

②馬伯欽,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花卉盆景雜誌高級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