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小蠶種乘坐專機出國門,這個國家的副部長專程致謝海關

3月19日,山東廣通蠶種有限公司的35萬張蠶種經濟南海關所屬濰坊海關檢驗檢疫合格,順利抵達烏魯木齊,並將在這裡“乘坐”專機運往烏茲別克斯坦。這是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首批出口烏茲別克斯坦的蠶種。

青州是全國最早的桑蠶絲綢發源地之一,是我國蠶種、蠶繭、絲綢重要的生產基地,更是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如今,青州已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專業蠶種生產、銷售中心,年出口蠶種量達50萬張,佔全國年出口蠶種總量的80%,主要出口中亞、東南亞和中東地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蠶種出口量大幅減少,企業培育的蠶種出口無望,面臨“滅種”境地。但是,隨著國內疫情的管控向好,蠶種迎來了一個喜訊: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特批,用專機從我國運送該國和土庫曼斯坦分別所需的25萬張和10萬張蠶種。企業立即加班加點復工生產。

因為事發突然,時間緊張,企業聯繫海關能夠儘快完成檢驗檢疫,快速通關,出具檢驗檢疫證書。瞭解企業訴求後,濟南海關所屬濰坊海關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全程參與、精準檢疫、極速驗放、“無等待”簽證,幫助企業順利將所需證書隨貨物發往烏魯木齊裝機。此次蠶種的出口,不但避免了企業損失,也是“一帶一路”合作成果的深化,更是中國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企穩向好的積極信號。

為此,烏茲別克斯坦絲綢工業部副部長副部長珠瑪耶夫·阿里木章·薩杜拉耶維奇專門通過視頻感謝:“蠶種的正常發運關係著烏茲別克斯坦的絲綢行業的發展,在此我感謝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感謝濰坊海關對絲綢工業部和我們合作伙伴提供的支持,在一天內辦理完23個公司的出口文件,我代表烏茲別克斯坦和絲綢工業部及烏國從事絲綢行業的朋友向你們表示感謝!並祝賀中國在抗疫過程中取得勝利。”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代玲玲 通訊員 張速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