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詩詞格律,是對詩歌創作的促進,還是戕害?

潁水蕭蕭


格律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戕害"二字何從言起?

格律詩自唐初沈·宋起蒙以來,經過歷代詩家的完善定型,最終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體裁。它是中國五、七言詩的高峰。其間經過了初唐四傑,中唐李杜王孟,韓柳元白等諸多大家的發揚光大。也經歷了晚唐杜牧、李商隱等人的清新開拓,以至流傳後世,經久不息,直至而今。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留有作家數千,作品數萬。詩影響了中國自唐以來的千餘年。它集文字美、音樂美於—體,以給以藝術的享受,精神的陶冶。偉人毛澤東同時是—個傑出的詩人。還有郭沫若、魯迅等,都是著名的格律大家。

格律詩雖有嚴格的格律限制,好象造成了—定的難度,有時難免受其約束。但正因為如此,更體現了它魅力所在。能夠熟練地駕駛它,不正是—種藝術的追求與享受嗎?更何況格律詩也有很多的變通之法,並非死板艱澀。

所以,筆者為格律詩唱讚歌,並非全為所愛而言。更關鍵的—點是:祖先留下來的好東西,不能在我們手中丟失。


原卉詩詞


如果不準備學習詩詞格律,就不要進行詩詞的創作了,欣賞還是可以的。

任何一種文體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如果完全不去理會人家原有的特點,就是瞎來。順口溜都講究押韻,也沒見誰去討伐。

現在我們主要是感覺外國詩好像沒有格律,其實是不對的,外國詩也會根據自己的語言進行要求,除了押韻,比如輕重音,長短音等。

主要是現代的新詩沒有這些,自己叫自己“自由”,但實際上應該看出來,新詩學自外國,和中國白話語直間形成的要求還沒有完全形成,也就是說,白話新詩形成不過才一百多年,它還是個不成熟的詩體。用不成熟的詩歌要求去看待古詩詞,本身就說明自己的能力有些不足,有些心虛,想把別人也拉到和自己的水平。

學古代的詩韻詞韻如果實在記不住呀,學不來,學習現代新韻也可以,但是不能什麼都打破,完全亂來,那就不要說寫的是詩詞了,可以說自己寫的就是“新體詩”。


無心隨墨


關於格律,我口占一詩,見地粗淺,但不怕與人辯析,詩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似雷雷戰曉東。

自古無招勝有招,

莫囿格律廢武功。

可嘆平水當水平,

只奉古韻絕新聲。

若把平仄費雕飾,

李杜文章多不工。


菩提卅錘


說到詩歌,不能不提格律詩詞。現代詩不講究格律,但它的藝術成就也同樣與格律詩詞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的古詩淵源流長,但格律詩詞的產生、發展和繁榮是自唐代開始,唐宋以後格律詩詞一直經久不衰。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產生了像李白和杜甫這樣的詩仙和詩聖,受到了無數中國文人墨客的崇拜和敬仰。

格律詩詞講究的是押韻、平仄和對仗,語調抑揚頓挫,意境深遠,讀之朗朗上口,動聽悠揚。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了藝術的美感和生活的美好。

現代詩歌要想寫好,還得多從格律詩詞中汲取營養,如此才能得到很好的繁榮和發展。


手機用戶墨海聽濤


詩詞又不是一種,你不願寫帶格律的,你可以寫絕句,打油,五言,四言詩,可以寫現代詩,總之很自由,談得上什麼戧害?


陸青青4


高鐵必須在軌道上運行,並不妨礙速度快行駛穩,迅速到達目的地。詩詞格律同理!


東華舊夢


沒有格律,何以有詩詞?


晴耕田雨讀書


詩詞格律是優秀的傳統文化,要繼承和發展,古為今用,有利無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