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在一個病房裡,一位老人家和一個小護士短短的對話,感動了人們。

護士:“爺爺,您年輕的時候為我們,為我們下一代打下了江山。”

老爺爺擺擺手,不值一提:“那都是過去的事了。”

“過去的事情也是歷史呀,也要記住的。”護士想了一下,接著問了一句:“您就覺得有點浪費是嗎?”

“哎對”。老人很開心,終於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不應該這麼想,您都九十了,更應該好好治療。”

護士:“婆婆在家裡,那多好呀,為了婆婆你也得好好的。”

老人家耐不住護士的百般勸說,最終聽從了安排。

沒有絲毫誇張的演繹,也沒有故作姿態的自我標榜。老人的純樸而善良的心靈,高潔澄澈得如清水一般,一絲不染。一字一句都是老人家的心裡話。正是這質樸如土地的話語,顯得如此厚重又有力量。

無獨有偶

醫院在給患者發晚飯的時候,有一位老奶奶卻出乎意料地拒絕了。

醫護人員帶著疑問,問道:“奶奶,您為什麼不吃飯?”

“有剩的飯。”隨後,老人便從抽屜裡就拿出了剩飯。

“奶奶,咱們有新飯,您為什麼每天吃剩飯?”

老奶奶的回答令人淚目,她說:“我們在這次來看病不花一分錢,雖說不掏錢,但這是國家的錢,你叫我把吃剩的倒了,我捨不得倒,我要給國家省點糧食。”

捨不得倒剩飯,懂得知足;花國家的錢於心不忍,知道感動。能為國家省一點糧食就省點,這就是一位樸素的老人,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

……

那老一輩人,每個人都是一部讓人感慨的活歷史,經歷的風風雨雨太多了。親眼見過戰爭帶給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殘酷,也經歷了新中國開國大典帶給國人希望的那份榮光。滿懷激情地分過田地,也飢腸轆轆地餓過肚子,飽經歲月滄桑。為了不讓下一代吃苦,他們不偷不搶,靠苦自己,勒緊褲腰帶,咬著牙吃了幾輩子的苦,才給我們攢下了如此殷實的家底。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從來只是說說而已。

歷史上氣勢恢宏的漢唐雄風和近代長達百年的屈辱沉淪,緊緊地交織在一起,深深刻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基因裡。不會隨著時間變遷而變得微弱,只會有條不紊地代代相傳。正是如此,我們在民族大義和國家危亡時刻,視死如歸,從未有片刻猶豫,有著捐軀赴國難的豪情,和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吶喊。

任何時候,我們都有著為著這個國家而默默奉獻和犧牲的人,不圖名利,不求回報。這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的脊樑。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那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