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看電視你是怎麼教育的?

若惜一生相依166134774


愛看電視,似乎是孩子的天性。現在有些孩子放學回家後,大多數時間就是看電視。電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使孩子獲得最廣泛的信息和最現成的經驗。但是如果孩子長期與電視為伴,父母不注意正確引導,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影響。對於孩子愛看電視的正確教育引導,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尤其是學齡前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第二,父母要以身作則。我們要求孩子少看電視,那麼父母自己也要儘量的少看電視。第三,轉移興趣,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親子活動代替看電視。父母可以陪孩子跑步、跳繩,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戶外運動。第四,要分析孩子愛看電視的原因。父母要告訴孩子,久看電視對視網膜、聽覺的發育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注意引導孩子看一些健康的節目。


童樂課堂


該寫的作業先寫完,買了每日一誦,有時間的情況下,每天必須背一篇,飯後需要有適當的活動時間,做做操,跳跳繩,唱唱歌,聽聽故事,這樣下來似乎沒多少時間看電視了,所以我的小孩很期待週末,週末的時間會多些,但我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會帶他們逛公園或者超市。


咯噔糊塗心


1,適當安排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合理排出他們學習,休息,看電視的作息時間表。比如規定每天完成作業後,可以看半個小時電視。週末,雙休日和寒暑假可以適當延長看電視的時間,對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用看電視作為對他們的獎勵,以此培養他們的好行為。

2,父母和孩子一起選擇電視節目,一起看電視,這樣做不僅能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而且還能避免一些電視節目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在與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大家應該經常討論,比如看廣告時,孩子容易受到蠱惑,吵著買這買那,父母應告訴孩子,家裡需要什麼買什麼,自己不需要買什麼對他講道理,指導孩子的消費行為,如果其他媒體登出了對一些廣告的批語,父母可以念給孩子聽,使他們從小對廣告有一種反省能力,有利於他們今後步入社會。

3,父母自己要做好表率,才能對孩子有說服力,父母自己先要做到合理安排看電視時間,儘量不要在孩子寫作業時候打開電視。如果和孩子不在同一個屋子,也應儘量調低音量,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畢竟孩子年齡還小,自控能力較差。

4,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儘量與他們交流,要學會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功,逐漸脫離幼想世界。

那爸爸媽媽們就不用太擔心啦!!!



南康老蔡


:一是娛樂性,二是教育性。家長們往往只看到它娛樂的一面,而忽視了教育性。許多專門為不同年齡階段孩子錄製的節目,對開闊孩子視野,增長知識,提高認識能力,提高是非判斷能力非常有教育意義,比如新聞,知識性的等等都可以看。小學中年紀的孩子要開始培養看新聞節目的習慣,每天晚飯後或者晚飯前看。在孩子沒有養成有節制看電視的習慣之前,家長看電視的次數一定要比孩子少,這可能有點為難,但是為孩子考慮的話要剋制哦,免得孩子有不公平感,作為家長和孩子搶遙控器,大人愛看,孩子也愛看,不能說沒有大人們的影響,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陪孩子看電視,同時幫助孩子理解電視的內容,告訴他們電視這麼說的意思及那樣的畫面表達了什麼,不要簡單的以好或者壞來評價,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稍微細緻一些,同時,鼓勵孩子與你探討電視引發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看節目的時間,還使電視的教育功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最後,要具備看電視的衛生常識,如看電視的時候,不吃零食,看完電視後,要認真洗手洗臉等。我們應該看到看電視的時候是是家長教育孩子的良好機會之一,家長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並利用以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對於少數孩子特別迷戀電視的情況,要注意幾點哦:

1.逐漸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千萬不要強行關掉電視,因為看電視已經成為孩子重要的精神生活,關掉電視,等於對孩子權利的一種剝奪,容易使孩子產生牴觸心理。

2.適當安排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合理排出他們學習,休息,看電視的作息時間表。比如規定每天完成作業後,可以看半個小時電視。週末,雙休日和寒暑假可以適當延長看電視的時間,對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用看電視作為對他們的獎勵,以此培養他們的好行為。

3.父母和孩子一起選擇電視節目,一起看電視,這樣做不僅能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而且還能避免一些電視節目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在與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大家應該經常討論,比如看廣告時,孩子容易受到蠱惑,吵著買這買那,父母應告訴孩子,家裡需要什麼買什麼,自己不需要買什麼對他講道理,指導孩子的消費行為,如果其他媒體登出了對一些廣告的批語,父母可以念給孩子聽,使他們從小對廣告有一種反省能力,有利於他們今後步入社會。

4.父母自己要做好表率,才能對孩子有說服力,父母自己先要做到合理安排看電視時間,儘量不要在孩子寫作業時候打開電視。如果和孩子不在同一個屋子,也應儘量調低音量,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畢竟孩子年齡還小,自控能力較差。

5.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儘量與他們交流,要學會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功,逐漸脫離幼想世界。

那爸爸媽媽們就不用太擔心啦!!!


波比Vlog


1、對於孩子看電視過多的行為,家長可給予適當的批評。心理學認為,給孩子適當的表揚和適當的批評都是極為重要的,表揚可以使孩子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批評又可以適當地糾正孩子的錯誤,使兒童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感到負疚,從而改正錯誤。但是,家長一定要掌握批評的方法,不能靠打罵來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實行“後果報復”,即如果孩子電視看得過多,家長可以禁止或減少他們看電視,以此來矯正他們孤獨、不與人交流等性格缺陷。與此同時,父母還要多與孩子交流,多為孩子提供與人接觸、與人交談的機會。

2、完全禁止孩子看電視,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著電視,並利用這種機會與孩子交流。這樣既提高了孩子的鑑賞能力,又增進了兩代人之間的感情,同時還為孩子提供了與人交流、鍛鍊語言能力的機會。當然,家長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看電視,但我想,只要您能隔叄差五地抽點兒時間陪孩子看電視,一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利用餐問、睡前的時間多和孩子交談,尤其要和孩子談談電視節目。患有電視孤獨症的孩子,注意力幾乎都在電視上,這是家長打開孩子的“話閘子”的主要契機。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對電視節目的喜愛來與之交談,以避免他們因看多了電視而影響語言的發展,使孩子不致於患有自言自語、語言單調等疾病。同時,這種做法還可以使孩子願意向家長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於家長及時地瞭解孩子,引導孩子。

4、有的家長怕孩子哭鬧就打開電視機,藉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將孩子推給電視去“代管”,使兩代人之間出現情感距離,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希望父母們能儘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精戲、散步、逛公園,給孩子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使他們明白:除了電視,世界上還有許多有趣的事物。

5、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家長每天都迷在電視上,要看到“再見”為止,很難想象孩子能經得住誘惑。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向上吧大叔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看電視是因為喜歡看才會看的,我不這麼認為。在三種情況下,孩子看電視和上網玩遊戲的概率會大幅下降:

  第一種情況,你居住的地方或社區,經常有同學叫孩子出去玩兒。有夥伴玩的時候,孩子看電視的概率就會大幅下降。大城市裡鄰居互不來往,又是獨生子女,孩子的交往圈子越來越窄,這無疑會增加孩子的孤獨感,孩子就會尋找別的東西來作為玩的方向,最後選擇了電視和網絡。

  第二種情況,父母陪孩子的時間少,很少與孩子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般年輕父母教育孩子有個特點:只要你不搗亂,把老師的作業任務完成,你幹什麼都可以,我也不干擾你。你不理他,孩子就會感到孤獨,他不能閒著,他得找點事兒。電視有趣、有人物、有情節、有聲音、有色彩,慢慢的孩子就愛上了電視,把電視當成了朋友,把網絡遊戲當成了情感的渲洩場。所以,父母在家一定要多陪孩子,你陪他時間多了,孩子染上別的不良習慣的概率就少了。

  第三種情況,從小喜歡讀書的孩子對電視的依賴明顯減少。認真觀察一下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越喜歡看電視和打電腦遊戲的學生往往不喜歡看課外書,並且也不能專心學習。喜歡看書的孩子,往往不依賴電視。有位喜歡看書的小孩說:“電視是個傻瓜盒子,那是頭腦簡單的人看的。”他的話不無道理,因為看電視時人的思維總是跟著劇中的情節走,很少需要思考。電視看多了,頭腦就會變得簡單(就像看電視股評買股票的人,往往都賠錢)。看書卻能引發思考,認真讀書的人會鑽到書的思想裡去,會通過書籍不斷豐富自己的大腦與思想。

  一個人如果不喜歡看書,又沒有人陪他玩兒,也沒有有意義的活動吸引他,他就會把電視當成夥伴,把電視當成朋友。孩子喜歡電視是在沒有選擇之下的選擇,他是無奈的。他不是喜歡看電視,而是缺乏夥伴和關注,孩子的內心是空虛的。在美國對電視有個俗稱叫“白痴箱”,意思是說電視看多了的人會變得頭腦簡單。長期看電視的人永遠成不了明星,為什麼?你的時間全看電視了,哪有時間做自我提高。

  有兩種方法可以讓孩子不看電視,方法很簡單也很有效。就看家長能不能做得到。

  一是家裡不要買電視,如果已經買了電視的,從現在起就不要去交閉路電視費了。塑造一個沒有電視的環境,環境會不知不覺改變你孩子的行為。

  像我家有電視,但是我家的電視沒信號,收不到臺。兒子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非常喜歡看電視,看完電視沒事幹就到處折騰,我們不在家時也管不住孩子,沒辦法讓他不看電視,可閉路電視費是我交,決定權在我手裡。第二年我不交了,電視沒臺了,即使孩子開始不高興,但也沒辦法。在沒有電視的環境,孩子無聊時你陪他讀讀故事、看看書,一兩個月以後孩子讀書的興趣就起來了,也慢慢習慣了不看電視。自從兒子不看電視,不但好動的特症大為減少,連性格也沒以前急躁了。

  還有一種讓孩子不看電視的方法,心理學上叫“厭惡療法”。

  五個步驟你照著做,我敢保證一百個孩子中有九十五個時間一久都不會想看電視了,甚至像痛恨學習一樣痛恨電視。方法很簡單,一到兩週的時間就夠了,關鍵還是看你能不能做得到。

  孩子看電視時,家長需提五個要求,方法如下:

  第一,固定坐姿。要求坐得端正或者兩手背在身後,要求孩子像在學校上課一樣認真看,沒坐好和開小差時就批評他。

  第二,規定時間。規定幾點到幾點看電視,這個時間段除了看電視不能幹別的。不能違例,也不能遲到和早退。假設看四十分鐘電視的話,在四十分鐘內不許孩子離開座位,口渴要喝水和上洗手間也不可以。

  第三,固定內容。只准許他看你規定的臺,不能換臺,不喜歡看也要求他看。學習中稱之為強迫學習。

  第四,固定進度。四十分鐘一到關掉電視,就看這麼多內容,不能多看也不能少看,然後叫孩子描述給你聽。

  第五,考他,叫孩子把剛才看電視的內容描述給你聽,說不出來或說得不正確就批評他。前面四項是一般武器,第五項武器才最厲害:你光遵守前面四項認真看還不行,我還得考你,你說不出來還得接受批評和寫檢討。

  孩子看電視時,以上五條只要有任何一條沒有做好,家長就像老師一樣批評他、指責他。只要孩子能按部就班地去做,最多兩個禮拜,95%以上的孩子都不會想看電視了,這種方法能把孩子逼瘋,他會恨不得把電視砸掉。因為當你這樣做時,看電視對他來說不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是一種折磨。

  細心的家長看到這五個步驟就會發現“學生在學校時,老師就是這麼要求他們的”,方法一模一樣。這也難怪真正喜歡學習和視寫作業為樂趣的學生不到5%,95%的學生都不是出於自願想學習,而是他們掙脫不了和不得不去面對。雖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去怪老師,因為我們中國的教育體制如此。老師的孩子也接受著與我們的孩子一樣的教育和桎梏。


微視輯


約法三章,在作業做完的情況下可以看一兩個小時,沒有做完絕對不允許

太古板也不可取 畢竟每個小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之類的,做到勞逸結合嘛。



金華洪哥


我還沒有孩子[捂臉][捂臉]

但是我有妹妹哈。玩是孩子的天性,你要想他聽你的,你不僅得有家長的權威,還得和她做朋友,跟他有共同語言,不然小孩子特別是十來歲的孩子你沒共同語言很少和你說心裡話的,她寧願跟同學朋友說也不跟你說。跟他玩這就意味著你要花點時間花點心思在他們身上了,那種成天在外面忙的,回家就要求小孩做這做那,要怎麼怎麼懂事懂想懂做的,沒什麼戲。個人意見,不喜勿噴哈!


妖小凌


孩子愛看電視,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我們不能直接讓他們不看,這樣會適得其反,會更愛看。

我會讓他做作業,或者在家玩遊戲,又或者是做手工,總之讓他們做點感興趣且有意義的事,還有就是可以到外面玩玩。



八卦華夏


首先,對於孩子愛看電視這塊,我們分兩個年齡分區來說:1、一個是7歲之前如何教育?2、一個是7歲後的年齡如何教育?

那麼,對於那些有孩子的父母,特別是在7歲之前的要注意了,7歲前要給孩子立規矩,當然,做父母的也要起帶頭的作用,以身作則,不能自己玩手機,讓孩子一個人看電視,現在好多年輕的父母都這樣操作,自己玩手機玩抖音追電視劇,然後把孩子丟在電視前,讓孩子自己玩,這樣長時間孩子就對電視產生了依賴。

其次,對於孩子愛看電視這塊,針對7歲前的預防作為父母的還要加強管理,這樣才能培養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習慣!

接下來,我們對於7歲以後的孩子愛看電視,我們只能慢慢來剋制他(她),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權利了,你如果過硬的管理和抑制,效果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的叛逆期提前並且嚴重!這個年齡段我們做父母的只能多帶孩子體驗大自然,然後指定嚴格的作息時間,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這樣一來孩子才會自我的修正!

最後,不管怎麼樣,父母是孩子的最直接導師,也是孩子的榜樣!希望每一對父母都用心去呵護自己的孩子!但不能過分的溺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