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承認對中國的侵略歷史嗎?

靚仔笑笑啊


從來都不正面承認過。雖然英國的教科書並不是制式的,可各種版本的義務教育中的歷史教科書上,兩次鴉片戰爭和之後的多次侵略中土清朝的各種戰爭,以及佔據香港、租界等等的歷史,都是一筆帶過,反而更多是講美洲殖民史和北美十三州獨立戰爭、印度殖民史。

英國教育體系中對於兩次鴉片戰爭的解析

在英國教育體系中,從不直面承認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他們的說法是英清貿易戰爭或英清淡水之役第二次鴉片戰爭,他們的說法是第二次英清戰爭或英法聯軍之役。但是這些都是存在於義務教育的最後階段(類似高中階段)或大學期間的才能學習到的。

有弱化的情況在內。可更有美化的現象在內,主要弱化和美化的方向是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時期對全世界各個殖民地的野蠻、原始的掠奪和財富積累。這方面被英美及歐洲各國美化成,對“野蠻”區域的輸入文明、制度等

最為關鍵的是,在今天英聯邦組織(還真有這個組織)的53個國家、地區中,這種思想從來不認可大航海時代的血腥、殘暴,特別是白種人佔很大比例的國家、地區,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從不正面認可對當地土著的野蠻殺戮、掠奪,反而傾向於若沒有大航海時代的文明輸入,當地土著依舊還是“野蠻人”的思想。

用他們的言語來表達就是:

大航海時代、殖民時代、以及資本主義給亞非拉各地帶去了啟蒙、開化、現代、文明的種子,資本主義是人類文明之光,在傳播過程之中的一些“不當”的擴張手段,是新、舊文明體制之間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白左思想

正是這種弱化、美化的操作之下,對於鴉片戰爭時期,強迫清政府割讓香港和開放口岸的行為,在英國大學的教科書上是這樣描繪的:

文明戰勝荒蠻,給本國人民帶來幸福的同時,也帶給了中國人新世界的文明體系(言外之意是他們解放了中國的思想)

所以,在2017年時,英國社會學者何越(亞裔),曾經想與英國電視歷史節目主持人丹·斯諾打算一起拍一部關於鴉片戰爭的紀錄片時,她驚訝發現,這位英國著名的歷史節目主持人對於這段歷史中,英國人扮演的角色毫不知情……甚至連劇組中的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有聽說過”曾經英國販賣毒品到中國,並用戰爭手段打開毒品市場的大門。

後來,何越就在英國國內倡議“將鴉片戰爭納入英國中學歷史教綱”中,但是現在估計還是遙遙無期的……因為沒見有事後的推動報道。

英國也有學者在研究“鴉片戰爭”,但這部分人只是少部分的“右翼分子”(白人的定義)。

英國新銳漢學家藍詩玲女士在2015年時,出版了《鴉片戰爭》,這是新世紀以來為數不多的、相對正面探討這段歷史的英國本土書籍,可是好像、彷彿在英國本土及英聯邦組織中,反響並不高。這本書多是在美國,和漢譯本賣得相對好一些。

因美化了歷史,致使了現今英國本土的居民,對於亞裔依舊保留歧視的狀態

英國一直被白左思想所宣傳為紳士國度。從朋友將小孩早早送到英國留學,返回來的表現,可以看出來,他們這種所謂的紳士,其實是建立在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之中的,即:我在幫助你,是在恩賜予你,是將新世界的文明教導予低種族文明,這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

就如朋友的妻子所述的那樣——我的孩子到英國兩年後,回來就有一種莫名的自信!

也如前段時間的那句話——我們從歐洲回來,你們就給我們這種待遇?

以及——若是放到外網上,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英國本土較為相對中立形態的書籍,多集中於大學期間

英國本土對於歷史的研究,是被公認相對公正的、史料充足的(—_—),但這部分書籍主要集中在大學階段,也就是研究類型的,在普世教育中很少見到,唯有有心人才會去了解、購買、研讀。

【“鴉片從唐代就已經在中國被當做藥物使用”、“1796年時,東印度公司決定不再向中國直接輸入鴉片,以免危機它的茶葉壟斷貿易,寧願將鴉片在加爾各答拍賣給英國散商,再由他們通過港腳貿易兜售給印度東部或中國商人”。】

這些都是史實,可若是一眼看過去時,就有種感覺是當時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較為正派的,可問題是“他們只是不直接輸入”,但生產,且是害怕被清政府制裁,才使用的一種貿易政治手段

所以在《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就揭露了這種行為,當到了1819年時,中國的癮君子們劇增了,同時白皮土和公班土相互競爭,價格的下降又促進了消費量。因此這份禁令在東印度公司中的一些職員眼中,就如同白紙一般,他們偷偷將鴉片運輸到中國海域,在島嶼(伶仃島)等處遠離中國政府官員監督之外的地方,進行卸貨賣給中國商人。

書中採納了那個時代的一個名人的信件,(查頓寫給友人的信件):“英國的大人先生們除去對茶葉和從茶葉得來的稅收之外,再也想不到有關中國的事情,只要安靜得到這兩樣,任何恥辱都甘心情願”。

這段話,多麼諷刺,所以書中說,【正人君子們在想到這種產品(鴉片)的性質時,也許會感到愧疚,可這種產品不正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貿易宗旨麼——自助、自由貿易、商業主動性。

那些正人君子被藐視,心懷愧疚者被忽視,懷疑主義者被嘲笑,只有自由貿易者認為功勞應該歸於他們。】

這段話,同樣適用於英國本土的歷史教育體系……


圖片均來源網絡

參考文獻

《鴉片戰爭前中英通商史》

《鴉片戰爭》

《英國義務教育》


史之為用


去問問英國人


用戶184706502314


他們承認有戰爭,但估計不會認為是侵略,就算表面上承認侵略,從他們對香港問題指手畫腳的行為上看,也沒有為曾經的侵略而懺悔,做到真正的知錯改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