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尿】是否意味著腎臟疾病?

很多人在上廁所時會發現尿液裡會有很多的泡泡,不少人就開始擔心:小便泡沫這麼多,是腎臟出了問題嗎? 下面小毒帶你科學認識這個問題。


泡沫尿形成的原因


【泡沫尿】是否意味著腎臟疾病?

正確情況下尿液為琥珀色,淡黃透明,隨著尿液量的增減,顏色也是有深有淺。尿液中的泡沫形成主要是由尿液液體表明的張力決定的。正常情況下,液體表明張力越高,泡沫就越容易出現,因為人體內部或者外部因素的影響,尿液的成分是很容易出現變化的,比如蛋白、粘液和有機物質的增多,尿液表明張力增加,泡沫便會出現。

  • 非病理原因 尿液衝擊力大:尿急而讓尿液衝擊力變大,與大量的空氣混合在一起,容易成此泡沫,但很快就會消散,排尿時站位過高也會導致尿液衝擊力變大,同樣也會出現泡沫。尿液濃縮:因為飲水過少、出汗量大、腹瀉等情況引起的人體水分不足,都會讓尿液濃縮,其中蛋白和其他成分的濃度變高,導致尿液出現泡沫。尿道分泌物增多:經常性興奮者,尿道球腺分泌的粘液會增多,尿液表面的張力也會隨之增加,尿液中也會出現較多的氣泡。外部因素:在便池中殘留的消毒劑和去垢劑都會和尿液發生反應,形成泡沫尿。
  • 病理原因 尿液中蛋白含量異常的升高:泡沫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尿液蛋白異常升高是腎臟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的臨床表現,比如各類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高血壓、痛風、肝炎、血液系統腫瘤等,這些都對腎臟有著很大損害,尿液蛋白增高就是症狀之一,最後也會出現泡沫尿。如果泡沫較大或大小不一,並且持續時間較短,這是由於尿液中含有的一些有機物質(葡萄糖)和無機物質(礦物鹽)使尿液張力較強,屬於正常衝起的泡沫。這種泡沫尿不一定表示身體出了問題,無需緊張。但是如果是大泡沫很快消失,要警惕是否是糖尿糖尿病:在患有糖尿病時,尿液中尿糖或尿酮體含量升高,尿液的酸鹼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尿液的張力也會因此增高,最終出現泡沫尿。
【泡沫尿】是否意味著腎臟疾病?

泡沫尿暗藏“危機”


【泡沫尿】是否意味著腎臟疾病?

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早期都會有泡沫尿的症狀,只不過大多數人忽視了這一情況,因為慢性腎臟病早期幾乎是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這也是泡沫尿被患者忽視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泡沫尿肉眼可見,而且沖洗時都不能很快的沖洗乾淨,這時候就需要警惕了,這說明已經出現蛋白尿了,這可以說是一種警示

。另外還有種情況也應該引起重視,那就是“爬坡高血壓”。這種人一般血壓不會忽高忽低,但是會像爬坡一樣,慢慢升高,一般半年左右便成為了真正的高血壓,但是這個過程比較緩慢,很多人沒有高血壓的常見症狀如頭暈啊、心跳加速等情況,也容易被忽視。這種情況下去高血壓對腎臟也會有一定的損害。有資料顯示,即使確診為慢性腎臟病,患者也沒必要過於害怕和擔心,儘早就醫治療和專科指導,對當前已患有的腎臟疾病或者有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的疾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防止腎功能的慢性減退

出現泡沫尿怎麼辦?

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則很可能是蛋白尿。自己鑑別的最好方法,是取一支試管裝20毫升尿液,用手來回振盪,如尿液表面出現細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為可疑蛋白尿,應及時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因為,如果腎臟發生“故障",變成一個大“漏斗",每天就會有大量的蛋白質從尿中排出,為正常人的10~100倍(正常人24小時最多從尿中排出150毫克蛋白)。蛋白質被大量排出,勢必引起血液中蛋白的減少,人就要發生水腫,並容易出現感染等;長期大量蛋白尿還會使腎功能受損害,最終導致尿毒症。另外,隱匿性腎炎也是一種患者沒有任何臨床自覺症狀的疾病。由於隱匿性腎炎的發生發展十分隱蔽,不能被早期發現,大多數患者因此而喪失了及時治療的時機。一部分患者在經過若干年的隱性發展後演變成為腎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實際上,由於持續性輕度蛋白尿,隱匿性腎炎患者也會存在尿尿起泡泡的情況。所以,識別尿中泡沫,提防腎病的“蛛絲馬跡”,才能做到對腎病的早發現,早治療,維繫好自己的健康。

尿中有大量泡沫的狀況時,應去醫院進行尿常規檢查。這是一項簡單又準確的泌尿系統疾病篩選性檢查,常可提供泌尿系統疾病的線索,對早期診斷有幫助。尿常規不但可以反映尿中的酸鹼度、比重等,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等項目,更能提示患者是否需要進行其他泌尿系統疾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追蹤、隨訪等,以免延誤病情。再者,分析尿液成分的變化,還能為腎臟病變和功能狀態以及一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診斷提供依據。在做尿常規檢查時,應儘量採用新鮮晨尿,因為夜間飲水較少,腎臟排到尿液中的多種成分都儲存在膀胱內並進行濃縮,易於查到,提高陽性檢出率。其他隨機留取的尿液也可,但應以留取中段尿為好。最後要提醒的是,除尿起泡沫外,腰部痠痛、乏力、雙眼瞼水腫、尿呈深茶色或洗肉水狀等都是腎病的早期症狀,應予以高度重視。


小毒提醒大家,留意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保護自己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