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本網訊(湖北日報通訊員申鳴報道)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湖北省赤壁市,由於"封城"交通受阻,各地藥房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貨源危機。康華大藥房為保障門店貨源供應,從總經理到採購、營運副總以及採購部、營運部所有人員都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各種方式聯繫貨源,從各渠道緊急調貨,隨時應對各種突發需要,全力保障藥品供應,為廣大群眾及時提供了口罩、消毒用品、抗病毒藥品等重要抗疫物資。

整個春節,當絕大多數人為了抗擊疫情足不出戶時,康華卻有這樣一群人,為了抗擊疫情服務群眾,他們春節期間未曾停歇,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工作,成為2020年春節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物資局店熊鳳玲:

從未覺得這份職業所肩負的責任如此重大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在"封城"的這段日子,只有藥店、超市開門,可以說藥店是僅次於醫院最危險的地方。熊鳳玲是物資局店一名普通店員,家住五洪山村裡,由於封城沒有公交車,每天上下班需要步行二、三個小時,腳都磨破了皮紅腫了起來,但她還是一直堅持上班。有一次,她愛人看到由於疫情政策原因藥店不能銷售感冒、退熱等藥,顧客不理解當眾謾罵她和其他店員時,就控制不住情緒,回家後叫熊鳳玲立馬辭職,不允許她再上班。面對家人不理解,竭力阻止她繼續上班,面對老公"再上班就離婚"的最後通牒,她哭著解釋說:"老百姓都等著買口罩、藥品,我不上班,全家人可不受感染,但我上班是為全市人民不受感染啊!"她沒有退縮,克服重重困難,耐心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始終奮戰在藥店一線。


由於防護物資緊缺,不少人買不到口罩、消毒液,有時會說些難聽的話,她都大度地報以微笑並耐心解釋安撫著。店裡人手不夠,她和戴鳳英等人十幾個小時連軸轉,有時一天下來都吃不上一頓熱乎飯。雖然艱苦,但熊鳳玲說:"我在醫藥行業工作了5年多,以前從未覺得這份職業所肩負的責任是如此的重大。經歷了這次疫情,才感覺這個崗位對廣大老百姓來講是多麼重要,所以疫情期間我會一直堅守在店裡,為顧客們充當健康"守護神",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天驕店徐瓊英:

帶上老公一起去抗疫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徐瓊英今年已經53歲了,她說:"現在堅守崗位就是對阻擊疫情最大的貢獻"。春節期間她一直堅持在崗,無論是寒風凜冽,還是冷雨紛飛,絲毫沒有阻擋她堅守的信念。公共交通停運的情況下,每天步行上下班,從未遲到早退,起早貪黑,毫無怨言。由於群眾集中購藥,接待的顧客較多,為給顧客提供一個乾淨衛生的營業環境,作為收銀員的她每天多次做店內外清潔衛生以及個人清潔衛生,頻繁洗手消毒使手上的皮膚嚴重開裂,即便如此,她還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執著與堅守。

大年初三,有兩個店員因為特殊原因不能上班,而買口罩的顧客又特別多,且要登記每一個買口罩顧客的詳細資料,再把整包的口罩分成10個一袋發給購買的顧客,店內人手實在忙不過來。徐瓊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第二天硬是把老公拉到店裡義務幫忙,在店門外給顧客登記資料、分發口罩,並對顧客進行體溫監測。感謝康華的每一位員工家屬,在這個艱難的時期,你們的支持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城西店吳豔霞:

抗疫"夫妻檔",愛與堅守同行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在康華大藥房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共赴一線,始終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築牢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安全防線。她就是城西店店長吳豔霞,老公在車埠衛生院發熱門診。自大年三十,就各自奔赴一線,一個多月未曾見面。每天早出晚歸,家中兩個小孩學習生活無人照顧。但她克服困難,每天早晨8點到門店進行消毒,尤其是地面、收銀臺、貨架等顧客接觸較多的地方,小小的消毒液噴壺成了她的貼身用品,每天無數次的噴灑,短短半個多月時間手掌虎口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但她沒有絲毫抱怨。

疫情期間,更應做好客情服務。前幾天,有位大爺到店購藥,但根據我市防疫相關要求,不能對其銷售,只能對有工作證的包保人員銷售,於是大爺在店內大發脾氣,吳豔霞非但沒有生氣,還面帶微笑耐心做好解釋工作,積極聯繫相關社區包保人員幫助大爺購藥。對於一些無法到店購買藥品的社區,為了儘快讓顧客拿到藥品,她每天步行十幾公里,及時將藥品送到各社區服務點。疫情期間,作為執業中藥師,她積極向廣大群眾宣傳疫情防護知識,解讀政策措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和用藥指導,為奪取抗擊疫情的勝利竭盡所能!


六米橋店:

衝破鐵網的"哨兵"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自疫情爆發以來,在全市開始封城、封路的情況下,在專家呼籲連家門都不要出的情況下,在進店通道被鐵網封鎖無法進店的情況下,店長遊錦秀帶領店員衝破重重困難,堅守門店,堅決不打烊,只為不辜負任何一個急需購藥的顧客。六米橋店店長遊錦秀平靜地說:"總有些崗位需要人守,即使身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我們也一樣會守著店。"

作為赤壁市政府指定藥品銷售點,每天要面對社區銷售大量口罩等防疫物資。為減少顧客逗留等待的時間,她們各自分工,有的分發口罩,有的登記造冊,有的發藥拿藥,爭分奪秒地幹活,常常忘記吃飯,忘記喝水,有時忙碌到下午,才想起早飯還沒吃。

雖然忙碌,但是她們的服務卻是一點不含糊,店員們說:"咱們雖然忙碌,但再忙也不能忘記服務!"當有的心腦血管患者晚上發病急需急救藥品時,住在六米橋的店員宋新紅,不論何時總是隨叫隨到,火速趕到店裡幫患者拿藥。有時社區包保人員來不及上門取貨,一個電話打過來,門店員工就直接送貨上門,及時保障顧客用藥需求。

張厚常、陳理達:

封城下的供給線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特別報道:同心抗疫 · 負重前行——致敬最美康華人

採購和配送是供應流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做好接力,第一時間將各類防疫物資配送到各門店,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厚常、採購部經理張偉和配送員陳理達自願放棄休假,開啟了保供應配送模式。倉庫人手嚴重不足,他們一人身兼數職,上貨、送貨、搬貨,每天超負荷工作。為了節約去廁所的時間,他們幾乎不喝水,力爭第一時間將藥品送到門店或顧客手中。

藥品需求就是命令,他們除了給各門店配送補給藥品外,也承擔了市民急需藥品的配送工作。2月13日,接到緊急求助電話,家住中夥鎮琅橋村的顧客,急需治療心臟病藥品,他們馬上與相關門店聯繫,確定好後立即前往門店調貨,半小時內就將藥品送到顧客手中。患者萬分感激,翹起大拇指:"辛苦你們了!必須給五星好評!點贊點贊!"

2月15日,氣溫驟降,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場雪,當張厚常接到市場監督管理局通知:"五洪山村一組村民在家隔離期間,急需癲癇病藥品。"他顧不上嚴寒,立即驅車前往藥店調取藥品,並及時趕往五洪山送到患者手上。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正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才保障了門店的日常供應,才保障了群眾的用藥需求,才能眾志成城築起一道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線。

在康華大藥房,從疫情爆發就一直堅守的人還有很多很多,術後不久身體還沒恢復的營運部經理汪國鳳帶領各片區負責人及各門店店長、店員們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她們不顧個人安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一份社會責任,不計代價,只為守護一方群眾健康,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貢獻出康華人的一己之力!有這麼多同一線醫護人員手拉手一起"逆行" 的她們,我們堅信:一定能打贏這場戰役!咸寧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