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鏗鏘玫瑰”宋彥霞,在父親79歲生日當天進入重症區抗疫

​美麗“鏗鏘玫瑰”宋彥霞,在父親79歲生日當天進入重症區抗疫

華商報訊(記者魏光敬 通訊員惠笑吟鄧勤勤)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原本熱火朝天慶新春,好似忽然被攏進了一片冬日灰濛濛的陰雲裡。手機裡滿是關於疫情的各類消息,口罩成了最緊俏的物資。大家居家閉戶,白天的街道安靜空曠得像是凌晨三點。

​美丽“铿锵玫瑰”宋彦霞,在父亲79岁生日当天进入重症区抗疫

在這樣人人感到疫情壓力的氣氛裡,西安石油大學校醫院的宋彥霞護士,逆行而上主動請纓加入陝西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到疫情最危急、最緊張的武漢去,用自己的所學所能為抗疫工作貢獻力量。

“我想報名去支援武漢”

宋彥霞護士2019年1月進入石油大校工作。平和沉穩的她日常默默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不惹眼。因為常在鄠邑校區為學生服務,雁塔校區的很多老師甚至不認識她。但在同事們眼中,她是個好搭檔,業務精專,性格和善,大家都很喜歡她。

​美丽“铿锵玫瑰”宋彦霞,在父亲79岁生日当天进入重症区抗疫

2月16日,校醫院接到上級部門緊急通知,陝西省即刻組建第四批援鄂醫療隊,要求各醫療機構的醫生、護士積極報名,報名時間僅有三個小時。得知消息,宋彥霞向丈夫徵求意見:“我想報名去支援武漢。”宋彥霞的丈夫高亮是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綜合辦公室主任,隨和寬厚的他一貫支持妻子的決定,他乾脆地說:“支持!”宋彥霞沒再和甘肅白銀老家的父母商量,也沒再多考慮還不滿7歲的女兒,立刻報了名。

一起報名的還有其他幾位同事。因為曾經在西安市北方醫院神經內科工作的經歷,護理專業畢業、主管護師職稱,有13年的臨床經驗,更符合武漢抗疫工作的需求,第二天,只有宋彥霞一人接到了上級部門遴選通過的通知,要求她當天參加體檢,隨時準備跟隨陝西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出征。

要去武漢這個重疫區了!宋彥霞從沒想過自己會以這種方式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家人和同事開始連夜為她收拾行李、籌備物資。學校為宋彥霞護士舉辦了簡樸的出征儀式,給她送去必備用品。19日下午,宋彥霞護士帶著大家沉甸甸的祝福和牽掛,隨隊乘坐包機趕赴武漢。

步步逼近重症區

2月24日,經過四天緊鑼密鼓的集中培訓,宋彥霞迎來了她的第一個班——凌晨1點到5點,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發熱病區工作。第一個班就要進入重症區,儘管已有充分心理準備,但面臨即將到來的一切,宋彥霞還是感到一份緊張。

駐地離醫院有二十多公里。乘坐他們的通勤專車622路公交車至少45分鐘才能到達。醫院按照汙染程度劃分為綠區清潔區、黃區緩衝區和紅區——傳染病人所在的重汙染區。在第一緩衝室,宋彥霞和小組成員一起,開始全副武裝:兩層口罩、三層帽子、三層鞋套、三到四層手套、一套隔離衣、一個護目鏡、一個防護面屏、一套防護服,裡面還有原本自己穿著的貼身衣物和臨時作為工作服穿的病號服。好不容易穿上這些,還沒進紅區,宋彥霞就覺得憋氣、渾身不適,滿身大汗,每一個動作都比平時艱難。

通過五道門、四個緩衝間,進入核心區域“紅區”,兩層口罩裡的宋彥霞,張著嘴大口大口喘氣,四周濃重的消毒水味刺激得她陣陣噁心。不到二十分鐘,宋彥霞就開始感覺缺氧,頭臉勒得生疼卻無法觸碰,她不斷鼓勵自己:“疼說明我封閉得好,我是安全的。堅持!”

​美丽“铿锵玫瑰”宋彦霞,在父亲79岁生日当天进入重症区抗疫

“第一次進去都這樣”

走進病房,醫護人員開始逐個在患者床邊進行交接。宋彥霞強忍不適,逼迫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身上。他們這組的六個人將要接手47位病人。患者們總體情況相對平穩,這是件好事。但令人不安的是,同組另外兩人和她一樣,也開始出現噁心、頭暈、乏力的環境不適症狀,大家都硬撐著堅持工作。

凌晨3點,宋彥霞終於忍不住了。她慌忙衝進緩衝四室,來不及脫下最外層的防護服,嘔吐物已經噴湧而出,宋彥霞的口鼻瞬間被淹沒了。緩衝四室與病房只有一門之隔,汙染程度不言而喻。呼吸還是暴露?電光石火間,緊跟出來的吉林護士已經扯斷了宋彥霞兩層口罩的帶子:“快呼吸!別嗆著了!消毒完到三室去戴上新口罩!”為了防止汙染,病區有嚴格的程序,只能單向進出。宋彥霞這一出來,就不能再回病房去了。

首次出征就要提前離場,宋彥霞身體難受,心裡更沮喪。短短兩個小時,她臉上已經起了深深的壓痕和水泡,用雙氧水漱口和用碘伏消毒鼻孔耳道也給她留下了麻苦的感覺。走出緩衝區,門口的醫生看到宋彥霞狼狽的樣子,寬慰她說:“你是陝西隊的吧,第一次進去都這樣,適應了就好了。”

“面對困難,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宋彥霞給自己鼓勁兒。按照上級醫生的指示吃下預防藥品後,她繼續投入了自己的工作。

​美丽“铿锵玫瑰”宋彦霞,在父亲79岁生日当天进入重症区抗疫

烏雲之上有晴空

經過一段時間,宋彥霞漸漸適應了工作環境,找回了工作節奏。各項流程都熟悉了,先進設備能夠熟練應用,各種用品都瞭然在心。有病人好轉了,有病人出院了。一起工作的“戰友”們也都熟悉了。這些都讓宋彥霞感到安心。

病區裡沒有陪護,47位病人的一切需求都得由當班的6名護士來協助處理:為痰多的病人拍背,為不能自理的病人換尿不溼,每2小時一次為重症的患者翻身……工作量可想而知。大部分患者都比較平靜,可是病痛總是消磨人的意志,難免有焦慮的患者通過“不聽話”來舒緩情緒。有時是不戴口罩,有時是違反規定打開病房大門,有時是找個藉口到走廊裡溜達,有時是不停地按呼叫器找護士來說說話。“我們是醫務人員,總得盡最大的努力安撫他們身心的不適。”宋彥霞說,“以心換心,病人有良好的反饋就會安撫我們的疲憊。”

一次,宋彥霞遵醫囑為44床的病人換藥——這位老人入院前摔跤了,醫囑用雲南白藥敷腳踝。宋彥霞一邊細心操作一邊聽老人訴說。憑著多年臨床護理的經驗,她把老人的褲腿往上拉,發現果然如她所料,膝蓋處還有大片的破潰。宋彥霞用外科手法給老人換了藥,同時溫聲細語地紓解老人的情緒。換藥結束後,老人聲音裡帶著笑,指指宋彥霞背上寫的“西安石油大學”字樣,豎起大拇指說:“陝西最棒!”她還叮囑宋彥霞:“你和我女兒差不多大,又是遠道而來的,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忙裡念親人 心中存大愛

每班只有四個小時,但加上前後交班、消毒換服等外圍工作,再加上在駐地和醫院間的往返耗時,進入駐地之前的消毒耗時,回到房間後按照感控要求燙洗所有衣物、衝淋至少半小時的熱水澡等花去的時間,宋彥霞每天至少有十二小時在與新冠病毒搏鬥。他們沒有專門的休息日,下班就是休息。因為忙碌,宋彥霞雖然惦念,但也常常顧不上問問家裡的情況。

第一次入重症區那天,是宋彥霞父親79歲的生日。宋彥霞能想到父母知道她的狀況會怎樣擔心,所以在武漢工作了這麼多天,她始終瞞著父母,假裝自己還在西安家中。

​美丽“铿锵玫瑰”宋彦霞,在父亲79岁生日当天进入重症区抗疫

而她自己的小家更是全部交給了丈夫高亮。高亮老師說:“孩子在家上網課,我網上教學,她下班的時間也不固定,我們也經常碰不上,兩三天能視頻一次。”當問起宋彥霞的歸期,高亮說:“他們前一班是吉林的醫療隊,連續上了一個月班,換班之後原地休整,現在還在武漢。估計他們也是這樣。可能要到疫情結束才能回來。”

即便這樣忙碌,石油大校醫院黨支部還是收到了宋彥霞發回的入黨申請書。她這樣寫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我身邊的共產黨員爭先恐後,主動擔責,他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這使我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和信念……我承諾:面對疫情,絕不退縮,不畏艱險,責任上肩……”

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春雨過後,萬物復甦,和煦的陽光普照大地。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企業逐漸復產復工,籠罩在大家心頭的陰雲正漸漸散開。帶著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的堅定意念,西安石油大學返青的校園,也在期待著宋彥霞護士的凱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