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遊企業家:現在面前擺著的是碗熱豆腐

龍游企業家:現在面前擺著的是碗熱豆腐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面對這場疫情也仍然是。

前些天我們說,浙江應該算到了“後疫情”時期,像龍游、開化等至今尚未有一例被感染而依舊需要嚴防死守,像浙江一些標著紅色的區域仍然在奮力圍堵,而就整個疫情本身來說,到了可以鬆一口氣的階段了嗎?我甚至偷偷地倒吸了一口氣。


你看,儘管疫情傳播在浙江得到有效控制已呈下降趨勢,但省政府並沒有解除“一級響應”。並且可以想見,隨著湖北和武漢的換帥,受感染人數的公佈將會是一個令人驚訝、驚恐的數字。道理很簡單,此前那些地區有太多的人沒有被收醫,沒有在統計中。這種情況是被已經逐漸披露出來的此前他們的工作方式、效率所決定。


現在媒體上有許多報道,開始反思這場災難。說如果當初聽了李醫生的預警,如果當初不提出“不會人傳人”,如果封城時間再早一點,等等。所有的覆盤都對,都有道理,但就偏偏這些“如果”一個沒有做到。

如果以後再次發生,能完全做到嗎?不一定。因為我們常常太自信而流於僥倖,常常大膽而暴露魯莽。

當前,最痛苦的除了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們,我覺得就是企業界了。而企業界當中最著急的,是眼看著其它地區同行逐步開工的那些企業。

真的太理解這樣的心情了。

這些天,我們會接到不少電話,還在外地的老總詢問能否返回、返回之後能否儘快復工,有的一天來幾次電話;在龍游的老總們則千辛萬苦地為復工做著各種準備,疲憊不堪。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有老總髮我們一堆省內其它地區的有關復工規定,希望協會轉給縣裡,希望協會與相關部門或指揮部協商,幫助他們能夠儘快返回龍游、快速復工。

其實我們知道,縣領導、指揮部,以及相關經濟部門,擺放在他們辦公桌上的資料、數據、通知、指令比我們全面得多,他們的信息渠道比我們權威得多。我們也向杭嘉湖地區的龍商瞭解他們當地復工規定,每天向市內其它區縣瞭解復工新進展,有的都快被我們問的不耐煩了。但真的,與我們這裡沒有本質區別,特別是市內的區縣更是完全一致。

任何政策應該說都有針對性,否則個性化、只針對個別的定製就不是政策了,這不叫“一刀切”,但這一刀切下來,肯定是普遍涉及到一批一片,我們講“傷及無辜”也不會沒有。可這就是現實,就是遊戲規則。


今天,縣裡已經發布開發區網格服務表,政府組織了若干服務團對企業復工一企一策開展服務,我們大致查看感覺幾乎涵蓋了我們協會所有企業。

我們不說這是首創,但應當是市內第一個開展此類對企業幾乎全覆蓋的舉措。企業只要注意查看通知,注意群裡發送的信息,及時向自己的網格員瞭解,應該能清楚“事情向誰反映、有事如何辦理”。

不管怎樣,儘快復工是目標,安全可控是前提,嚴密穩健是方法。


今天有兩位還在外地的老總給我們來電話,說廠裡的隔離區設立好了,安全保障也做到位了,自己與守在廠裡的管理層開過視頻會議了。聽得出,他們心情語調比前兩天輕鬆、開心。我們聽著也為他們高興。

今天也有企業反映說,外面的交通還是不暢,物料不能及時進來,產品無法準時送出。有些訂單已經“開溜”。復工的“硬條件”和“軟條件”啊。唉。

今天,還有老總在集中隔離區給我們發信息、聊天。

今天,我們幫助一位老總完成了勞模材料的報送準備。

而今天,我們實在沒敢去驚動主要領導,這兩天偶爾發給他們的信息,回覆都沒以前那麼及時,我們通過企業的反饋知道他們在路上、在社區、在企業裡、在會議中。為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他們幾近通宵忙碌。


昨天,在網上被刷屏的有一篇海寧市委書記的講話。朋友發給我之後,我反覆看了兩遍。

講話的中心思想是:讓他們回家,共同來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他們”,指的是新海寧人。是的,讓他們回家,說出了被擋在大門外無數人的心聲。

我回復發給我看的朋友說,我還是沒看到這位書記究竟有什麼辦法讓那些還在外地的新海寧人回來。

他也只講了情懷,沒辦法。而這些,我們縣領導也早已表達過,我們前天晚上趕製出來已超過4萬人看到的“心安-龍游”視頻裡也有所展示。

但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我們想說的是,對於企業復工,政府層面馬虎不得,企業層面著急不得。所有的艱難此時擁擠在一起,需要大家更多一些耐心去解,需要大家更多一些智慧去疏。

龍游企業家:現在面前擺著的是碗熱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