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兄弟倆同獻墨寶於城市景觀石上,在江津實屬首例。胞弟陳可之,胞兄陳冊都是江津人,是書畫界中造詣頗深的藝術家,主動回鄉獻墨寶。

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陳可之(右)送作者的藝術衍生品《三峽神曲》

去年7月,重慶市江津區被中國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詞城市”的稱號。這一消息令崇尚文化的江津區上下為之振奮。為彰顯1500多年的厚重歷史文化積澱,區政府分別在濱江大道、鼎山大道打造文化碑林景觀勒石,邀請當地書法家揮寫歌頌江津的詩詞歌賦,並請來江津籍書法家漆鋼、陳冊、陳可之等人為家鄉潑墨抒懷。

說實在的,書法藝術若沒有幾刷子,那是不可能隨隨便便在主城鼎山、濱江文化大道、文化廣場等要處的大理石上勒刻上石的。這是江津文化品味的高位凸顯,更是留給後世子孫的寶貴文化財富。

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陳冊(右)在作者書畫廊創作

作為重慶市書協主席漆鋼的書法造詣自不必評說,陳冊、陳可之這倆兄弟的書法藝術的分量也顯得厚重大氣。陳冊,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書協副主席、重慶理工大學書法教授;陳可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農工黨中央書畫院副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油畫作品早已享譽海內外。更令人敬佩的是,國慶節,陳可之作為國內藝術家代表,在建國七十週年閱兵式上,他以嘉賓身份受邀在天安門觀禮臺上觀禮,這是多麼大的榮光啊!

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我認識陳氏兄弟倆已多年。雖說大家都忙,但我們一直在微信中保持交流。我對他們多年從事藝術創作的經歷瞭然於心。

從小,兄弟倆同喝一缸水、共舀一甑飯,但性格迥異。哥哥陳冊戴著一副眼鏡,性情內向,處事低調,言談文質彬彬;弟弟陳可之個子不高,但“濃縮是精華”;他眼睛小但很聚焦;他喜歡蓄山羊鬍,性格外向,談話滔滔不絕,穿戴舉止充滿藝術家的氣質。但倆人都有一個特點:一旦進入創作狀態則靜如湖水,一寫一畫,心如清淨,慧眼自開。

兩人性情不同,藝術取向也不同,在藝術道路上各有專攻:一人陶醉於書法,深入浸染篆、隸、楷、行、草,在不同運筆中體味著傳統文化的筆意;一人鍾情於西畫,多年來遊走於歐洲藝術天地,對西方的文化背景知曉不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兄弟倆成為各自領域的翹楚。

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兄弟倆出生在渝西長江邊的白沙古鎮,爺爺陳卓吾乃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受先輩的潛移默化,兄弟倆自小就耳濡目染立下了獻身藝術的夙願,之後日日精進奠定了牢實的藝術功底。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陳氏兄弟的父親陳林夫從部隊轉業後,帶著妻兒一道回到了江津白沙老家。那時物資匱乏,全家人生活拮据。但卓有遠見的父親對孩子們在教育上不遺餘力,讓幾兄弟在困難艱苦的環境裡不斷成長。

作為江津著名的古鎮白沙,凝聚山水靈氣,孕育出了無數優秀人才。陳氏兄弟在少年時代已經開始嶄露頭角:10歲時,陳可之就在白沙鎮上為政府和單位繪製巨幅毛主席畫像和街頭宣傳畫;陳冊呢,從小學階段就開始了歐、顏、諸體的學習並獲獎……“這兩兄弟不得了,將來一定有前途!”當地不少人也豎起大拇指誇獎。

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改革開放這年,16歲的陳可之如願考入四川美術學院。在學校期間,他創作的油畫《歷史》被評為“傷痕美術”精品,引起業界廣泛關注。畢業後不久,24歲的陳可之創作的油畫《又一春》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油畫《冬日晨曦》獲首屆“百年中國油畫獎”,《長江魂•縴夫》獲國家文化部八屆群星金獎;《重慶大轟炸》獲日中友協“國際和平貢獻獎”,《東方之子》被薩馬蘭奇主席選入瑞士國際奧委會博物館收藏,《三峽神曲》掛到了北京人民大會堂重慶廳。今年,他又創作了巨幅油畫《黃河》《長江》……他先後獲得加拿大文化國際“終身藝術成就獎”,去年被聯合國授予“世界和平文化大使”勳章。其作品融合現實主義、古典主義和現代意識於一體,以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被業內人士稱為“可之畫風”,其濃郁的東西方結合的韻味令人讚歎不已。在今年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觀禮後,面對我的祝賀,陳可之很淡定地說:“今年忙碌了一年,對人生也作了一番歷程似的思考。”

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陳冊的書法創作起步很早,早在大學期間,他的書法作品就脫穎而出,1982年榮獲四川省首屆大學生書法競賽一等獎。爾後,有幸師從著名學者,書法家徐無聞、秦效侃教授,接受了院校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專業訓練。今作為大學書法教授的他,著述有《中國曆代書畫題跋精品——元代》《書法鑑賞》《陳冊書法篆刻作品集》等,他還在《求實》《北方論壇》《理論與創作》等許多核心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書法學術論文;其書法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書法展覽並在多種專業報刊上發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陳冊的勒石作品是聯聖鍾雲舫的長聯《錦城江樓聯》,長達212字,顏體書寫,筆法清雅,揮灑深沉,別具一格。

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而陳可之受邀書寫的作品,書出簡隸,用筆開張深入,風格瀟散簡遠,書寫的是著名詩人唐圭璋的詩《黑石山曉行》。

去年春末,應我的邀請,陳可之一行人到訪了我的書畫廊,他風趣地說:“我得好好地向這些書畫家前輩學習喲!”邊說邊要我備筆墨紙硯,提筆洋洋灑灑寫出了“天道酬勤”“煮茶論道”兩幅四尺單條,字行間運筆流暢,筆道自然,形成了形與神的統一,彰顯出書法家內在的精、氣、神,達到了以筆寫意,以書傳情的境界,可謂是“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陳可之兄弟倆獻墨寶


陳可之的夫人隨手打開提包,拿出一塊長絲巾、瓷盤、藝術文藝包,上面都印有陳可之的畫作,這些產品也是他的系列藝術衍生品。他當場用金粉在瓷盤上籤下“陳可之於江津”,並笑著對我說:“這些送你作紀念吧!”其爽快大氣可見一斑。

同行的陳冊沉靜地看著,笑而不語。書畫奇才兄弟倆相映成趣。小小書畫廊裡氤氳著墨香與歡聲,令諸位都陶醉不已。

【作者簡介】:重慶市作協會員,江津區作協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