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命的安寧

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英雄。

此時此刻,

戰鬥在一線救死扶傷、

迎難而上的醫務工作者,

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你們,

就是偉大的英雄!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是這次疫情最感人的話語,

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天使日記|守護生命的安寧


天使日記|守護生命的安寧


守護生命的安寧 ----市第二人民醫院王姍


1月22號下午6點,我從醫院人力資源部王靖主任處得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重,一線需要援助,當時我就像搶救急危重症的患者一樣,沒有片刻猶豫,請纓參戰。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很強,防護用品極其短缺,聽說被感染的醫務人員不在少數,一轉身可能就是一輩子,我從來沒有如此的接近死亡,平生第一次開始考慮身後事。我家是四世同堂,上有95歲、長期臥床的爺爺;中有年逾古稀的父母;下有垂髫頑童;我愛人是獨生子,我若有事,憑他一己之力,能照顧好3個家庭嗎?這一刻,我頓時理解了古人所說的忠孝不能兩全,一霎時,五味雜陳。我深知,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沒有中國大家的穩定,哪有個人小家的安康。我們是身著白色鎧甲的戰士,關鍵時刻,更應挺身而出,“抗疫”前沿此刻就應該是醫生的戰場。

1月23號一早,我在醫教部副主任張銳的帶領下來到我院的感染性疾病科——一個平時我不輕易踏足的”神秘”地方,成為了此次疫情我院第一個援助者。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杜建新“一帶一”耐心細緻地給我講了工作要求、穿脫防護服流程。30分鐘後,我穿上了護士長劉桂玲為我準備好的防護用品,走過靜謐的走廊,來到發熱門診。聽說前一天在這兒剛接診了我市第一例疑似轉確診患者,空氣頓時緊張起來。戰友們互相提醒,已經身處戰場,務必嚴格執行防護制度,堅決打贏防疫阻擊戰。

發熱門診的主要任務是篩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咽拭子是必要的檢查,一個張嘴的動作可能會釋放帶有大量病毒的飛沫,如果再誘發了患者的嘔吐反射,嘔吐物隨時都有可能感染醫務人員。我反覆琢磨了操作技巧,取樣時可以取個合適的角度,在不影響準確率的前提下穩、準、快地取出標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當天是武漢封城的第一天,全國形勢異常嚴峻,防疫文件紛紛下達,科裡剛接觸確診病人,疫情對我們來說已經近在咫尺。全體醫護人員早已枕戈待旦,接到指令後迅速集結上崗,認真學習,對設備設施查缺補漏,細化每一個可能引起感染的細節。一直到晚上11點我才從發熱門診下班,脫下防護服時,裡面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面部、手腕,耳朵被勒出深深的印痕,手被乳膠手套下的汗水浸的發白腫脹,外加十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排的飢渴、憋漲,那種滋味至今難忘。

1月24號是年三十兒,我的夜班。

從下午六點接班一直有人就診,大多是平時在家喝水、休息就能好轉的上呼吸道感染,但如果不來醫院吃顆定心丸,他們的年夜飯難以下嚥,甚至會徹夜不眠,就連傳統觀念很強的七旬老人也不例外。我切實感受到了百姓的焦慮和壓力,他們擔心、煩躁、恐懼,甚至絕望。作為有一定心理學基礎的醫生,我深知任由這種危機的恐慌心理發展傳播,速度比病毒還要快。

看著老人一臉的緊張,我從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給老人解釋,他只要做好居家隔離,離被新冠肺炎“愛”上還有十萬八千里,老人撲哧笑起來,釋然了。

七點半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女教師,十天前,從武漢開學術會後返回平頂山,發熱、胸悶、肺部有影像學改變。請示杜建新主任,上報醫教部主任段玉龍後,段主任立即組織呼吸科主任楊潘印、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杜建新、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士峰、CT室主任裴東方等院內專家組核心成員會診。

眾專家冒著寒雨,迅速來到醫院,經過再三研判,仔細斟酌,最終意見考慮疑似病例,需要轉至定點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診治。救護車來之前,姑娘獨自坐在床旁,表情凝重,沉默不語,職業的經驗和敏感性告訴我,在此時越是表現得安靜、被動、沒有求助需求,越有可能深陷絕望。

由於戴著口罩,說話聲音不清晰,我拿出紙筆以她熟知的教科書中的人物形象為例,從紅樓夢中的“林妹妹”到魯迅小說中的“華小栓”,他們身患當時的“絕症”——結核,不治而亡。而當代的商業巨賈李嘉誠,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年少時亦都患過結核,不僅無恙,而且開創了一番事業。說明現在醫學很先進,今非昔比,傳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況且她還沒有確診,此次去三院只是做進一步檢查去除疑慮、減輕壓力,不是件壞事,她笑著點頭道謝。

我更加體會了“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的真諦。在抗疫戰線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不僅是抗疫的強大力量,更是患者最好的“心理疫苗”。

1月底,全國抗疫形勢異常緊張,每天的病例數都在飆升,2月1號我院防護物資告急,我甚至想過自己購買一次性雨衣,大號塑料袋替代,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工作不能耽誤,病患不能推卻。第二天到班上,驚喜地看到院領導和醫學設備科老師想方設法籌集來的防護用品,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第一次因為一件衣服而熱淚盈眶,不拿出十二分的精氣神來工作,都辜負了這身防護服。

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案也在不斷更新,每次下班打開手機都有新的學習任務,要做到爛熟於胸,才能保證第二天準確、高效地工作。由於疾病的發展、轉歸當時有不確定性,所以方案是暫行的,在臨床實踐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篩選疑似病例。上一班次的非疑似病例,用這一班次的新標準,可能就符合疑似,為了不使一人漏診累及健康人,我要對上一班次開口服藥、居家隔離的患者,電話隨訪,若症狀減輕,我才如釋重負。

按照防護要求,我們實行四小時輪班制,零點和凌晨四點不是在上班的路上,就是在下班的途中,啟明星成了我最熟悉的那顆星。上班時間不能喝水,又要經常熬夜,影響抵抗力,我的體驗是下班後有空就補覺,多喝粥,少食辛辣刺激性油膩的食物;按時喝院領導準備的“愛心”中藥,保證自己在工作時間精力充沛。

作為高危人群,需要與家人、同事、群眾隔離,我就近找房子單獨居住。怕老人擔心,至今未告訴他們我在抗疫一線;已有40天,未和家人見面,和孩子也只是視頻聊天,瞭解學習和身體情況,做到防疫不隔離愛,不隔絕心。獨處一室孤單卻不孤獨,因為我知道全國有千千萬萬像我一樣的抗疫戰士作伴。他們穿上厚重憋悶的防護服,他們是對抗病毒的“狙擊手”,築起患者的生命線,脫下“戰袍”,他們也是父母的兒女,也是兒女的父母,也是愛人心中的牽掛。在這一點上,我們心靈相通。

此次抗疫工作,在院領導關懷指導下,醫教部、護理部調配人員,避免疲勞作戰;醫學裝備科、感染管理科保障我們的防護安全;後勤保障部門統籌安排我們的宿舍、餐飲,對有家庭困難的,上門慰問,解決後顧之憂;為了方便患者,中層領導義無反顧地當起了導引員,成了醫院一條亮麗的風景線;大家切實感到了醫院的團隊協作精神,在這樣的單位工作、學習,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根據醫院安排,我要告別工作40天的崗位,“退役”隔離了。回顧難忘的40天,除去醫學相關知識的長進,也有很多感悟:人生最困難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奮鬥,而是做出正確的選擇。我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掌握生命的寬度,曾經上過“前線”,感受過“戰友情”,先“死”而後“生”,此生無悔。

所有工作,即是天職,更是良知,我們每一位醫務人員上下同心,凝心聚力,眾志成城,在疫情一線奮鬥、堅守,都在無聲地付出。這場戰役必定要記入歷史,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戰“疫”的號角仍在吹響,我們相信,未來可期,勝利在望。我們作為一個勇敢的民族,不會被病毒打倒,因為我們擁有堅強的信念,必勝的決心!


天使日記|守護生命的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