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以為教育就是無休止的打卡


聽說,你以為教育就是無休止的打卡


拋開生死大事不說,因著疫情,父母和孩子終於有了更長久的時間去相處和相伴。一時間,朋友圈各類“雞娃打卡”喧囂而上,一時間宅在家中的你,或許頭上已經出現了以下幾個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聽說,你以為教育就是無休止的打卡


講真,我想說很多家長已經誤解了什麼是教育。教育真的是雞血堅持?不知道這個問題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一個答案。這是第一個問題。需要回答的第二個關鍵問題是:你覺得什麼是父子或者是母子關係,父親或者母親在孩子成長中如何去和自己的孩子相處。需要回答的第三個問題是:一生何為珍貴,而你和孩子是否確定知道,你們最喜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是教育,教育是不是就是雞血堅持?


聽說,你以為教育就是無休止的打卡


教育功利傾向背後的原因,不知道有沒有家長去思考,比如說孩子是不是要把一整天的珍貴時間都用在學習知識,特別是學校知識上面,有些家長的努力在KPI維度上可謂非常勤奮,背了多少首古詩,彈會多少首曲子,甚至是堅持打卡多少天,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講,他是否真的能理解什麼是打卡?什麼是堅持?又或者有些孩子很可能難以有機會問一句,這真的是我喜歡學習的內容嗎?當然,逆天而又現實的邏輯是:孩子喜不喜歡什麼,有時候不重要,他長大了不後悔就行,那不知道家長後不後悔。


在教育功利傾向的對面,是教育迷茫群體,基於人群無可避免的模仿屬性,當你的身邊有無數個雞娃的人,不少人不佔同如此,但內心卻無法消除焦慮,沒有堅定的理念,成日裡不敢肯定自己的教育理念,頗有下棋時躊躇不定的感覺。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時光就這樣流逝了,家長和孩子在每日無數個內耗中消磨著精力和熱情。


知識真的可以教嗎?問題是否重要?而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思考和答案是否重要?去探索答案的玩耍和無厘頭的行為是否被允許?屬於自己的發呆、觀察的過程是否重要?更不要說完整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資料、得出結論的技巧和知識是否有人教授?那麼,孩子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被家長和學校一起誘導。


聽說,你以為教育就是無休止的打卡


人生是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


而每一個美好的孩子,他們是否有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擁抱真實而美好的人生,擁有判斷力進而決定每一日付出的努力,過的順利和開心嗎?


而你認為理所當然的打卡雞娃,留給孩子的又是什麼?作為父母,我們真的有認真的思考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