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固定型思維”到“成長型思維”

我相信很多人曾經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和思考方式的區別,你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決定了你的行為,最終決定你的結果。

從“固定型思維”到“成長型思維”


人為什麼會有不同,回想我們身邊的人,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一段時間沒見,跟他溝通交流發現有很多的改變,成長很快。有些人過了很多年還是跟之前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就是思維方式不同所造就的,那麼到底是什麼思維方式造就了不一樣的結果呢?

說到思維方式,就不得不提“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呢?

固定型思維就是他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他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用現在的眼光來開3年,5年,甚至是10年後的自己。這種思維模式的人急於證明自己,總是在掩飾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

成長型思維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可以通過努力學習來培養,而天賦只是起點,他們站在未來看現在的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不斷學習,成長自己。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看出來這個人是“固定型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呢?就是當遇到困難,遇到挑戰時,我覺得當下的“疫情”就能夠很好的體現。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但也讓很多人看到了機會。你會發現固定型維的人,在等待復工中,心情浮躁,每天漫無目的,無所事事,逃避問題。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會保持平常心態,面對問題,藉助機會,學習新的技能,成長自己,尋找新的機遇,因為他們始終相信,疫情終將過去,當春暖花開時就能迎接新的自己和未來。

從“固定型思維”到“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對於我們一生到底有哪些幫助呢?

在職場中,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領導更善於傾聽他人的批判性建議,更重視員工的個人發展。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企業和團隊更具有包容性,能夠更加開放自由的交流。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員工,在具有挑戰性的合作談判等任務中更有競爭力。

在人際關係中,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具同理心,會主動經營關係,相信愛情、友誼等一切關係都是可以培養和成長的。在社交中也更多的關注他人,而非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也更容易突破害羞等性格方面導致的社交障礙,積極地與他人互動。

父母、老師、教練應作為成長型思維的傳播者,言傳身教,和孩子、學生一起成長。在教育中,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能從做事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他們更樂於尋求幫助,不易放棄,復原力更強。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更善於稱讚孩子的努力,教孩子擁抱挫折和挑戰。具有成長型思維的老師,更樂於引導而不是評判學生。具有成長型思維的教練,會尊重每位球員,充分調動球員的積極性。此外,在體育競技、藝術等其他領域,成長型思維模式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既然“成長型思維”這麼重要,那麼如何學習和獲得呢?推薦你學習《終身成長》書籍,在這本書中,有詳細的步驟和可實踐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