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已有390所初高中和中職學校開學復課,23.62萬名學生返校報到

3月19日上午,青海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召開第十三場新聞發佈會。

發佈會上通報了青海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開學工作情況。

青海已有390所初高中和中職學校開學復課,23.62萬名學生返校報到

3月9日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統一部署下,各級黨委政府行動迅速、措施得力,相關行業部門鼎力相助、精心配合,全省教育系統全力以赴、狠抓落實,全省學校春季學期開學工作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截止3月18日,已有390所初高中和中職學校開學復課,23.62萬名學生返校報到,教育教學秩序井然有序,各校防護措施周密精細,開學復課工作穩步推進。

在此期間,各級黨委政府全面加強社會面管控。嚴格追蹤排查來青返青人員信息和活動軌跡,加強重點場所、重點部位、重點環節和重點人群的疫情防控,把好摸排、檢測、管理“三個關口”,築牢疫情監測、疫情防控、疫情處置“三道防線”,夯實農村、社區“兩個基礎”,全省疫情防控趨穩向好的態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為學校開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行業部門全面加強專業保障。全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發揮牽頭抓總、穿針引線的作用,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各項措施,按照分區分級分層、錯峰錯時錯段的要求,全力推動開學各項工作。各級衛生健康、公安、工信、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圍繞學校開學工作需求,保障力量下沉到學校,工作協調縮短到當面,問題矛盾解決到一線,把“三個傾斜”“三個協作”的要求紮紮實實落到實處,全面保障了學校開學的必備條件。

各地初高中學校全面加強校園精細管理。對師生外出情況和健康狀況進行“大排查”,開學當天嚴格落實測量體溫、查驗師生“健康碼”、簽訂“承諾書”等措施,強化日常晨午晚體溫監測、應急處置演練、心理疏導和作息時段管理,實行錯時、隔座、分散就餐,確保開學後教育教學秩序平穩有序和師生身心健康。

總體來看,已經開學的學校運轉平穩有序,取得了全省學校春季開學的重要階段性成效,也積累了一些在疫情防控條件下進行開學復課工作的可移植、能複製的經驗做法,比如:省市縣黨政領導聯點包片、醫護及疾控人員駐校進點、分級分班錯峰報到、分區分段錯時就餐等。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前期工作經驗做法,經省政府研究決定,在疫情防控和校園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全省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原則上從3月25日至31日陸續開學。這樣安排,主要考慮了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省已經實現了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疫點、重點防控區、非重點防控區“五清零”,32個縣區已經從一般防控區調整為常態防控,全省已連續30余天達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辦公室印發的低風險地區標準。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了更加全面地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要求,在實施“外防輸入”策略的同時,要更加積極地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二是順應全國和省內疫情防控形勢。全國每日新增病例連續多日保持在較低數量,多個省份實現確診病例清零,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我省已連續43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全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等級調整為四級已有13天,省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是回應社會關切和家長期盼。我省前期開學的高中、初中學校平穩有序,風險可控,增強了小學家長、校長及廣大教師對開學的信心。根據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問卷調查,絕大多數小學家長希望在3月下旬開學。

對於小學和特殊教育學校開學後的疫情防控,前期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一直在做積極準備,在開學前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落實防控工作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壓實屬地、部門、學校、教師、家長“五個責任”,做好防護物資物品、醫療衛生力量、各項保障要素“三傾斜”,強化學校與政府部門、與學生家長、與學校周邊“三協作”,細之又細、實之又實做好小學和特殊教育學校開學各項準備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二是按需儲備防護物資。科學測算學校防控需求,提前儲備口罩、額溫槍、消毒液、醫用酒精等必需的防控物資,為小學配備熱成像測溫儀。目前物資供應形勢已經得到很大緩解,開學前能夠全部配備到位。

三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總結高中、初中開學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指導小學和特殊教育學校修改完善學校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春季開學工作方案,有效提高疫情防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加強校園安全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會同相關部門,統籌做好學校安全工作,集中力量開展學校安全大排查,重點排查校舍、消防、食品安全、校園周邊環境等,查找整改學校安全工作方面的隱患,在開學前全面整改到位。

五是嚴格履行審批程序。每所學校開學前,都要經過學校初評、縣級政府評估、市州政府審核、省級報備等程序,在確保校園疫情防控和開學準備工作全面到位的前提下,才能開學。


記者/莫青、祁繡娟、李增平、崔廷強、劉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