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寫作業時發火、聲音高,公公婆婆該不該在旁邊給建議?

forgetthetrouble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說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經歷。我在給別的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特別有耐心,遇到孩子們不懂的,甚至好幾遍都行,可是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耐心就少了,大聲呵斥、發火是常有的事,老人在邊上更不行了,攔著不讓吵,孩子也上臉,時間一長,養成許多壞毛病。後來看到孩子成績越來越差,我反覆找原因,一是如果有條件儘量和老人分開住,處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二是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儘量保持安靜,要求孩子認真學習,首付自己也要做到有耐心,剋制不好的情緒,三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要求自己的孩子什麼都比別人強,只要他努力了,做事認真了 ,不要在意成績好一點或差一點 ,自然不會對孩子發火大吵,時間長了,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如今,我的兒子研究生畢業了,各方面都很優秀,願這些對你有幫助。


譙城雨荷


家長管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真是不該說什麼,爺爺奶奶最好也不要站在旁邊看著。

我家孩子小時,我和父母達成過共識:我管孩子時,你們不能插手。後來發現,他們是不插手,他們會插眼神。

當你訓孩子時,尤其是孩子奶奶或是外婆,極容易就站在邊上看著你,橫眉立目,再以無比同情的眼神看著孩子,把孩子從一開始的心虛看到後來的理直氣壯,恨不得我給他們道歉才好。

1.為什麼家長管孩子時長輩不應該說什麼?

家庭教育中第一條守則:教育理念必須一致,也就是你家準備怎麼管孩子,呈現在孩子面前時,家裡人是站在同一條戰壕裡的。家裡觀點還不一致,這個覺得孩子可以看電視放鬆一下,那個覺得孩子絕對不能看電視,孩子自然就覺得他有了選擇的空間。

如果家裡觀點不一致,也不要當著孩子面兒爭論這些,有什麼問題,私下溝通,溝通一致了再來教育孩子。溝通不得一致,那也要認定一個人的觀點,然後以這個觀點為參照去執行。

長輩出來指點孩子爸媽的不是,就是當著孩子的面兒削弱了爸媽在家的威信,以後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家庭教育中,適當的家長威信是必須要保持的,並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可以通過講道理來實現。

2.為什麼家長管孩子時長輩們要離得遠遠的?

對孩子的支持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呈現,語言上是一個方面,眼神也是對孩子的精神上的支持。我一個同事,每次訓孩子時,她媽都會站在邊上,一句話也不說,就看著你訓孩子,時不時還嘆口氣。

同事說,更可怕的是,在你訓完了孩子後,她媽還會悄悄地跟孩子說:你別聽你媽的,她管起你來帶勁兒的,也不想想她自己小時候,一天到晚還不是隻知道玩兒。這起到的反作用之大,可想而知。

至此,同事把她媽媽請回了家,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親自把孩子帶好。

3.公婆對你教育孩子不順眼,比起上面說的自己親媽看你管孩子不順眼,這問題解決的難度又更加大了。

但問題總得解決,我沒有這方面的經歷,但我身邊全是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說兩條供參考。

一個是我朋友中最厲害的角色,是睿智的那種厲害。她遇到的婆婆也是極厲害的,這時,正面衝突肯定是不理智的。

朋友把壓力傳遞給了她愛人,讓她愛人去跟親媽溝通,把孩子的教育權要了回來,而且明確說了,孩子教育上,老人不要插手,否則只能分開住了。

另外,朋友把教育孩子的主戰場外移,在外面能教育到位的,絕不帶到家裡來。慢慢的,在這場與老人、小孩博弈的過程中,捍衛了自己的主權,讓小孩子也明白了,媽媽的話是一定要聽的。


再說個題外話:教孩子作業,適當是要發個火,但若一直髮火,和你心平氣和地說話的效果也就差不多了,區別可能只在於,發火時,你更費力氣些,孩子接受到多少,那就難說了。我看其他回答中,有很多人提到了不要跟孩子發火之類,我這兒就不多說了哈。

希望題主能捍衛住自己教育孩子的一片天,不要考慮太多,小時管不住,孩子大了,受累的肯定還是你自己。為了自己的將來,題主你要加油啊!


當過教師的考拉


以我的經驗應該提醒。自己有毛病往往自己不以為然,我對孩子包括自己的孩子和孫子女,既不打又不罵,但生氣時說話語氣的聲音提高到最大的分貝。有次因孫女寫作業我生氣,聲音很高,我母親罵了我一句,我不以為然,但又一次提高聲音時我見孫女打了一下顫,我問她怎麼回亊,她說嚇的。從那以後我就把這毛病改了,我也認識到孩子身體健康比其它都重要,把她嚇的精神出了問題後悔來不及了。孩子成不成才自身是主要的,家長只要正確誘導就可以了。


海浪139634508


我今天也遇到這個問題了。因為疫情原因我們還一直留在老家,孩子學前班了,老師叫孩子每天在家練練字,我就每天給孩子練一頁的字,今天孩子練完後拿給我檢查,因為孩子有一個字寫錯了,我叫孩子擦了重新寫,然後孩子不怎麼樂意改的,在擦的過程中還把練字本擦爛了,然後孩子就在那裡哭。而我在哄二寶睡覺,我跟他說不要哭會吵醒二寶的,叫他錯了改了就行了。可是他還是哭,我就有點火了叫他別哭。結果婆婆聽見了哭聲就跑過來一頓臭罵了,還說我天天逼孩子寫,他不願意寫就不寫。這讓我更加火了,我跟婆婆說我管教孩子的時候不要來插嘴,而且不明白事情的經過的時候也別插嘴。

從困在老家出不去,每天都是因為孩子的問題來罵我,不是孩子吃飯問題就是孩子玩的問題。所有的事情都得要插手進來,真的有種崩潰的感覺了,希望疫情快點過去,我們也能夠迴歸正常的生活,而不要再跟老人在一起了。

老人的育兒觀點跟我們不一樣,他們只會寵溺孩子,捨不得孩子受一點的苦。卻不知道這樣的育兒觀是害了孩子而不是愛孩子。

孩子在假期的時候本來就是變得懶散不願意吃去學習,而我們在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多少是有一些怨言的。這時候老人出來了,當著孩子的面跟我們說不能逼孩子學習,要對孩子溫柔。

這時候孩子就找到了解脫的方法,只要他們不願意配合學習的時候就會找爺爺奶奶幫忙,這樣到最後影響的是孩子的學習。

所以我不喜歡老人干涉我教導孩子,你可以在過後跟我說給我意見,但是不能在我教孩子的時候提出建議,因為這是給了孩子靠山,那麼這樣只會增加我教育孩子的難度。老人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該為孩子的將來多考慮。


全職寶媽小包


你好,你這種情況我很能理解,因為我也遇到過,分享一下我摸索出來的辦法。爺爺奶奶的習慣,性格我們是沒有辦法改變了,讓他們不管也很難,如果可以分開住那是最好,不行的情況下,你可以試試,輔導孩子作業,或者教育孩子時,到房間裡去,關上門,不要在爺爺奶奶在旁邊,儘量控制音量。其次,輔導作業有時也要講究方法,我之前也是被我兒子氣得半死,後來發現不能死教,要形象,多用用道具,玩具,拼圖之類的幫忙,像做遊戲一樣教他,還有多鼓勵孩子,你可以裝作你也不會這道題,反問他這個是怎麼回事啊,你教教媽媽好嗎?我經常和我兒子一人做一道題,和他比賽,到我的時候我就假裝不知道,問他結果,我來寫。我兒子剛6歲,我也是怕打罵多了讓他反感厭惡學習,所以我每次都說我們來玩這個,這個有意思,而不說來寫作業,有時他也抗拒寫作業,但還算比較聽話,確實需要家長多一些耐心,我已經慢慢看到成效了,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光影如夢


您好,我是一名有著近十年工作經驗的小學一線教師。我既是教師又是家長,所以你這種心情我很理解。

輔導孩子作業時公婆在旁邊肯定是不好,但我們總是對著孩子吼叫肯定也是不對。當然公婆這次在旁邊多嘴了並不是想幹涉你輔導,而是對於你的做法不支持。

有些孩子獨立性強,反應靈敏,思維邏輯好,有些孩子可能沒那麼如家長的意願,不管怎樣,家長的耐心很重要。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耐心”二字難倒不少家長,很大程度孩子的“學習問題”和“問題孩子”都是我們家長的“沒耐心”、“暴躁”和“吼”的產物。輔導孩子作業時越吼他就越懵,心理壓力越大,這個時候他的心門是關閉的根本聽不進的。下次輔導時還沒開始他心裡就已經慌亂了。

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除了多鼓勵孩子遇到困難要“堅持”,“再試試”,同時也要自我鼓勵,當要發脾氣時可以轉過頭或暫時離開現場深呼吸,自我暗示“冷靜”、“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的孩子很棒,只不過他還小理解不夠而已”,每次多堅持5分鐘。這樣堅持三週左右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我們一下子講不通時,可以借用外力,比如:現在網絡類似題目的微課不少,你可以搜索來讓他多觀看幾遍,然後問他清楚了沒有?還有哪些問題?多鼓勵讓他試著把自己的理解講給你聽,講錯的地方幫助糾正,多肯定他的優點。不斷的嘗試讓他找回自信。如果身邊有要好的同學可以結伴學習,讓他們相互影響,那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為父母的也是學生,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們少不了“用智慧”。


老周小學微課堂


當父母在管孩子時,別的家人最好保持一致,有不對的地方,也要私下討論解決,不能當著孩子面去說。

俗語說:一打一護,孩子永遠不成器!如果當著孩子面,家長不統一,孩子不知自己到底是對還是錯?或者孩子感覺有人幫他說話,對待錯誤不放心上。長此以往,孩子膽子越來越大,以後想管也管不了。

小樹在砍,孩子在管。古人誠不欺我。

有人戲虐說:“為什麼在輔導一至三年級孩子作業時特別容易發火?輔導四至六年級時不怎麼發貨?輔導初中時幾乎不發火?輔導高中生時連話都不敢說?那是因為一至三年級題目簡單,家長都會,四至六年級有些吃力,但還能應付。等孩子到了初中,家長就應付不了了,孩子到了高中,呵呵,家長還好意思發火嗎?自己一題都不會,話都不敢說,以免被孩子歧視!”

為何發火?不就是自己感覺特別簡單的東西,孩子一遍一遍沒學會嗎?

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剛開始學習,他的思維方式,學習能力,都是剛起步階段,就好比一隻小蝸牛,你卻期待他像一隻老虎,這個落差就是導致你生氣發火的原因。

所以,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家長要調整心態,要用孩子眼光孩子的思維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才能更好理解,家裡才會風平浪靜。

如果靠吼就能解決問題,那驢子早就統治世界了。

所以,就事論事,給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去告訴他,去引導他把自己的腳步放慢,孩子才能跟上你的步伐,不是嗎?

家和萬事興,你不和孩子發脾氣,老人不和你發脾氣,是不是一順百順?反之亦然。

所以,跳出來才能看的更清楚更明白。





老王侃教育


你說的沒錯,你是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有你的方法,公公婆婆不應該插嘴。

但問題是:你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公公婆婆也會有情緒,尤其是看著寶貝孫子、孫女受了委屈,他們是真心愛孩子,哪裡受得了?

你把公公婆婆的正常心態,當成不正常來對待。在你的描述裡,看到你對他們有情緒,這就很容易有矛盾,這矛盾讓他們不好受,也讓你很難過。更關鍵的是,讓孩子沒有好心情。而這是你想要的嗎?如果不是,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第一、協助孩子做作業,而不是教孩子寫作業。

負責教孩子的人,應該是老師。孩子在家裡寫作業,這是孩子的事兒。他有不會的,請父母協助,父母可以協助他。但父母不要太主動,否則孩子會把學習當成你的事。

你教孩子,孩子學的慢,肯定有矛盾,你也窩火。所以把主動權還給孩子吧。

第二、如果你想對孩子發脾氣,就要選擇場合。

既然你選擇了和老人一起住,就要考慮他們的感受,當著他們的面對孩子大吼,他們會受不了。那怎麼辦呢?

為了避免這種摩擦,要麼你們小家庭自己過,實在不行,只有當老人不在的時候,嚴厲管教孩子。

第三、可以去提升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用更平靜的方式教育孩子。

當有情緒的時候,你需要去調整情緒,而不是直接對孩子發脾氣,這對孩子也不公平。如何做呢?

  • 1.離開讓你生氣的環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待一會兒。

離開了生氣的環境,你很容易平靜下來,理性的去思考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在情緒裡。

  • 2.找健康的方式發洩情緒,比如運動、吼叫或者打枕頭。
  • 3.找一張紙,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找到到情緒背後的信念,看看有沒有調整的可能?一旦調整了信念,未來,你就不容易發火了。

跟老人和孩子不要講理。確實,老人不應該在你教育孩子的時候發表意見。你有理,他們有情緒要發,你怎麼辦呢?你去給他們講理,我保證越講越糟糕。不如理性的去思考,你能做一些什麼樣的改變?讓你和孩子以及老人的相處更融洽?


親子故事蓮君說


同時遇上兩個難題,你真的很難。

首先,你的公公婆婆,不對這是肯定的,影響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對家庭孩子都不利。

然後,我想說,你也不對。

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社會難題。我也輔導過孩子學習,輔導過親戚家的孩子,當時真是忍不住想要揍他。所以你的心情我理解。

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我想你一定會後悔那麼大聲音。但是下次還是會這樣,有沒有一種無力感。

有辦法嗎?有,而且驗證了很多年,很有效。

推薦給你--正面管教。一本三十多年的書,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理論清晰,方法實際,案例也很多。

希望可以幫到你。





又二又亮


不應該的。教育孩子的成果來說,公公婆婆是不應該參與的。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在教學生的時候,總有別人在旁邊指手畫腳,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就受損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總是發表意見,如果意見一致,會讓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受到傷害,覺得家裡沒有人愛她,如果意見不一致,父母強過爺爺奶奶,會讓孩子覺得大人就是這樣對待老人的,給孩子的影響不好,如果爺爺奶奶強過父母,那以後父母說的孩子就都不聽了。

2. 父母和爺爺奶奶同時教,孩子不知道聽誰的。小孩兒判斷能力比較弱,四個大人同時發表意見,他不知道聽誰的,生怕聽了一方惹的另一方不高興了。

3. 爺爺奶奶思想陳舊。爺爺奶奶如果不跟著時代走,那麼潛移默化傳授給孩子的思想就可能是陳舊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4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陪伴孩子長大的終究是父母,不是爺爺奶奶,始終如一的教育,能使孩子形成一致的價值觀,很多爸爸媽媽一手帶大的孩子,往往比和爺爺奶奶一起帶大的孩子要聽話。

以上是我的一點經驗和拙見,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