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貧瘠山地也能種出“金疙瘩”

石柱中益鄉龍河村利用山地發展中藥材種植

石柱:贫瘠山地也能种出“金疙瘩”

中益鄉龍河村村民正在抓緊時間種植中藥材。(中益鄉供圖)

最近一段時間,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龍河村村民們忙得熱火朝天,集約100餘畝閒散土地、開發100餘畝撂荒土地,種上了畝產值可達3萬元以上的黃精、吳茱萸等中藥材。

龍河村是中益鄉幅員最小、耕地最少、產業最弱的村,全村戶籍人口964人,貧困戶64戶228人,山區土地貧瘠,傳統農業效益低。駐村工作隊隊長陳俊名介紹,為了幫助村裡發展起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去年底,工作隊便和龍河村村支兩委未雨綢繆,趕在春耕大忙前就制訂了新年產業發展規劃,以推進“三變”改革推進產業發展。

一方面,該村積極動員陽光組的34戶土地閒置戶將100餘畝土地入股村集體公司,由村集體公司統一規劃、統籌安排、集中經營、集中管理,發展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的中藥材黃精;另一方面,組織春風組的農戶開發茶園坪的100餘畝撂荒土地,發展投入資金少、日常管護成本較低但經濟價值高的中藥材吳茱萸。

“其中,我們黃精產業走合作聯營之路,與本縣的德一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合作聯營。”陳俊名介紹,按照“六出一包”的聯營方式,村集體只需出土地、出種子、出農資,而合作公司出技術、出管理、出勞務費,並按照保底價格包銷黃精。

陳俊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黃精是“金疙瘩”,種植4年達產後,按每畝產量6000斤、每斤5元的保守價格計算,100餘畝將收入300萬元左右。而按照“村4企6”聯營分成約定,村集體可分成約120萬元。

龍河村新年的產業發展目標定了,村民們在號召中也迅速行動起來。上月19日,村集體迅速將100餘畝閒散的入股地塊移交公司,並組織30餘名勞動力及時將購回的化肥、種子等配送到位。最近一段時間,公司的管理人員也入駐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陽光組,迅速組織勞動力投入黃精春種“陣地”。

“我們村堅定了發展中藥材的目標,村民們也種下了脫貧致富的希望!”龍河村村支書譚登峰感慨地說,目前,龍河村的200餘畝中藥材產業已具雛形,村裡其他產業的春耕生產也在如火如荼進行,到今年底,村裡將實現人均年純收入1.2萬元以上。(記者 湯豔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