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以柔性訴訟傳遞家事審判的“司法柔情”

近年來,黔南法院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司法環境和工作特點,積極推進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推出了審判庭猶如“會客廳”的家事審判庭和家事調解室、家暴避難室、心理諮詢室、當事人休息室等一系列創新工作載體,走出了一條“機制創新、多元聯動、制止家暴、便民利民”的改革之路,最大限度地維護婚姻穩定和家庭和諧,以柔性訴訟傳遞家事審判的“司法柔情”。

讓法庭變得溫暖,用審判呵護親情

近日,惠水縣法院第一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重組家庭離婚糾紛,讓鬧得不可開交的當事人和平收場,好聚好散。

陳某與吳某均系二婚,婚後育有一女。此前,陳某與其前夫共生育有兩女,吳某與其前妻也育有一子。重組家庭後,雙方常因家庭瑣事爭吵不斷,導致夫妻感情出現裂痕。為此,陳某向惠水縣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該案的法官助理在詢問雙方當事人時得知,雙方對離婚沒有意見,但對共同修建的一處房屋爭議較大。原來,該房屋的規劃用地系原告陳某與其前夫所取得,在建好屋基後,陳某前夫病故,後由陳某、吳某雙方共同出資修建完工。當時,為明確該房屋產權事宜,雙方還到村委會協商並達成了一致意見,約定上述房屋歸陳某與其前夫生育的女兒享有,陳某給吳某3萬元作為補償。但直至雙方訴訟離婚時,陳某未給吳某該筆補償款。因此,在離婚訴訟中,雙方對上述房屋爭議較大,均不願做出讓步。

該案的法官助理考慮到雙方均已步入中老年,並共同生育有一女,雖系重組家庭,但幾個繼子女跟隨原被告共同生活有十年之久,認為親情不應為瑣事所割裂,希望能用調解化解雙方內心的隔閡。

考慮到當前是疫情期間,法官助理通過電話聯繫了該村支書,瞭解了該案的相關情況後,電話通知雙方當事人及其家人來到法庭,通過主打“親情牌”,從法律、夫妻感情、子女成長、家庭和諧等方面當事人進行勸解。最終雙方打破隔閡達成一致意見,雙方自願離婚,女兒歸吳某撫養,由原告陳某每月支付撫養費500元,上述爭議房屋歸原告及其前夫所生兩個女兒享有,由陳某補償吳某40400元,調解達成後,陳某當庭兌現了該補償款。

親情不應為嫌隙所割裂,作為新時代司法人員,我們的初心和使命不僅僅是按照法律規定去處理矛盾糾紛,更在於在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中,善用“司法柔情、社會溫情、家人感情”,讓法庭變得溫暖,用審判呵護親情。

春暖花開,司法的溫暖一直都在

3月12日,福泉市法院馬場坪人民法庭審理了一件普通而又不同尋常的離婚案件。家住江蘇省的原告禹某與家住本市的金某系事實婚姻關係,雙方於2007年分開至今一直未聯繫,當被告金某得知其離婚出走近十三年的妻子起訴要與其離婚時,情緒非常激動且拒絕簽收訴訟文書通知書。

承辦法官認真研析案情後,通過多次電話溝通初步瞭解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並耐心做思想工作,雙方均表示夫妻感情早已破裂,無法再繼續共同生活。但被告金某表示堅決不同意離婚並揚言要追究原告禹某的相應法律責任,而原告禹某為了解除婚姻關係堅持要從江蘇返黔。

承辦法官認為,雙方都認為夫妻感情已經破裂,無再和好的可能,為了減輕當前疫情防控的壓力、節約原告禹某的交通費用、降低當事人受病毒感染的風險,承辦法官決定在未開庭前先採用遠程視頻的方式,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中針對雙方爭議較大的問題,法官做了耐心的解釋,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面對調解達成協議後雙方當事人及代理人的誠摯謝意,承辦法官充滿了欣慰:“不用謝,化解矛盾糾紛是我的工作職責!法官是人民的法官,法庭是人民的法庭,我希望能讓你們感受到法律的溫情!”

這是馬場坪法庭疫情防控期間的一個“特殊”案件,也是福泉市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的一個工作縮影。疫情的寒冬即將遠去,春暖花開就要來臨,而司法的溫暖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