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何時,都不要忘了做內心強大的父母

相信每個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在小區裡碰到其他人,也會對你的孩子品評一番。過年回家的時候,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對你的孩子指手畫腳的。好像你一直做了一個假父母。

有的人界限感不強,喜歡插手別人的事,這樣的人,我們難免會遇見。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要怎麼辦呢?

01相信自己的育兒理念

有些家長比較強勢,喜歡帶節奏,在交談的過程中,往往喜歡用自己的育兒理念來影響你。

朋友燕子來我家做客。吃飯的時候,女兒有點淘氣,把碗弄撒了,然後很傷心地在哭,非要變回原樣。我開導她,可是女兒不依不撓,還是不肯吃飯,自己跑掉了。

我把她的碗筷收拾好,沒有去哄勸她,淡定地接著吃飯。

燕子讓我趕緊把孩子叫回來,不吃飯就跑掉怎麼行呢?還和我說,孩子無理取鬧,肯定要揍一頓的。

我有點尷尬,不贊同燕子的說法,卻也不好說什麼。

過了一會兒,女兒自己跑回來了,問我還可以繼續吃飯嗎?我問她確定會認真把飯吃好,不再哭鬧了嗎?女兒說沒問題。

就這樣,一個小插曲過去了。後面的一切都十分美好。

對於別人的孩子,不評判,不指責,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才知道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我信奉的理論,是不對孩子動粗,因為我沒有任何權利去打她。要是我當時被燕子洗腦,可能會揍一頓孩子,這樣也許當時我的面子有了,但是我們的緊密的關係,可能就打沒了。

每個家長都要相信自己的育兒理念,這一定是現在的你的最優選擇。


無論何時,都不要忘了做內心強大的父母

02相信自己孩子的反應

我們是如何對待孩子的,孩子是否樂在其中,這一切都要看孩子的反應。

劉娟是我的鄰居,她經常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混亂,她覺得自己對孩子太不好了。我問她怎麼了呢?

她說,孩子和其他人一起玩的時候,總有人給她吃的。而她從小教育的就是,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也不要拿不熟悉的人的東西。通常這個時候,其他幾個小孩,都樂樂呵呵地接過別人遞來的食物,而她女兒客氣地拒絕。她看著有點心疼,因為她在女兒的眼睛裡看到了渴望。

我告訴她,你做的非常對,沒有問題。這也是我們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的要點呢。

我問,孩子回來有沒有和你提出自己的想法呢?如果她沒有異樣,那說明她並不在意,我們家長不要想多了。

劉娟想了想說,確實沒有,孩子和往常一樣。

我建議劉娟也可以帶一些小零食,這樣別人都有的吃的時候,她也不至於眼巴巴地看著。

劉娟總覺得自己對孩子不好,可是她沒有注意到孩子看她的充滿愛的眼神,那是對媽媽最佳的回應。

養育孩子需要一個強心臟,只要對孩子好,讓孩子感到舒服的,那就是好的養育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要隨波逐流,也不要隨意改變自己的意志。而是用一種穩定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連接。


無論何時,都不要忘了做內心強大的父母

03宣告自己的教養主權

當別人插手教養的時候,要怎麼辦呢?

汪培珽老師在《教養啊教養》中,提到了一個小故事。

姐姐三歲左右的時候,全家人都在客廳,因為一點小事,她開始給女兒講道理。而姐姐當時聽不進媽媽的規矩,還哭了起來。

這時候,疼愛孩子的長輩出來要護著孩子。

汪老師嚴肅地說:姐姐,進房間。她的意思不是懲罰孩子,如果孩子進去了,她也會進去的。可是姐姐當時非常牴觸,不肯進去。

於是,她直接把姐姐“拖”著帶離現場。

雖然,她認為這是一件非常糗的事情。可是,如果不立刻隔離開來,教養沒辦法繼續進行。

而孩子都非常精明。當姐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媽媽拖進房間,也就昭告了兩件事:

第一:媽媽對小孩的教養規矩,沒有妥協的餘地。

第二:媽媽對小孩的教養責任,沒有別人插手的餘地。

因為聰明的孩子,會一眼就看到漏洞在哪裡。只要被插手一次,孩子就會找到漏洞,直接鑽進去了。

在這件事情,堅持沒有妥協的話可說。

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有人喜歡插手指點一二。這時候,我們要有強大的內心,不要怕得罪人,也不要為了面子就對孩子做些奇怪的事情。因為,只有朝夕相處,負有養育責任的我們,才知道怎樣養育這個孩子。


無論何時,都不要忘了做內心強大的父母

我喜歡這一句話,除了孩子,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可以評判,我是不是一個好媽媽。與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